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32468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毕业复习知识点总结(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小学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一)1 、整数的意义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像-1,-2,-3这样的数也叫整数。2 、自然数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3、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4、数位及数位顺序表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5、数的整除整数a除以整数b(b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如果数a能被数b(b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因数(或a的因数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

3、53、59、61、67、71、73、79、83、89、97。最小的质数是2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因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1)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2)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3)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两个合数的公因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最

4、小公倍数是这两个数的积。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小数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二)数的读法和写法: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3000600(读成“三百万零六百”对)2. 整数的写法:(略)(三)数的改写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

5、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四)数的互化1. 小数化成

6、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

7、化成百分数。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五) 约分和通分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因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三 性质和规律(一)商不变的规律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二)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

8、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四)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知识点三:数的大小比较知识点四:数的性质知识点五: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二、数的运算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整

9、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4、小数乘法的意义:小数乘整数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 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5、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整数 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分数 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6、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法则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整数乘法,分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知识点三:四则混合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

10、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知识点四:运用 定律,使计算简便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知识点五:通过运算解决问题(三)式与方程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知识点二:方程和等式1、等式: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等式。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3、等式和方程的关系: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4、

11、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方程的解。5、解方程: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解方程。知识点三: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2、找出题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3、解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4、检验并作答。(四)常见的量知识点: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进率1、长度单位:常见长度单位: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2、面积单位:常见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 公顷(hm) 平方米(m) 平方分米(dm) 平方厘米(cm)1平方千米=100公顷

12、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体积单位:常见的体积单位:立方米(m) 立方分米(dm) 立方厘米(cm) 升(L) 毫升(ml)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厘米=1立方毫米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4、质量单位:常见的质量单位:吨(t) 千克(kg) 克(g)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5、时间单位:常见的时间单位:世纪 年 月 日 时 分 秒1世纪=100年 1年=12个月 28天(平年二月)1个月= 29天(闰年二月) 30天(四、六、九、十一月) 31天(一、

13、三、五、七、八、十、十二月)1天=24小时1小时=60分1分=60秒6、人民币的单位:常用的人民币: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知识点一:比和比例的联系与区别比比例意义两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各部分名称0.8 : 0.4 = 2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2 : 3 = 6 :9外项 内项 内项 外项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上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中,两外项之积等于两内项之积化简比的依据解比例的依据第二部分 空间与图形(一)图形的认识与测量知识点一:平面图形的认识1、直线、射线和线段 (1)联系与区别名称意义特点线段直线上两点间的一段叫做线

14、段。线段有两个端点,它可以度量长度。射线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它是无限长的,不能度量长度。直线把线段的两端无限延长,就可以得到一条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它是无限长的,不能度量长度。(2)垂直与平行 a、垂直和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b、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不是平行,就是相交。c、点到直线的距离:从直线外的一点向该直线引垂线,从这点到垂足的线段的长,叫做这个点到直线的距离。2、角的认识(1)角的意义: 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2)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三角形(1)三角形的意义: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围成的图形。(2)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