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2259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5.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醉花阴读写结合课例潘世流“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的这首醉花阴是千古名篇,我们只要了解写作时代背景,走进词人心灵世界,尤其把准词人细腻情感的跳动脉搏,同时善于触类旁通和想象联想,一定能读出新的韵味来。读出情。凭着高中生生活阅历和对阅读文本的情感把握,只要能读懂作者写作时代背景以及内心的情感世界,不难读出醉花阴的低沉缓慢、沉痛忧伤而又向往留恋的情调来,这是诵读醉花阴的最基本的调。横比读。将选一两首李清照同一时期同一作品内容的词作,横比着读。“昨夜雨疏风骤,沉醉不消残酒。试

2、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同是思念,李清照这首如梦令的情感轻快活泼一些,没有醉花阴那么沉郁寡欢,而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头,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词句之中则多一些期待欢快的节奏,这样横比着读,进而比较不同的情感,这对深度解读文本有帮助。纵比读。类比读固然好揣摩作品的真实情感,而纵比着读,则更加容易将作品解读引入深处,不同时期,不同的情感。作者未与丈夫离别,曾写一首轻松欢快情感真挚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尽兴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3、滩鸥鹭。以这首词的天真烂漫、无忧无虑的青春气息来推敲和揣摩醉花阴情感,一比读就一目了然,印象深刻。熟读成诵为文本的解读打好坚实基础,而文本的解读为学以致用,尽管写作并不是文本唯一的致用途径,但是倘若能找准切入点,则是致用的终南捷径。扩写。醉花阴是一首情感细微的小令,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其中蕴含很多的细节可以推敲入文。写人。可以醉花阴的人物为写作蓝本,以语言、动作、神态、环境等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有很大的写作空间。这与扩写稍有不同。也可以作者为中心,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作者的精神风貌。力求形象真挚,生动感人。佳作展示:曾照彩云归韦柳鸿岁月悠悠,多少词人随风而来踏风而去。袅袅檀香,一杯清茗。雨丝悠然而

4、下,目光透过迷蒙的雨帘,望见那个孤单纤弱的曼妙身影随雨声而渐远去几多绮丽,几多妖娆,几多缠绵,几多销魂。在那个凌冽的年代,你是独立枝头的一株奇花,清冷秋风无情地摧残你,撕扯着你单薄的身躯,可你依旧倔强的独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独特芬芳,不曾萎靡凋谢。花开花落又一季,你似美丽又娇弱的紫燕,独在那片冷寂的天空中飞翔。虽不曾见过你,未曾一睹你的芳容,但我确信,你的美定是无人可比独一无二的清冷之美。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时光,穿越历史的悠悠长河,我走近了你。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越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涉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而你却

5、因才气而孤独。你的才气,铸就了你的孤独,你绝世孤独成就了你冰冷的美丽。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由于的眼神,亦淡亦浓的愁怨渗进了骨子里,再一点一点地从你的视线中流淌开来。千年的风雨淡化了琉璃洗尽了繁华,夜雨至,更兼细雨吹风,轻阴漠漠,仿如魅惑热人心的药剂的傍晚斜风,将人心里的指望一点点的熄灭殆尽,你泪光柔弱中带着伤。家,已不能回;心,已无处归。夜凝结成霜,惨白的月光勾住了过往,你一生被着漫天的愁绪包缠绕,只一人独唱“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你是人生的惆怅客,国愁,家愁,情愁,多次的夫妻分离,注定了你的惆怅之愁。你于柳丛烟中回忆旧时往事,旧时花,旧时衣,旧时帘幕却独失那旧时人,旧时情,旧时意。花开错落,你绽放在初春,他却盛开于盛夏,彼此错过了最美好的年华,总是静默无语。旧时事,就象熹微的烛火,明明灭灭复明灭,不被预知,纵然如此,你始终仍有那一丝牵挂一丝念想。命运夺去了你生命中的挚爱,只留你一人茕茕孑立于这广大天地之中,孤苦无依。“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当时明月明在,曾照彩云归。”孤单的你多希望丈夫可以乘彩云归来,同你抚琴一曲,双双游弋在这茫茫寰宇中。可“眼泪问花花不语”,你始终没有等到那一天。花开花落,景尚依旧,却早已是故人不在。见花开,观花落。再回首,恍然如梦。梦里花落知多少,唯有心知。忘不了春已去,忘不了人已老,忘不了离别的滋味,忘不了相思的惆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