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22764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30.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2020年整理).pptx(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 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二、中国近代史 三、中国现代史 四、世界古代史 五、世界近代史 六、世界现代史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 第一部分 前言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

2、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 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 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 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 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 意义。义务教育阶段 79 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

3、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 性: 思想性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 基础性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 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 础。 人文性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1,2,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 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

4、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 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二、课程基本理念 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 史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正确地考察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逐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历史 问题。 以普及历史常识为基础,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具备学习历史的基 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将正确的价值判断融入对历史的叙述和评判中,使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增强对祖国 和人类的责任感,逐步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类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

5、使全体 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和人 文素养出发,遵循历史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历史教育功能,使学生掌握中外历史基础知识, 初步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提高历史学习能力,逐步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识,并提高正确认 识现实的能力,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基本性质和特点,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从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计。 历史课程分为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六个学习板块。依照历史发展的时序,在每个板块内容设

6、计上,采用“点线” 结合的呈现方式。“点”是具体、生动的历史事实;“线”是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通过“点” 与“点”之间的联系来理解“线”,使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理解历史发展的过程。 3在学习内容的的编制上,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精选最基本的史实,展现人类社 会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基本进程,使学习内容更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 活,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此外,在突出义务教育阶段历史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注 意与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历史学习打好基础。 本标准对每个学习板块规定了课程内容,并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课程内容是学生 必须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及必须经历的历

7、史思维训练过程;教学活动建议旨在倡导多样的教 学方式,促进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对历史进行感知、理解和探究,教师可在具体实施中酌 情处理,因材施教。 本标准设计的课程内容留有余地,以增强历史课程的开放性和弹性,一方面为教材 编写留下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各地区进行乡土历史的教学提供便利,各地区可根据实 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 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 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初步形成正

8、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历史现象,知道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初步掌握,3,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学会在具体的时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从历史发展 的进程中认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地位和作用。 了解多种历史呈现方式,包括文献材料、图片、图表、实物、遗址、影像、口述以 及历史文学作品等,提高历史的阅读能力和观察能力,形成符合当时历史条件的一定的历史 情景想象。 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9、,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 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学会用口头、书面等方式陈述历史,提高表达与交流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 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 基本趋势。 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运用时序与地域、原因与结果、动机与后果、延续 与变迁、联系与综合等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理解和判断。 在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初步理解历史问题的价 值和意义,并尝试体验探究历史问题的过程,通过搜集资料、掌握证据和独立思考,初步学 会对历史事物

10、进行分析和评价,并在探究历史的过程中尝试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 逐步掌握学习历史的一些基本方法,包括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阅读教科书及有关 历史读物的方法、识别和运用历史地图和图表的方法、查找和收集历史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运用材料具体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等。 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 ;学会与教师、同学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的正确见解,善 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历史的角度认识中国的具体国情,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尊重和热爱祖 国的历史和文化;认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

11、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休戚与共, 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 感。 感悟近现代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国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进行的英勇奋斗和艰 苦探索,认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的决定作用,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想信念;继承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认识到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 稳定是中国强盛的重要保证,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增强历史责任感。 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国、各 民族的文化传统,学习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认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逐步形成

12、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认识人类历史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性,理解历史上的革命和改革在不 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进步,认识从专制到民主、由人治到法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断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加强社会主义法制意识。 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历史进步的推动作用,逐步形成尊重科学、崇尚科学的 意识,树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从历史的演变中认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生态 坏境保护的重要性,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认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以及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贡献,吸取前人的经验,4,和智慧,初步理解个人与群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对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识别 判断能力, 逐步

13、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品 质。 第三部分 课程内容 一、中国古代史 在一百多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有人类活动。考古学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为研究中国 古人类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中华文明诞生于考古学上的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上原始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之一。 大约在公元前 21 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迄今发现有文字记载的 历史从商朝开始。商朝的青铜冶炼技术和甲骨文代表了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西周取代 商朝后分封诸侯,对疆域的控制更加稳固。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度渐趋瓦解。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发

14、展。各诸侯国的变法推动了社会进步,思想 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朝,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体制。秦朝 因暴政短命而亡,但它的一些制度对以后历代王朝具有深远影响。继起的西汉王朝在汉武帝 时国力达到鼎盛,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东汉的版图大致与西汉相当,但政局较为混乱。三 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交 往、交流、融合。此时农业技术不断进步,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 文学、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政权分立状态,它创建的科举制度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 主要途径

15、。唐初统治者改良政治,发展生产,形成了“贞观之治”的太平局面。到开元年间, 唐朝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文化发达,中外交流活跃,国力达到顶峰。此后爆发的“安史之 乱”结束了这种盛世景象。 北宋的建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周边民族的相继崛起又在更大范 围内形成了民族政权并立的格局。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利弊兼得。女真族建立的金朝, 先后灭亡了辽和北宋。占据江南的南宋与金朝形成南北对峙。两宋时期,社会经济蓬勃发展, 城市和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四大发明技术的成熟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重大意义。 蒙古族建立的元朝结束了中国境内长期割裂的局面,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对西藏实施行 政管辖,版图超出

16、汉、唐,并为东西方的交流创造了条件。 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 壮举。但明朝政治上的僵化和腐败,东南沿海倭寇的骚扰,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明朝最 终在农民大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 清朝入关后,经过一百多年的励精图治,建立了庞大的多民族统一国家,奠定了现代中 国版图的基础。面对世界形势的剧变,清朝君臣仍旧固守旧有的对内对外政策,古老的中国 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吏治腐败加剧了社会矛盾,人中增长使人均可耕地面积下降。从 18 世 纪末到 19 世纪前期,内部民众起事不断,外部资本主义列强虎视眈眈,清朝已经走向衰亡 的边缘。中国封建社会到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后逐步解体。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 通过学习,知道中国古代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了解中国古代历 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识读历史图表,正确地计算历史年代,较为清晰地叙述相关的史事,,5,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能够阅读普及性的历史读物;不断增强学习祖国历史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