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32443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0《那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那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倒坍、引颈受戮、周道如砥”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王鼎钧及其散文创作成就。 3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 2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培养语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认识发展与环保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难点: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

2、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的最大的生命群体是森林,但是在今天,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渐被吞噬,他们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的碾压下,成片成片地消失了。这不,就连街头那棵老树也未能幸免,就让我们一起拜读王鼎钧先生为那树写的“悼词”吧。 二、走进作者: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1927年生。14岁开始写诗,16岁写成评红豆诗人的诗。王鼎钧创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本、影评、小说批评等等。三、预习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佝偻( ) 倒坍( ) 紊乱( ) 踝骨( ) 引颈

3、受戮( ) 周道如坻( ) 2解释下列词语。屹立不动:引颈受戮:豁然开阔:徒劳无用:周道如砥: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思路。2四人一组讨论交流。明确:全文大致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第二部分(从“但是,这世界上还有别的东西”到“在星空下仰望上帝”),描写近期的大树,写大树妨碍了道路发展引起人们的议沦,使人们质疑其存在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从“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到结尾),描写现时的大树,作者对大树的最终命运作了关键性的描述,并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教师总

4、结:本文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 五、合作探究: 1提问:文中的树是一棵什么样的老树,它具有怎样的价值、品格,最后遭遇怎样的命运?全班分为六个小组,每两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讨论分析概括树的特征。以其中一个小组为主,另一个小组补充或评价。成果展示: 第一部分,概括地说写了三方面的内容。大树有奇特的容貌:它老态、佝偻,但坚固稳定,繁密茂盛;有霉黑潮湿的皮层。有隆起的筋和纵裂的纹,树身像生铁铸就。大树生长在特殊环境中:站立在泥泞的马路边,周围有几处老式平房,一片破败、荒凉景象。大树对人类大有功德:面香,成为人们心理的慰藉;炎热的夏,送来阴凉和清静;朦

5、胧的夜晚,送给情人温馨的感觉;它扩张着荫庇的面积,为人类带来更多的福利。总是,大树为世间珍奇之物,是人类的守护神。第二部分:大树的生存受到了威胁,淹没在滚滚黄尘里和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即便如此,大树依然奉献着生命的绿色,酝酿着诗意,表现了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本性。第三部分,那树无端被判刑、被杀戮、被消灭。惨不忍睹,悲壮异常,像勇士被迫离开疆场,哀怨、无奈而又刚烈。教师总结:那树经久经屹立,目睹着大地的沧海桑田,给人以邈远的历史感;它在大自然的灾祸面前“毫发”未损,似是古老而茂盛的生命旗帜:它绿化大地,荫庇人类,只愿给予,从不索取,无私地奉献,表现了高尚的品格;它身遭逆境。却不

6、放弃绿的愿望,表现了豁达宽容的胸怀;它在自己面临杀戮时自己也要保护自己体内的蚂蚁国民,让其安全撤离,表现一种爱心。2体味作者的情感。提问:作者描述老树的形象时,融注了浓浓的情感。请揣摩在“绿着生”“绿着死”两个生命阶段的描摹过程中,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品味、辨析。“绿着生”。那树古老、神奇、多情、忠诚,作者对树怀有满腔的热爱和崇敬之情,树的生存受到威胁,但它“绿得更深沉”“依然绿着”“照旧绿”“绿得很”“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平淡的言词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绿着死”。“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树遭杀戮。惨不忍睹,

7、作者心中的痛苦、悲哀、愤激之情溢于言表。六、精读品析: 1揣摩下列语句,理解其深层含意。多媒体显示:(1)柏油路一里一里铺过来,高压线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公寓楼房一排一排挨过来。所有原来在地面上自然生长的东西都被铲除,被连根拔起。(这与那树“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形成什么关系?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2)那树被工头和工务局的科员端详过无数次,但他依然绿着。“为什么这儿有一棵树呢?”一个司机喃喃。“而且是这么老这么大的树。”乘客也喃喃。在车轮扬起的滚滚黄尘里,在一片焦躁恼怒的喇叭声里。那一片清阴不再有用处。于是交通专家宣判那树要偿命。他们(伐木的工人)只发现一件事:本来藏在叶底下的那盏

8、路灯格外明亮,马路豁然开旷,像拓宽了几尺。 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上五段话,表现了人们对树的什么态度?)学生仔细揣摩,同桌之间交流。 明确:(1)“一里一里铺过来”“一千码一千码架过来”,其来甚速,而“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其行极缓,两相对照。自然界生命的生长极为迟缓,而人类文明的发展极为迅速,自然界各物种在人类的破坏性开发面前,显得极其脆弱,是一种严重的不对称。这一段话暗示古树的悲惨命运。(2)上面五段话,大树存在,受人质疑、指责;大树被杀,人们庆幸并不久遗忘。大树在众人眼中有害无益,它成了

9、城市发展的拦路虎、绊脚石。2理解课文的主旨。 提问:作者借写老树的命运,想要表达什么主题?学生思考,重提前面三位同学的三种不同看法,讨论辨析。明确:大树的命运引发了他深重的思考和感慨,作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存,人类的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七、拓展延伸: 提问:关注你身边的绿色,你生活的周围有类似的现象吗?请以“绿色”为话题,说一段话。 板书设计: 早期庇护、造福人类那树托物寓意惨遭杀戮现时近期教学反思: 这篇散文写了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文章采用托物寓意的手法,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少有议论,用形象打动人心。其“绿着生,绿着死”的形象给读者以强烈的震撼。教学本文时

10、,我注重引导学生感知老树形象,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体会托物寓意的手法,理解课文的主旨;另外,还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身边的绿色,增强环保意识。最后,我用田震一首好大一棵树歌结束本节课,在歌词中再次感受那树的精神魅力,引起了学生的共鸣。总的来说,整节课效果不错,但是,课后我再仔细斟酌,发现有以下不足之处.第一、就是品味与欣赏这个环节,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文中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 句子,比如“绿着生,绿着死”“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等,这些平淡语言背后,涌动着汹涌的激情,可以感受大树无私奉献的精神,忍辱负重、胸怀豁达的品性,更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宝贵的生命惨遭虐杀的痛惜和忧虑。这些

11、对培养学生对散文的语感是有很大帮助的,但是,这个环节我没有很好的把握,缺乏正确的引导,导致有很多富有感染力的句子,学生自己很少有能够自己去发现和品味的,而是我是赶着学生发现的,或是我代替学生发现的。第二、 教师的点评不到位。 课堂时间应该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是否意味着教师的主要任务在备课,再怎样把课堂连缀起来?或者,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就轻描淡写了呢?当然不是。我认为,课堂上教师的时间少了,就意味着教师的语言要更简练更精细了。学生发现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然而在这堂课上,我的点评基本是归纳和复述式的。学生的发现是精彩的,我的点评却显得软弱无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进一步发现。课后,我想,教师的点评是否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发展:延伸式的点评;问题式的点评;归纳式的点评;指摘式的点评。当然,从此次的问题中我知道,教师点评的功力该在平时苦练。以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注重这方面的学习和钻研。这次讲课,使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全新的认识,一节课,百样讲,但学生的接受效果却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的钻研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他们想学的,使学生对语文学科提高兴趣,每节课、每个人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获。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