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732814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18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三级重点总结36907(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人力资源规划第一节 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1、人力资源规划内涵:(X)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Y)5个(1)战略规划。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2)组织规划。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

2、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3)制度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4)人员规划。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5)费用规划。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3、工作岗位分析概念:(Y)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

3、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4、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Y)1)完成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总结和概括。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3)工作岗

4、位分析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形成两种书面文件5、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Y)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因此可以说,工作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对外具有竞争力、对内具有公平性、对员工具有激励性的薪酬制度奠定了基础。6、工作岗位分析信息主要来源:(X)(1)书面材料-岗

5、位职责、招聘广告等(2)任职者报告-访谈、工作日志(3)同事的报告(4)直接的观察7、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X)(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3)确定调查项目。(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

6、心理准备。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工作岗位分析不是简单的收集和积累某些信息,而是要对岗位的特征和要求做出全面深入的考察,充分揭示岗位的主要任务结构和关键的影响因素,并在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撰

7、写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力资源管理的规章制度。8、岗位规范概念(Y)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9、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Y)1)岗位劳动规则-时间规范、组织规范、岗位规则、协作规则、行为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编制定员标准、各类岗位人员标准、时间定额标准、产量定额标准、双重定额标准3)岗位培训规范4)岗位员工规范10、工作说明书概念(Y)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可分为:岗位工作说明书、部门工作说明书、公司工

8、作说明书11、工作说明书的内容(X)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环境和条件。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12、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Z)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这个

9、岗位做什么?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13、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Y)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14、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Y)(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横向扩大工作:将属于分工很细的作业操作合并,由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改为几个人共同负责几道工序纵向扩大工作:将经营管理人员的部分职能转由生产者承担,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工作丰富化的五项要求:1)任务多样化2)明确任务意义3)任务的整体性4

10、)赋予必要自主权5)注重信息沟通与反馈(2)工作的满负荷(3)岗位的工时制度(4)劳动环境的优化:影响劳动环境的物质因素(动作地组织、照明与色彩、设备操纵)影响劳动环境的自然因素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的区别:虽然两者都属于改进工作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是两者存在明显差异。前者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员工完成任务的内容、形式和手段发生变更;工作丰富化是通过岗位工作内容的充实,使岗位的工作变得丰富多彩,更有利于员工的身心健康,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得发展。15、工作岗位设计的方法:(X)(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

11、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包括五个具体工作步骤:1、选择研究对象(选择需要投入大量人力、需要高精尖技术、能源和材料等消耗量大、容易发生意外事故或者劳动条件很差的工作岗位作为研究对象)。2、用直接观察方法记录全部事实,只有掌握完备的资料,才能做出正确的分析。3、分析观察记录的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4、(改进)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将新旧方法做出比较,计算出采用新方法可能减少的作业次数、缩短运输的距离以及可能节省的工时和费用等。5、(实施)贯彻执行新方法。在正式实施新方法前,培训员工掌握新的作业操

12、作方法,以保证新方法的推广和应用。在生产工作中,监督检查各个岗位员工实施新方法的情况,发现问题,采取措施,及时解决。包括:1、程序分析。2、动作研究。(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程序分析采用了以下分析工具:6个图1、 作业程序图:分析生产程序工具之一,显示产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各个作业以及保证其效果的检验程序的图表。2、 流程图:分析

13、生产程序工具。显示产品在加工过程中,操作、检验、运输、推迟、储存等全部子过程的图表。被用于分析研究某种产品、某一零部件或一项工作任务的加工制作过程。(单柱型、多栏型)3、 线图:流线图,用平面图或立体图来显示产品加工制作的全过程。4、 人-机程序图:亦称联合程序图,显示机手并动的操作程序图。5、 多作业程序图:以多个岗位的多名员工以及所操纵的设备为对象绘制的程序图。6、 操作人程序图:亦称左右手操作程序图,按岗位员工操作时的连续动作及先后顺序绘制的程序图。动作研究包括:1、人力的利用。2、工作地的布置和工作条件的改善。3、有关工具和设备的设计。第二节 企业劳动定员管理16、企业定员含义:(X)

14、亦称劳动定员或人员编制。企业劳动定员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为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按一定素质要求,对企业配备各类人员所预先规定的限额。劳动定员是劳动定额的重要发展形式。17、企业定员的作用:(Y)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18、企业定员的原则:(Y)(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2、提供兼职。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

15、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19、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X)某类岗位用人数量 = 某类岗位制度时间内计划工作任务总量 / 某类人员工作(劳动)效率(1)按劳动效率定员:定员人数=计划期生产任务总量/(工人劳动效率X出勤率)(2)按设备定员:定员人数=(需要开动设备台数每台设备开动班次)/(工人看管定额X出勤率)(3)按岗位定员:设备岗位定员班定员人数=共同操作的各岗位生产工作时间的总和/(工作班时间-个人需要休息宽放时间)工作岗位定员。主要根据工作任务、岗位区域、工作量,并考虑实行兼职作业的可能性等因素来确定人数。(4)按比例定员: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定员标准(百分比)(5)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20、企业定员的新方法:(Y)1、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2、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3、运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