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2212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3.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上唐诗五首学案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12唐诗五首(第1课时)主备人:李晓慧审核人:初二集备组授课人:备课时间:2017.8.3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目标达成: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朗读诗歌,圈点课文生字词。东皋(go)徙倚(x)驱犊(d)采薇(wi)崔颢(ho)千载(zi)萋萋(q)2.作者链接王绩(约589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2、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注有老庄。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的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3.背景链接野望:王绩入唐后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不久辞官还乡。贞观中出

3、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河津)之时。黄鹤楼:唐代诗人崔颢游宦到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有感而作。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创境激趣】中国是诗的国度,山水田园、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各种类型的诗歌,不仅让我们领略到祖国的山川名胜之美,还让我们了解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与他们同喜同悲。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王绩的野望和崔颢的黄鹤楼【自学导航】【合作探究】学习野望(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野望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理解词语(1)皋:水边

4、高低。(2)薄暮:傍晚。薄,接近。(3)徙倚:徘徊。(4)犊:小牛。(5)禽:泛指猎获的鸟兽。(6)采薇:采食野菜。据史记伯夷列传,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在商亡之后,“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后遂以“采薇”比喻隐居不仕。3.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交流点拨】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二)文本探究齐读诗歌思考:1.诗人眺望原野,看到了哪些景色?请赏析。【交流点拨】所见景色:“树树皆秋色,

5、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2.“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交流点拨】这两句表面说自己在现实中无认识之人,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实则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学习黄鹤楼(一)整体感知1.读准节奏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6、/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2.理解词语悠悠:飘飘荡荡的样子。晴川:晴日里的平野。川,平野、平地。历历:分明的样子。萋萋:茂盛的样子。乡关:故乡。3.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交流点拨】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飞去后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春草繁茂浓绿。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二)文本探究齐读诗歌思考:1.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交流点拨】诗人由“黄鹤楼”名字的由来想到传说中的仙人已乘鹤而去,只留下这

7、座楼和千年不变的悠悠白云;再眺望眼前汉阳城一带,草木茂盛苍翠,继而想起自己的故乡,不禁抒发了怀旧、思乡的感慨,一股世事苍茫的愁绪涌上心头。2.既然写思乡之愁,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交流点拨】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3.哪两句是作者登上黄鹤楼所看到的景致?这两句描写的繁荣景致,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以繁茂之景反衬凄清之情,更加烘托出诗人孤寂的思乡之情。4.李白看了崔颢写的黄鹤楼,曾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这首诗究竟美在何处呢?【交流点拨】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

8、合的意境美。诗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笔,借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仙人跨鹤,本属虚无,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达世事茫茫之慨。诗人这几笔写出了那个时代登黄鹤楼的人们常有的感受,气概苍莽,感情真挚。二是气象恢宏、色彩缤纷的绘画美。首联描绘了黄鹤楼的近景,隐含着此楼枕山临江,峥嵘缥缈之形势。颔联在感叹抒情中,描绘了黄鹤楼的远景,表现了此楼耸入天际、白云缭绕的壮观。颈联游目骋怀,直接勾勒出黄鹤楼外江上明朗的日景。尾联徘徊低吟,间接呈现出黄鹤楼下江上朦胧的晚景。诗篇所展现的整幅画面上,交替出现的有黄鹤楼的近景、远景、日景、晚景,变化奇妙,气

9、象恢宏;相互映衬的则有仙人黄鹤、名楼胜地、蓝天白云、晴川沙洲、绿树芳草、落日暮江,形象鲜明,色彩缤纷。全诗在诗情之中充满了画意,富于绘画美。三是声调自然、音节明亮的音乐美。诗中双声、叠韵、叠音词的多次运用,如“黄鹤”“复返”等双声词,“此地”“江上”等叠韵词,以及“悠悠”“历历”“萋萋”等叠音词,造成了此诗声音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展示提升】典例分析知识迁移1根据提示默写诗句。(1)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2)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强化训练

10、】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东皋(go)薄暮(b)x(徙)倚驱d(犊)采wi(薇)崔颢(ho)千载(zi)燕然(yn)征蓬(png)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东皋薄暮望(接近)(2)徙倚欲何依(徘徊)(3)长歌怀采薇(比喻隐居不仕)(4)使至塞上(出使)(5)单车欲问边(慰问)(6)长河落日圆(指黄河)(7)仍怜故乡水(喜爱)(8)几处早莺争暖树(向阳的树)【归纳总结】野望用白描的手法写景,用魅力的秋景和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反衬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黄鹤楼意境开阔、气魄宏大,风景如画、情真意切。景中蕴含诗人浓浓的乡愁。【板书设计】叙事:时间地点写景:树、山(静态)牧人、猎马(

11、动态)抒情:孤独、寂寞、惆怅虚写:楼去人空实写:眼前之景抒情:思乡之愁八年级语文学科导学案课题:12唐诗五首(第2课时)主备人:李晓慧审核人:初二集备组授课人:备课时间:2017.8.30【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目标达成:1、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朗诵诗歌,圈点诗歌中的生字词。单车(dn)征蓬(png)燕然(yn)荆门(jng)仍怜(lin)贾亭西(ji)啄春泥(zhu)没

12、马蹄(m)白沙堤(d)2.作者链接王维(701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六一居士,李清照易安居士,白居易香山居士,苏轼东坡居士)。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

13、一,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后代的诗歌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称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有“诗魔”之称。著有白氏长庆集,代表作有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创境激趣】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借景抒情的唐诗,诗中的景给我们以美的享受,让我们记忆深刻。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再来学习三首唐诗,继续感受唐诗的魅力。【自学导航】【合作探究】(一)学习使至塞上1.划分节奏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2.理解词语(1)单车:一辆车,表明此次出使随从不多

14、。(2)问边:慰问边关守军。(3)征蓬: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于比喻远行之人。(4)胡天:胡地的天空,泛指胡人居住的地方。(5)孤烟:古代边防报警时点燃的烽烟。多用狼粪,取其轻直且聚,不易为风吹散。(6)长河:指黄河。3.整体感知(1)读通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交流点拨】我奉命慰问战士轻车奔赴遥远的边关,以典属国的身份长途跋涉路过居延。有如蓬草随风万里飘出汉家的要塞,又似回归的大雁飞入北国的蓝天。浩瀚的沙漠上一股狼烟升起又高又直,滔滔的黄河边远望一轮落日大而浑圆。在萧关巧遇巡逻侦察的骑兵,告知我都护仍在遥远的燕然山前线。(2)读懂诗情。此诗写了一件什么事?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交

15、流点拨】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被排挤的苦闷和远离家乡异地飘泊的愁绪。4.名句赏析找出文中写景的名句,并赏析。【交流点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诗是被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人以传神的笔调描绘了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大漠向无边的远方延展,视角广,景深长,给人以开阔、广袤、深邃的感觉;但这仅是平面的构图,接以“孤烟直”三个字,便有了立体感。“孤”显出人烟的稀少。“直”表现出诗人对边塞景物的惊异。“长河”的形象横亘在画面中,把画面分割为两段,又增添了构图的活泼感。而“落日圆”则为被分割的画面涂上了统一的色调,显示出浑然一体的气势。这里,圆与方、动

16、与静、横与竖、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轻与重、明与暗、升与沉、景与情等多样、对立的因素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既不杂乱又不单调,既丰富又单纯,既活泼又有秩序,形成一种和谐美。5.小结【交流点拨】使至塞上一、二和七、八句叙事,三、四、五、六句写景。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准确而含蓄地反映了诗人当时激愤而抑郁的心情。单车问边,连个随从也没有。行程遥远,要过居延属国,到西北边陲。虽行至萧关,却依然还有漫长的路要走。征蓬出塞,大雁难归,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既是写诗人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也是写诗人那种苍凉孤寂的情感。(二)学习渡荆门送别1.划分节奏听老师朗诵诗歌,用“/”划分朗诵的停顿。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2.理解词语(1)平野:平原。(2)大荒:广阔无际的原野。(3)结:凝聚。(4)海楼:海市蜃楼。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