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2266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X 页数:33 大小:157.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20年整理).pptx(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目 录,第一部分,1,前 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 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 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 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 20 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 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

2、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 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 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 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 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2,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 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 程中的成果。物理学

3、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 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 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 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 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 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 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

4、、现代社会和科技 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 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 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 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 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 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

5、透,关心科学 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 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 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 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 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 息技术。 (五)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3,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 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 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 义务教育物理课

6、程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从课程基础性、实践性、 时代性等方面提出了课程基本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 科学探究学习方式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途径,在设置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内容时,将科学探究纳人“课程内容”。本标准中的“科 学探究”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 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索。本标准对这些要素分别提出了 “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 根据物理学的内涵,本标准以“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 为“课程内容”中“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对全体初中学生应掌握的物理

7、内 容提出了要求。每个一级主题含有若干二级主题,每个二级主题又含有若干三 级主题。这些三级主题综合融进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课程目标。 为进一步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渗透到课程内容中, 在科学内容中增设了样例和活动建议,它们不是硬性要求的内容,而是为了帮 助教师理解科学内容中三级主题的具体含义。本标准还提出了实施建议,以便 教师进一步参考。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索养,让学生: 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 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 经历科学探究

8、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 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 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 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 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 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 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4,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

9、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 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 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 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 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 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

10、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 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 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 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 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 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 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 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

11、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 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 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 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 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 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 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5,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

12、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规定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 要求。课程内容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两部分组成,其中科学内容包括物质、 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 科学内容中的举例是对科学内容要求的进一步解释,活动建议是为教学提 供参考的活动实例。 一、科学探究 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 学探究列人“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 程,主动获

13、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 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 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科学探究的形式是 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 及部分要素。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裸程内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6,二、科学内容 本标准的科学内容分为“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大部 分,下表为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与二级

14、主题。这种呈现形式不代表教材的结构 或教学的顺序,教材编者可根据本标准编写不同特色的教材。 科学内容中的样例与活动建议是为教师提供的教学参考,教师可以从中选 用,也可以结合当地情况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方式,经历科学探究 过程,认识物理概念和规律,学习科学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7,1 物 质 本主题所涉及的科学内容,与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密切相关,与科学技术 的发展前沿有重要联系。学习这些内容能让学生在小学科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 步认识物质世界。 这部分内容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对于身边物质的初步认识,教学时应 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第二类是对

15、于物质结构和物体尺度的初步认识,由于学 生缺少直接经验,因此要注意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第三类是和当前蓬勃发展 的材料科学相联系的,教学中应注意体会科学技术社会的关系。 “物质”划分为以下四个二级主题。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物质的属性 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 新材料及其应用 1.1 物质的形态和变化 内容要求 描述固、液和气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列举自然界和生活中不同状态的 物质及其应用。 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 温度计测量温度。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 l 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温度计,了解它们的使用方法和测温范围。 例 2 尝试对温室效应、热岛效应

16、等发表自己的见解。 1.1.3 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了解物 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 关现象。 例 3 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冰熔化、水沸腾等现象。 l.1.4 用水的物态变化说明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了解我国和当地的水 资源状况,有关心环境和节约用水的意识。,地球太阳系一银河系的顺序排列并标出大致尺度。 8,活动建议 调查学校和家庭的用水状况,设计一个学校或家庭的节水方案。 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状况,并对当地水资源的利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调查当地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了解节水灌溉技术。 1.2 物质的属性 内容要求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一些物理属性,如弹性、磁性、导电性和导热性等, 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物质的这些物理属性。 例 1 通过实验,了解金属或塑料的弹性。列举弹性在生活中应用的实例。 例 2 通过实验,了解物质的磁性和磁化现象。调查磁性材料在生活中的用途。 例 3 通过实验,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