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2937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于无声处听惊雷评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姜谭联中 张肖侠课题组成员时老师在校内上了一节观摩课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内容和过程如下:第一个环节:由图片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口导入。师: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生在第5段找到“这里进行的集体屠杀和用人体做的试验”。师补充:是纳粹杀人的工厂。师:另一译本布热金卡:阳光明媚,鸟语花香,这个题目和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比较,哪个好?生:课文题目有吸引力。师:课文题目能引发思考,激发阅读兴趣,欲擒故纵。师:引发了什么思考?生1: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生2: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什么?师: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

2、师:它和你平日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同?这则新闻写了什么?点评:这个环节用时7分钟,担心导入用时过多。其实我的担心是多余的,这些问题的提出是为下一个环节作铺垫。这样的设计符合王荣生著阅读教学设计要诀149页的观点:“语文课堂重建的关键点,是将课堂教学以教的活动为基点,逐步转变到以学的活动为基点。”第二个环节:合作学习:学生讨论以上问题。点评:课堂讨论时间只给学生1分钟,时间过短,不可能讨论完这么多问题。建议:教师已将这些问题归为四个方面,不如分组讨论,一组一个问题,多留给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时间,既不用耗时,又能得出更全面的结论。第三个环节:学生展示讨论结果。在学生回答奥斯维辛为什么没有新闻时,教师引

3、导学生学习新闻的特征(真实性、时效性、新鲜感),并指导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回答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为什么还要写这一问题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写作背景。在学生回答这一环节第四个问题时,教师展示了这则新闻获得美国普利策新闻奖的颁奖词,其中突出的亮点:零度写作和着眼细节。点评:在学生回答讨论问题中插入新闻特征、作者和背景等内容,打破了以往阅读教学先介绍的惯例,在讨论中适时点出,能与问题贴近,显得自然。这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帮助学生理解该问题,活动设计配合巧妙。第四个环节:探究学习,交流研讨。本文突破了“零度写作”,表现在哪?本课在写景、记事、写人方面都有值得推敲的细节,你发现了吗?它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这节

4、课引发我的思考:一、新闻教学内容的选定:王荣生著阅读教学设计要诀220页的要点:“我们需要拓宽为理解而新闻的教学内容选择路径。”“我们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就需要考虑舍去那些对学生来说一读就懂的内容。需要教的内容是,把学生提升为理性而具有批判意识的阅读者,即要让学生学会从报道的事实信息中分析、鉴别其背后所隐藏的信息,区分出新闻事实和新闻背景,辨析客观叙述和主观评价。”课堂设计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主动设问,他们具有主动性,不但选择信息,而且自行解释和决定取舍。新闻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学生做一名合格的“受众”。时老师根据学生需求选择教学内容,是新闻教学的有效途径。时老师这节课没有安排新闻体式与新闻金字塔结构的学习,而是让学生学会寻找新闻背后的信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能引起世人的警戒。写下这篇文章,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希望人们牢记灾难,铭记历史,不要重蹈覆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的选定,找到了这则新闻的“点”。二、教学环节设计的巧妙:这个课例给了我的一个启示是选取文本中最有意义的内容,运用最适当的方式组织教学,是语文教学“最优化”的有效途径。这个教学案例,从题目入手,是我想看到的“咬文嚼字”。从“没有什么”入手,品出作品的美妙之处,悟出文章的深邃之意,收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注重环节的衔接和铺垫,环环相扣。2015年10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