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32423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音乐之声》教案(新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音乐之声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鳞次栉比、顶礼膜拜”等词的词义,并学会运用。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过程与方法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教学重难点】重点:揣摩文中的两个场景,感知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体会课文是如何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玛丽亚的形象的。难点:揣摩语言

2、,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课文的画面感以及其中人物唱词所体现的音乐【导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播放哆来咪这首歌,让学生倾听后随意地说说这首歌带给自己怎样的一种情绪或感觉。以“先声夺人”的方式建立学生与影片女主角玛丽亚的初次“链接”,既而引领学生去课本中认识这位快乐活泼的姑娘。二、作者简介:勒曼:(1888-1976)美国剧作家。1909年在汉堡歌剧院首次登台扮演魔笛中的第三男童。1910年,在O尼古拉的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中扮演埃恩肯。1914年在维也纳演出获得成功,1916年成为维也纳歌剧院的主要演员。此后一直到1945年,她连续在维也纳歌剧院、伦敦科文特加登皇家歌剧院、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演出。由于纳粹

3、德国吞并奥地利,她于1938年离开维也纳,定居美国。1946年和1951年先后退出歌剧和音乐会舞台,从事声乐教学和著述活动。她的著作有开始和发展、不只歌唱,5部歌剧和R施特劳斯等。1902年发表了我的歌唱艺术一书,对她的歌唱体会进行了详尽的总结,在声乐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品简介: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摄制于1965年,它取材于1938年发生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获得了1965年第3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音响奖、最佳改编音乐奖和最佳剪辑奖五项大奖。音乐之声是全世界票房最高的电影之一,在各国民意测验中经常被评为最受欢迎的影片。影片节奏明快、细腻感人,既富有幽默的情趣,

4、又有深沉凝重的感情。音乐之声中善良美丽、不受繁文缛节约束的修女玛丽亚,奥地利迷人的阿尔卑斯山山坡、清澈的溪流、明媚的阳光,以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还有反抗纳粹统治、追求自由的精神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三、预习检测: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峥嵘( ) 涟漪( ) 忏悔( ) 砰然( ) 2、成语填空 流( )忘返 鳞次( )比 通( )达旦 固执( )见 忍( )不禁 众说纷(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节选的部分讲述了怎样的情形。2、课文中的情节发生在怎样的不同场景中?它们各自具有怎样的特征?你认为这样两相比照有什么意味?五、合作探究:1、学生分角色上台表演朗读课文。要

5、求“演员们”模拟修女们和玛丽亚的动作、表情和说话语调,体会动与静、活泼与古板、率性天真和压抑收敛之间的对比,以及在对比中呈现出来的矛盾冲突与美感趣味。深化对不同人物性格的体会和把握。学习一些舞台表演技巧。2、文中的各位修女是怎样评价玛丽亚的?她们喜欢她吗?你从何得知?从文中找到修女们的评价是很容易的,而她们对玛丽亚的态度则分为两类:以院长嬷嬷为首的众多修女对玛丽亚是似“恨”实爱,而贝尔塔的态度则较为严厉。不过她们的观点是一致的:都认为玛丽亚不适合留在修道院。六、精读品析:1.玛丽亚是一名见习修女,你认为她合格吗?如果你是院长嬷嬷,能执掌玛丽亚的去留大权,你会让她留下吗?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

6、从遵守规矩方面来看,她不算一个合格的修女;而她品质淳良友善,内心充满爱意,就这一点来说,她也可以说是一个好修女。院长留她,可以助她修身养性;不留她,是不勉强她的个性发展。应该说怎样做都是有道理的。2.课文中存在哪些冲突?把它们找出来,说说作者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品味课文中随处可见的冲突是一件饶有趣味的事。剧本就是要在有限的空间里尽可能多地集中矛盾冲突和变化,将人物性格展示其中。课文中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班恪守修道院“清规戒律”的修女与无拘无束、无视“清规戒律”的玛丽亚的冲突。在冲突中我们对双方的原则、观点、性格都有了更深的了解。此外,还有:景色的比照:阿尔卑斯山山坡上比照修道院里,一是纯自然景

7、观,一是被施加了更多人的意愿的人文景观,二者的不同恰恰暗示着玛丽亚和修女们之间必然产生的矛盾冲突。语言节奏的比照:群口杂唱玛丽亚一段节奏很快、很紧凑,把众修女七嘴八舌数落玛丽亚的情态描摹得惟妙惟肖;而之前的一段问答节奏很慢,似乎在我们眼前活画出几位修女在寻找措辞的样子。语言节奏富于变化,使人读来兴味盎然。同类人物不同语言和态度及性格的比照:院长嬷嬷比照贝尔塔,身份同属修女而性格、修养迥异。作者描绘群像而绝不千人一面。同一人物前后神态、动作的比照:玛丽亚在山坡上自由自在的样子比照玛丽亚在修道院里发现众人严肃的目光之后小心翼翼的样子。 七、拓展延伸:读完本课,我们仿佛看到玛丽亚就站在我们面前,活灵

8、活现的。作品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作品既为我们正面展示了玛丽亚的举止、语言,又通过众修女的评价从侧面对玛丽亚的形象加以丰富,所以我们感觉到玛丽亚其人如在眼前。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音乐之声这部电影拍摄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其中音乐的杰出魅力而使它在音乐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影片中音乐的赏析也成为音乐课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所带的班级我都组织观看过这部电影,具体做法是:听音乐看故事学歌曲谈感受。开始我组织六年级学生详细观看了这部电影(重点是其中与音乐有关的部分)并着重欣赏了哆来咪、雪绒花、孤独的牧羊人、玛利亚、我有信心、珍重晚安等几首歌,学唱了哆来咪、雪绒花等。在带学生回顾了这部电影里的所有音乐之后,我要求每位学生用文字描写电影中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插曲带给自己的感受。从学生们的字里行间我强烈感受到他们对这部电影的喜爱,以及对音乐内涵的深刻理解。有的学生从音乐的旋律谈起,有的则从歌词入手,还有的强调音乐对自己情绪的影响,可以说看了孩子们的学习感想我既欣慰又意外,欣慰于他们真正理解了音乐、听懂了音乐中蕴含的丰富情感,意外于他们的细致与丰富的联想。由此我反思今天我们所使用的音乐教材以及日常的音乐教学,实在有些低估了如今孩子们的学习、鉴赏能力。学的非常快,唱的音准也很到位。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