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2199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说课稿(2)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羚羊木雕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亲情。浓浓亲情,动人心弦,亲情是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羚羊木雕这篇课文说的是,“我”把贵重的羚羊木雕送给了最要好的朋友万芳,父母发觉后逼“我”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芳把羚羊木雕还给“我”。“我”对朋友这样反悔,伤心极了。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两种内心世界。一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的交往,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另一面,在成人的世界里,许多人却重财轻义,他们也疼爱子女,但并不尊重子女的友谊,也不懂得孩子最渴望最珍惜的

2、友情。本文所写的家庭故事贴近学生生活,结构精致,布局巧妙,情节发展曲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学习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2、提高朗读能力,深入理解文章内容。3、明辨是非,学会与他人沟通。2、提高朗读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理解文章内容。2、通过辩论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文中所赞美的小朋友之间真诚无私的友情;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获得有益启示。(三)教学重点角色朗读,理解矛盾冲突。(四)教学难点学会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明辨是非;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二、说学生1、学

3、生由小学升入初中正是由少年儿童向青少年过渡时期,她们的世界观、价值观正是有待形成时期。本篇文章价值观念倾向明显,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2、学生在阅读中还是为读而读,缺乏阅读的技巧,对阅读中的感受还是被动的接受。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阅读技巧的培养,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感悟。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说明本节课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我的教法指导思想是把学生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每个环节都让他们采取自主的、合作的、探究的方式去学习。同时以“辩论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归纳能力。(二)学法指导本节课的特点和教法指导思想决定了学生的学法,学生将在我的引导

4、和点拨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四、说教学程序(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ppt1、上课之前,播放无印良品的朋友,上课铃响,切换出“课题幻灯片”2、导入新课当我们告别如梦如烟的童年,迎来花季雨季的少年,感觉自己好像已悄悄长大,在心灵深处或许已经跃动起鲜活的思想,对生活有了自己的看法和认识。在家这个温馨的港湾中,已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叶方舟,然而生活并不只是风平浪静的海面,这不,邻居小明拿自己的压岁钱买手机,因此引起父母的强烈不满,该买吗?今天,我们先去欣赏一篇同样的故事羚羊木雕。(ppt)板书:羚羊木雕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

5、我在教学中努力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获得真实的体验,形成真实的情感,让课堂与生活不再分离,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课堂中。在学习之前,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情况。ppt出示幻灯片(一)检查预习(个别提问后齐读)怦怦树杈攥逮颤(二)初读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要求:1、按照以往阅读的习惯边听边作标记.画出自己喜欢的词语句子,用不同符号画出对人物的语言,神态描写句2、听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播放课文录音,.学生概括内容。引导:课文围绕羚羊木雕主要写了什么?涉及到哪些人物?板书:羚羊木雕我父母送逼要活动:各就各位学生上台演示flash教师小结羚羊木雕这篇文章把孩子

6、与父母的矛盾冲突展示在我们面前,矛盾尖锐集中。文章一开头气氛就很紧张,妈妈的神态语气表现她固执生硬的性格,紧紧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爸爸虽平静,但带着不可抗拒的力量,态度与妈妈实质相同,我被逼无奈、委屈痛苦的心理与父母的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人物的语言很有特色。这样巧妙的情节,精彩的语言,同学们一定要精读揣摩。举例试读。设计意图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个环节,我通过示范朗读,让学生注意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和语速,在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及主要事件,着重培养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并指导学习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三)品读理解分角色朗读:我、妈妈、爸爸、奶奶、万芳、万芳妈、叙述者。要求朗

7、读者:把握好人物的神态语气及对此事的态度。处理好语速、语气、语调的轻重、缓急。要求其他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准备对朗读做评价.学生评价,说明理由。教师小结:面对同一只羚羊木雕,我和父母的做法为什么截然不同呢?我和父母在羚羊木雕上看到的内容不同决定了做法的不同,我眼中的木雕是一个可以联系友情的礼物,看到万芳喜欢时就毫不犹豫的送给她,而父母眼中是一件非常贵重的东西,不可以送人。板书:友谊重轻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在教学中,我重视让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朗读、体验、交流中获得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各抒已见,畅所欲言,并适时加以引导和点拨,为学

8、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一环节既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了文章内容,又为下面即将进行的课堂辩论开启了方便之门。(四)研读探究在这场家庭矛盾中,谁是谁非,你是怎么认为的?我们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故事中来,进行一场以“羚羊木雕是否应该要回来”为主题的辩论赛吧!(出示课件)辩论的规则、方法及要求。辩论要求:注意观点明确,摆事实,讲道理。根据自己代表的人物身份,掌握好说话的分寸。教师小结:双方同学都说得十分投入,真是精彩极了,连我也被大家的激情深深地感染了,你们的见解令我吃惊,使我振奋!随着岁月的流逝,你们渐渐长大了,做事情开始有了主见,有同学认为“父母重财轻义”,只知珍惜有价的木雕,不知珍惜孩子们的感

9、情,严重伤害了孩子们的心灵。有同学认为不该把象征父母亲情的木雕转送给别人,主要责任在“我”。正、反两方都说得很有道理,不分胜负!矛盾出现了,“我”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Ppt,金点子。向万芳解释清楚整件事的过程,真正的友情是相互包容的,万芳一定会原谅“我”的处事不当的。还可以跟爸爸妈妈好好沟通,一方面承认自己没有事先跟他们商量是不对的,下次不会这样了,另一方面也要请爸爸妈妈尊重孩子们之间的友情,要好好跟孩子讲道理。设计意图: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而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对每个学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同时

10、,我也清楚地意识到:一个理想的课堂应该听到学生的声音,尤其是不一样的声音。因此,我设计了“辩论赛”这个环节。我的目的是完全解放学生。给学生一个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去争辩;给学生一个权力,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让我的语文课堂成为充满活力的现代课堂。(五)评读思考作者的思想倾向是什么?作者主要是歌颂友情。但只是责备父母吗?结尾句析读。板书:相互理解连线,完成板书。教师小结:生活如大海,一个小小的矛盾也会激起层层风波,使家的港湾不再宁静。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呼吁父母理解的同时也应努力地去理解父母,唯有这样,在风浪中

11、漂泊的满载着理想与希望的那叶方舟才能顺利地到达温馨的港湾。总结后把话题回到学生课前提出的矛盾上,发表你的看法。设计意图:既在结构上呼应了导入语,又使学生明白了生活的真谛,从而使文章主题得到升华。(六)拓展延伸谈收获(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七)作业1、与父母一起欣赏文章并讨论,学会与父母、他人沟通,快乐生活。2、想象“我”要回羚羊木雕回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设计意图:第1题让学生体会真挚友情的魅力,加深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赞美的真诚无私的友谊,第2题将辩论进一步引向深入,多角度地开拓学生的思维。板书设计(略)设计意图:将板书设计成新颖、独特的帆船模样,首先刺激了学生的感观,让学生眼前一亮,同时也照应了导入语中的“一叶方舟”;其次让学生清楚地对本文作了一个回顾,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在整个的学习活动中,我力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课堂上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与文本的交流,与老师的交流,以及他们之间的交流,体现他们的积极思维,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体会到了人物的内心感受,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积极地思考问题,主动发表意见。这种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合作精神,使学生既学习了必要的语文知识,又提高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了语文又运用了语文,实现了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实践能力的基本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