6 早古(2-分述)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1373450 上传时间:2017-06-09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1.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早古(2-分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6 早古(2-分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6 早古(2-分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6 早古(2-分述)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6 早古(2-分述)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早古(2-分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早古(2-分述)(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早古生代地史 Early Paleozoic geohistory 一、华南地区 二、华北地台 (板块 ) 三、塔里木地台 (板块 ) 2 中国各板块的范围 3 一、华南下古生界及其地史特征 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South China Early Palaeozoic Era 4 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South China 1、华南的寒武系及其地史特征 The Ordovic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华南寒武纪的古地理轮廓自西向东可分为: 扬子区 的稳定类型沉积、 江南区 和

2、 东南区 的活动类型沉积。 它们在地层特征、厚度和生物组合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 5 扬子区 的稳定类型沉积、 江南区 和 东南区 的活动类型沉积。 它们在地层特征、厚度和生物组合等方面各有不同特点。 华南的寒武系及其地史特征 6 1、华南的寒武系及其地史特征 The Ordovic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寒武纪时扬子区海侵广泛 。 在地层的岩石特征和空间分布上两分性十分明显 。 中 、 上统多为镁质碳酸盐沉积 , 化石稀少 。 下统为泥砂质和碳酸盐沉积 , 地层完整 , 化石丰富 。 7 滇东剖面 (Eastern Yunnan section) 8 上覆地层 中

3、志留统 平行不整合 中寒武统 双龙潭组 灰岩,泥灰岩夹页岩、砂岩。 陡坡寺组 上部泥质灰岩,下部细砂岩、粉砂岩。 下寒武统 龙王庙组 白云岩夹页岩、粉砂岩。 沧浪铺组 砂质页岩夹砂岩,具交错层理及波痕。 筇竹寺组 上部灰色细砂岩、砂质页岩;下部黑色炭质页岩、粉砂岩,产小壳化石。 沉积间断 梅树村组 磷块岩夹含磷砂质粘土岩,产丰富的多门类小壳化石及遗迹化石。 平行不整合 下伏地层 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 滇东剖面 (Eastern Yunnan section) 9 中寒武世后期滇东地区上升为陆 。 龙王庙组白云岩为 咸化海湾 沉积,是康滇古陆上升向东扩大的结果。 沧浪铺组为 滨海 环境 。 筇

4、竹寺组早期黑色粉砂质泥质沉积 , 化石稀少 , 含碳质及稀有元素 , 为海水滞流的弱氧化至还原环境 , 可能为潮下低能的海湾 , 中后期为 浅海 沉积 。 梅树村组磷块岩内小壳化石可富集成生物碎屑层 , 具波状 、 鱼骨状层理 , 冲刷多见 , 为 滨海潮间潮下 沉积 。 滇东剖面 (Eastern Yunnan section) 10 宜昌剖面 (Yichang section) 11 水井沱组 宜昌剖面 12 天河板组 宜昌剖面 13 上统 三游洞组 为厚层白云岩,化石稀少,其顶部已属奥陶系。 中统 覃家庙组 由薄一中层白云岩组成,有少量同生角砾岩和鲕状白云岩。 下统 石龙洞组 为厚层白云

5、岩。 天河板组 为中层泥质条带灰岩。 石牌组 为灰绿色页岩、砂岩和薄层灰岩互层。 水井沱组 为黑色炭质、泥质飞粉砂质页岩夹灰岩,底部灰岩夹层含小壳化石。 宜昌剖面 (Yichang section) 宜昌剖面早寒武世以浅海沉积为主,早期海水较深,中,晚寒武世为蒸发海盆沉积。 14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Lateral Change and Palaeogeography) 扬子区的稳定类型沉积,以 滇东剖面 和 宜昌剖面 为代表。东南海槽位于扬子地台东南广大地区,按沉积类型可分为 江南区 和 东南区 。 The Camb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

6、边缘 华夏板块 15 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 华夏板块 江南区包括浙西 、 湘中 、 桂北的狭长地带 , 可以湘中为例 。 下统为黑色硅质页岩 、 炭质页岩夹硅质层 , 产少量浮游型 。 中统为白云质灰岩 、 泥质灰岩及炭质板状页岩 。 上统下部为泥质条带灰岩 , 上部纹层状泥质灰岩 , 富产浮游型三叶虫及球接子类 , 属深水还原环境的非补偿边缘海沉积 。 东南区包括广西 、 湘南 、 赣南 , 广东及闽浙一带 , 寒武系为砂泥质类复理石 、 复理石沉积 , 厚度一般达千余米 , 可以粤北曲江剖面为代表 。 闽浙群岛之外推测可能为大洋 。 The Cambrian History of So

7、uth China 16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Lateral Change and Palaeogeography) 华南地区自西向东 , 由扬子区稳定型的陆棚海沉积到江南区活动型的非补偿边缘海和东南区岛海沉积 。 这样一个完整的大陆边缘的连续变化反映了不同构造部位 , 不同的水体性质 ,并产生相应的沉积组合和生物群 , 反映了地壳构造运动性质对于华南地区构造古地理特征的明显控制作用 。 The Camb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扬子板块东南被动大陆边缘 华夏板块 17 The Camb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18 华南奥陶纪的古地

8、理轮廓自西向东可分为稳定类型的 扬子区 ,相对活动类型的 江南区 和东南区 。海域性质也表现为陆棚陆表海、边缘海及岛弧海的逐渐过渡。 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South China 2、华南的奥陶系及其地史特征 The Ordovic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19 宜昌 (黄花场 )剖面 (Yichang section) 海绵礁 白云岩,鸟眼构造、生物扰动构造发育,化石稀少 含鲕粒及亮晶砂砾屑灰岩 大型交错层理,有垂直或倾斜的生物钻孔 西陵峡组 20 上覆地层: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整 合 上统 五峰组 深灰色 、 黑色硅质岩

9、、 页岩 , 泥岩 , 顶部为硅质灰岩 。 临湘组 (狭义 ) 灰黄绿色瘤状泥灰岩,含三叶虫 Nankinolithus。 中统 宝塔组 (广义 ) 紫红色、灰绿色收缩裂纹灰岩,含头足类。 庙坡组 灰褐色灰岩和页岩互层,含笔石。 下统 牯牛潭组 泥质灰岩夹瘤状泥灰岩和钙质泥岩,含头足类 大湾组 黄绿色页岩瘤状泥灰岩,含腕足类和笔石。 红花园组 厚层灰岩,富含遂石,含头足类 Corenoersoa 分乡组 灰色灰岩,黄绿色页岩不等厚互层。 南津关组 灰白色白云岩,下部夹灰岩,底部有砾状灰岩。 整 合 下伏上寒武统 -下奥陶统三游洞组 宜昌 (黄花场 )剖面 (Yichang section) 2

10、1 至奥陶纪末期的观音桥段 (有人称为组 ), 含有个体一般较大的腕足类 , 且呈叠堆式分布 , 代表浅水底栖生物组合 , 这说明了 海水进一步变浅 , 破坏了原来的还原性水体 , 因而普遍的沉积了含底栖化石的硅质灰岩 。 至五峰组由于北非等地大陆冰盖发育 , 引起全球性海平面下降 , 上扬子海更加封闭而出现 滞流还原 环境 ,形成五峰组的笔石页岩 。 自分乡组以上直至临湘组 , 沉积特征是暗色及杂色页岩与生物礁灰岩 、 生物碎屑灰岩与介壳灰岩相 , 当时的沉积条件似乎是有显著分异的滨海 、 浅海环境 , 生物层 、 礁滩与小型半隔绝水体交错存在 , 在时间上又多次升降变化 , 总的仍属相对稳

11、定的 浅海 环境 。 宜昌剖面下统下部以正常浅海灰岩为主 。 宜昌 (黄花场 )剖面 (Yichang section) 22 The Ordovic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23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24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华南奥陶纪的古地理轮廓自西向东可分为稳定类型的 扬子区 、 相对活动类型的 江南区 和 东南区 。 海域性质也表现为陆棚陆表海 , 边缘海及岛弧海的逐渐过渡 。 O2 25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O3w 26 The Ordovic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东南被动大陆边缘 西部为湘桂次深海(湘中地区奥陶纪是一套深灰至灰黑

12、色含碳质、硅质的笔石页岩,代表一种 非补偿滞流还原环境 ),东部为浙皖次深海(浙西早中奥陶世也为滞流环境的 笔石页岩相 ,晚奥陶世沉积了一套巨厚的浅水浊积岩) 华南裂谷盆地 早奥陶世古地理格局与寒武纪相似,也由闽粤浅海相和赣粤桂次深海相二个大相带控制,寒武纪末云开和粤东上升成陆,沿着古陆周缘规律地出现滨海、陆棚次级环境分布。中奥陶世以后,华南盆地加速萎缩,晚奥陶世为厚度较大的浊积岩。 奥陶纪末华南区主体成陆 27 S后期的加里东运动使华夏板块与扬子板块拼合统一。 华南地区志留纪的沉积可概括地分为稳定和活动两种类型。 扬子地台 上,志留系为典型的陆表海稳定类型沉积。 东南海槽 志留纪起,沉积范围

13、明显缩小,中晚期大部已升起成为山地,仅钦防海槽在志留纪末尚未关闭,成为延续至泥盆纪的残余海槽。 The Early Palaeozoic History of South China 3、华南的志留系及其地史特征 The Silu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28 宜昌剖面 纱帽组 滨海相细碎屑岩,砂岩含量向上增加,粒度变粗,交错层理发育,化石稀少,代表 超补偿 海盆 罗惹坪组 黄绿色砂页岩夹薄层灰岩,灰岩中含腕足和珊瑚 正常浅海 环境; 龙马溪组 上部黄绿色砂质页岩,数百米只含三个笔石带,笔石分散保存,为弱还原环境 补偿 盆地;下部黑色页岩和硅质页岩,含五个笔石带,

14、典型的笔石页岩相,代表滞流、 非补偿 海盆 29 上覆地层 中泥盆统云台观组 平行不整合 中志留统 纱帽组 上部为灰绿色细粒石英砂岩 , 夹页岩 、 砂质页岩及细砂岩 , 砂岩中交错层理发育 , 未见化石 。 下部为黄绿色泥岩 、 页岩及灰绿色粉砂岩 。 下志留统 石屋子组 黄色 、 土黄色泥岩 、 页岩夹少量红色石英砂岩 。 罗惹坪组 黄绿色灰质泥岩 、 页岩 、 粉砂岩 、 瘤状灰岩及薄层灰岩 。 灰岩中具小型礁体 。 龙马溪组 上部黄绿 , 蓝灰 , 黑色砂质页岩及页岩互层 ,局部夹薄层细砂岩;下部为黑色页岩和硅质岩 。 整 合 下伏地层 上奥陶统五峰组观音桥层 宜昌 (罗惹坪纱帽山 )

15、剖面 (Yichang section) 30 宜昌剖面 (Yichang section) 总的看来 , 上扬子海盆由志留纪早期的闭塞 ,滞流非补偿海盆 , 转变为水流畅通 、 补偿的正常浅海 。 早志留世末或中志留世起 , 进入过补偿状态 , 海水由深变浅 , 出现滨海至陆相环境 。 志留纪末期整体升出海面 , 总体上呈现一个巨大的海水进退旋回 。 The Silu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31 横向变化及古地理 (Lateral Change and Palaeogeography) The Silurian History of South China 32 Silurian correlation, E. China 33 早 | 中 志 留 世 古 地 理 图 34 中 | 晚 志 留 世 古 地 理 图 35 早古生代地史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