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

上传人:D*** 文档编号:13733018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南昌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LLYBQ整理 供“高中试卷网(http:/sj.fjjy.org)”南昌市第二次模拟测试卷语 文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论语记录的是孔子及其主要弟子的言行,无论“四书”或“十三经”,都将论语编选其中,其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张之洞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要在从古至今如此众多的典籍中寻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那部论语读本,实非易事。周志文论语讲析(下简称讲析)一书,在对论语原文进行注

2、释、语译的基础上,融汇古今,结合人生阅历与审美情趣对论语的人文精神,孔子的道德美学加以讲析,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是一部难得的论语普及读物。讲析特别注意论语与礼记等文献的联系,在注释论语中,屡屡引据礼记相关记载印证。如:解析“道千乘之国”之“千乘”,除指“一千辆兵车”外,尚有礼记王制“土方百里”之义。对乡党“朋友死,无所归”的讲析中,据礼记檀弓记载孔子对“宾客至,无所馆”的处理方式加以解读。这种对论语中礼制、礼义的探索,是以往论语译注本较为忽视的地方。尤其值得肯定的是,讲析提出“孔子的道德是一种美学”,“论语值得做更多的美学探索”。述而记载孔子在齐国听到舜时的韶乐,三月不知肉味,

3、感慨道:“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讲析结合孔子曾自述其“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来阐明孔子的艺术涵养,使其超拔了实际生活的一切苦难。“没有美学的道德只是制约,有美学的道德便是生活”,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论语常被定义为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是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但在讲析的解读中,我们逐渐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孔子与弟子的对话,都是平常话,孔子跟弟子的生活,也是很平常的生活,孔子的道德思想、人文关怀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世事变幻,但人情依旧,孔子所讲述的道理、抒发的感悟,依然可以指导我们解决当下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体会人生百态,寻求内心的安定与充实。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

4、与体悟,这是讲析最大的特色。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注解简明,译文流畅,也是十分优秀的普及读本。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从最通俗易懂且贴近当今社会生活,更宜让人产生共鸣的全文译注讲读本入手,选取周志文论语讲析、孙钦善论语注译、杨伯峻论语译注三书,依照注释与白话译文通读论语全文,即可对论语有整体的认识。读了这些注译本,如果还想对论语有更多了解,孙钦善论语本解论语新注、杨逢彬论语新注新译、蒋绍愚论语研读、钱穆论语新解均可深入学习。在阅读学习过程中,想对论语中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离不开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这些注本蕴含着前代学者对论语的理解和认知。在现代普及读本阅读基础上,由近及远,向上追溯程

5、树德论语集释、刘宝楠论语正义、朱熹论语集注、何晏与邢昺论语注疏、皇侃论语义疏等著作,同时参考杨树达论语疏证,可以让我们对论语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孔子的形象以及论语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得出更为深刻的理解。(摘编自侯婕读该从何起步,有改动)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为论语的普及读物,论语讲析一书的难得之处是既具备专业性解读,又富有艺术性启发。B.读讲析一书,读者会发觉论语的亲和性,它不再是一部蕴含人生哲理的书和高高在上的圣贤语录。C.读论语应从周志文论语讲析、杨伯峻论语译注孙钦善论语注译这三本优秀普及读本起步。D.文中程树德、刘宝楠、朱熹、何晏与邢易、皇

6、侃等的著作,阅读难度依次加大,适合做进行深入研究的读物。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围绕读论语该从何起步的话题,重点推介了优秀普及读物论语讲析。B.文章较多引用了礼记中的文字作为道理论据来论证论语讲析的特点。C.文章第二段论证了讲析的特色,是按照从次要特色到主要特色的顺序推进的。D.文章按开始学习、更多了解到专门研究的逻辑顺序推介有关论语阅读的书目。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论语一书从古至今的注本很多,找对适合自己的注本对于阅读者来说非常重要。B.好的论语注本都应该引导读者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产生富于感性的思考与体悟。C.张之洞说:“读

7、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这与文中推介论语注本的理念是相通的。D.若要对论语的有关问题进行专门研究,就不可以不读古代学者的论语注本。(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中国大江南北,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新冠肺炎疫情于2019年12月萌芽,2020年1月起受到广泛关注。疫情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业性强,影响面广,公众在疫情中急需大量信息来指导个人生活及稳定心态,公众对疫情相关信息的关注度超越了同时间段内其他信息,甚至也包括与其他类型的突发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调研数据显示,47%的被调查者每天都会关注

8、疫情信息,43%的被调查者每时每刻都在密切关注疫情信息,其余10%的被调查者平均每周至少也有2-3天在关注疫情的相关信息。各种各样的疫情信息,以不同的方式和载体,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生活。相关调查显示,10%的被调查者感觉很焦虑,另外25%感觉比较紧张,51%的被调查者觉得稍有紧张感,只有14%的被调查者感觉没什么影响。了解疫情的各种动态,成为特殊时期大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通过不同载体关注着不同渠道发布的疫情变化情况,以及和抗疫防疫相关的各种话题。(见下图)(摘编自国家信息中心:“新冠肺炎”公众认知与信息传播调研)材料二:身处疫情中的公众,最容易出现焦虑与恐慌,而这恰恰为谣言的传播准备了丰

9、厚的土壤。在此次疫情期间,谣言满天飞,假新闻大规模出现,其客观条件是社交媒体中的个人化传播,主观条件则是焦虑、恐慌心理下的“负面推定”与“可能真实”。谣言的核心特征是不实之言。谣言的传播力与谣言内容的模糊度、反常度成正相关,越是不清晰、不正常的信息,越可能在公众媒介理性下降的疫情期间广为流传。谣言对于疫情治理具有极大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处理起来难度也不小,在现实中,即便谣言可以删除,但是观点与情绪却已然形成。换言之,可以将谣言轻易删除,谣言带来的影响却较难删除。如何处理谣言,成为疫情治理体系中的焦点与难点。从此次疫情期间出现的谣言看,根据造谣者动机,可以把谣言大致分为三类:误解性谣言、牢骚性

10、谣言和攻击性谣言。误解性谣言是指造谣者并无主观恶意的造谣意图,因缺乏判断力形成错误认识,传播开来成为谣言。牢骚性谣言常常是针对政策、团体、环境等的,当公众的某些诉求得不到满足时,埋怨就会产生,或借题发挥,或“合理想象”,引发共鸣,传播开来成为谣言。攻击性谣言有着很明确的目的性、对象性,造谣者在造谣之前就研究了攻击对象情况及其薄弱点,然后有一定逻辑性、针对性地发布信息,令其传播开来成为谣言,以此达到伤害攻击对象的目的。(摘编自媒体清华谣言治理:给舆论场“消毒”但不宜过度,有删改)材料三:此次疫情发展与应对完全处在社交媒体高饱和度传播的环境中,信息充分带来了治理的高效,信息过载也产生了更加复杂的影

11、响,焦虑、恐慌、对抗、戏谑等社会情绪皆有出现、蔓延。在社交媒体时代,疫情带来的舆情引发公众心情的变化,既要治疫病也要治“心病”,成为当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治理特别是信息传播体系建设的重大难题。调节社会情绪,防止普遍性的“心病”,不仅要提供事实,还要普及知识,而且要传播真诚的态度。在疫情治理中,科学传播具有重要价值。在防范疫情的科学传播、健康传播、危机传播中,科技界、学术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面对各种风险性,要保持对知识的尊重,科学防疫才能理性防疫。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科学家、医生等专业人士多发声,形成对舆论场的知识型引领。在疫情防控的舆论引导中,需要的是数据支撑、病例支撑、科学支撑。在

12、疫情的爆发期,整个社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尽管确诊人数相比全国人口是比例很小,但全体国民无疑都受到巨大影响。不仅是停产、停学等行为约束,更有不安全感、不信任感等情绪的积累。要缓解这些负面情绪,口号与浮躁无用,唯有以真诚的态度,认真医治每一个病例,设计每一项举措,开展每一次沟通,为舆论融入更多暖色调,日积月累,方可积累社会信心。(摘编自媒体清华理性涵养:传播知识与真诚,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疫情中,出于获取大量信息来指导个人生活及稳定心态的目的,绝大多数民众对疫情相关信息都保持着高度关注的状态。B.疫情发生期间,公众出现“心病”,滋生林林总总的不良社会

13、情绪,根源在于疫情对公众生活的不利影响以及公众对疫情信息的过度关注。C.图一显示,95%的公众会至少利用一种网络媒体获取疫情相关信息.而手机则成为公众获取疫情信息的最主要载体。D.图二显示,公众对官方权威发布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包括度情发展实时情况,以及各级政府抗疫防疫决策部署。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疫情防护科普”保持着高关注度和高转发率,说明针对疫情的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得到受众欢迎,公众转发此类信息,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科学防疫的认知水平和效果。B.“抗疫感人事迹”的高关注度和高转发率,说明了来自抗疫一线的暖人信息易于激发公众的共情能力,民众自主、

14、自发地进行二次传播,强化了相关信息的正向传播力。C.“疫情带来的影响”的关注度和转发率较高,既说明社会公众对疫情的广泛影响有着自己的切身体会,也体现出网络信息时代公众对公共卫生事件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心。D.疫情中的谣言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意图,有意误导公众认知,任其传播将导致不良社会情绪出现乃至蔓延,绐疫情治理和信息传播体系建设带来极大挑战。6.面对疫情中谣言传播的社会问题,应如何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信息传播体系建设?请依据上述材料加以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小题。豹子头林冲茅盾这一夜,豹子头林冲在床上翻来覆去。日间那个失了花石纲的青面兽

15、杨志的一番话,不知怎地只在林冲心窝里打滚。他林冲一年多前何尝不曾安着现在杨志那样的心思;但是在这月白霜浓的夜半,那几句话便只能像油煎冷粽子似的格在林冲胸口,如鲠在喉。虽说莽撞粗拙,林冲有时候却也粗中有细;当他把一桩事情放在心上颠来倒去估量着的时候,也会想到远远的过去,茫茫的将来。那时,他朴野粗直的心,便像被朴刀尖撩了一下,虽然有些疼,可是反倒松朗些,似乎从那伤处漏出了一些的光亮,使他对于人,我,此世界,此人生,都仿佛更加明白。月光冷冷地落在床前,林冲睁圆大眼看着发愣,幼年生活朦胧地被唤回来。本是农家子的他,素来没有什么野心:父亲辛苦一世,还不够供应官家的征发;庄稼人的生活是受得够了,这才投拜了张教头学武,想在边庭上一刀一枪,也不枉父母生他一场。他从没到过“边庭”。父老传说,那是一片无边无垠、水草肥沃的地方,胡笳声动,“胡儿”扫过,只剩下烧残的茅屋:每逢这样的图画在林冲想象中展开的时候,便朦胧地觉得学习武艺不仅为养活一张嘴。“边庭”呐!曾使豹子头林冲怎样的激昂!但在“八十万禁军教头”任上第二年,他看见了许多把戏;他断定那些权贵暗地里是怎样地献媚胡儿!一伙吮咂百姓血液的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