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教案.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31692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病梅馆记》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病梅馆记》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梅馆记》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时间:2011年12月6日地点:上海市敬业中学课类:安庆四校赴上海联合培训公开课执教:黄银天病梅馆记教案教学目的1、感受作者对清朝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和要求改良社会的强烈愿望。2、掌握文中“绳、夭、病、复、全”等实词和“以”、“之”等虚词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托物言志”写作手法。教学重点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句,理解“托物言志”手法特点。教学难点理解文言词语和文章的寓意。教学方法:点拨启发,合作探究,练习归纳,多媒体辅助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思路:一、 说“梅” 观“梅”,导入新课。山川草木,构成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也是引发灵感和哲思的源泉。无数歌咏树木花卉的佳作,由

2、花木意象生发的名篇,林林总总,异彩纷呈。仅说歌咏花中四君子之一的“梅”,就有数不清的名篇佳作,梅花,大家见过,也学过不少关于它的诗词,一起回忆一下。引导学生记诵咏梅的诗文名句,问:“梅”在你的思想中是以怎样的形象存在的?或,梅在你的观念里代表何种精神? 点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 王冕);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遥知不足雪,为有暗香来。”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毛泽东:“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等等。(引导学生想想说说,体味梅的文化意蕴与精神:不畏艰险、与众不同、坚强、忠贞、美丽等。)这说的是梅,其他山川草木花卉呢

3、?“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拨动了思念思贤之情;“吾问养树,得养人术”柳宗元悟得官戒之理;龚自珍,面对晚清之梅,特别是满目的病梅,那是怎样的慨叹?二、 诵读课文,体味作者字间文意与情怀。1、诵读学法指导:读准字音,断清句读,体味轻重抑扬中的情感之味。首先听配乐范读,点拨强调,练习指正后,学生诵读实践。自由诵读(快慢不拘,大小声皆宜,但绝不可默读)引姚鼐语“大抵学古文者,必须放声疾读,又缓读,只久自悟。若但能默看,那终生做外行也。”集体诵读(掌握节奏、控制语调、字正腔圆,抑扬顿挫。)点拨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欹()为美明诏()大号斫(

4、)直遏()其生气甘受诟()厉多暇()日鬻()梅(2)注意句读标断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也(3)体味情感强烈之句,揣摩文意与情怀。同时关注文言词语的意义与用法,作翻译练习。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呜呼!安得使余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三、抓住情感突破口,研习课文,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体味情感(无限同情,满腔悲愤。

5、引导学生从课文找出表达悲愤情感的语句)1、“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夭其稚枝、遏其生气”如泣如诉何其悲凉,激起读者的共鸣。2、皆产梅”与“梅皆病”遥相呼应,写出病梅之广、数量之多、语气之沉痛。“文人化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更是义愤填膺;一声“呜呼”更是令人荡气回肠。作者怎能不悲、不叹、不恨、不愤?这真是一腔悲愤寄梅中。3、预设研习问答。生:梅花。师:有没有不同的见解?(多数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病梅”)师:很好,大多数同学初步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梅”和“病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谁能够说一说这个区别?生:“梅”是自然的,“病梅”是经过摧残的,不健康的。师: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病梅的?请同学们浏览课文

6、进行概括。(板书:病梅产地、病因、后果;疗梅行动、决心)(对文意的较为详细的检测)(五分钟)师:梅是怎么被弄成病态的?快速找准6个动词。(生陆续找出)(板书:斫、养、删、夭、锄、遏)师:连用这六个动词有什么效果?生:写出了他们对梅的摧残是多么地残酷狠毒。师:那么是谁把梅弄成了病态?“他们”指的是谁?“江浙之梅皆病”恶果的产生,哪些人是罪魁祸首呢?明确:文人画士品梅标准:曲欹疏 鬻梅者摧残梅花:斫养删夭锄遏生:文人画士师:他们并没有种植梅,为什么说是他们在摧残梅呢?生:他们用自己的标准引诱养梅的人去摧残梅。(此问希望学生能最终理解文人画士或有些人品梅的标准)师:面对“江浙之梅皆病”的情况,作者的

7、表现是什么?找出三个动词。生自由回答,师板书。(板书:泣、疗、贮)师:从文中看,作者疗梅的具体措施是什么?此问不难,学生自由回答。(板书:纵、顺、毁、埋、解、复、全)(以上三问是对课文的细化,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课文)(六分钟)5、点拨练习,积累文言知识。a.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绳:名作动,约束。 直、密、正:形作名。 夭:使动用法,使曲折 病:使成病态 b.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以:介词,凭c. 有以文人画士孤僻之隐明告鬻梅者 以:介词,把d.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穷:形容

8、词作动词,穷尽6、过渡句:作者苦苦找寻病梅的病因还发誓要疗梅,他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吗?四、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托物言志”写作手法特点,探究文章中心主旨。学生概要补充介绍,老师点拨强调。相关资料: 1、简介作者。龚自珍,清代后期著名的思想家,诗人,散文家,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先驱者之一。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支持林则徐查禁鸦片。他对清朝严酷的思想统治和腐败的政治深感不满,力主“更法”“改图”,废科举,重真才,以求挽救危局。他同林则徐、魏源等人组织“宣南”诗社,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但即使是改良主义,也仍然为保守势力所不容。所以他一直遭受排挤打击。在北京辗转1

9、0年,都是做小官,最后还被迫弃官回乡。他的革新思想在当时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并对后来的维新派政治改良运动起了推动作用。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说:“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有功焉。” 2、写作背景简介。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本文写于1839年,是作者辞官南归之后寓居江苏昆山时所作。 (1)八股文:明清科举制度的一种考试文体,每篇有部分组成。在内容上,八股文只许为圣贤立言,讲四书五经所讲过的道理,如有所阐发也不能越出程朱理学的范围。这

10、种内容固定而形式死板的文体,是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对当时文化思想的发展危害很大。 (2)文字狱:旧时统治者往往故意从文人的作品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构成冤狱,以镇压知识分子,叫“文字狱”。清康熙、雍正、乾隆三帝大兴文字狱,刑罚残酷,株连众多。龚自珍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3、具体分析“托物言志”的手法。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决定了他不能直言朝政,只能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在本文中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重大的政治主题。下面展开讨论并完成表格内的有关内容,具体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表 层 意言 外 意(比喻义)梅人才病梅被遭摧残、

11、压抑的人才文人画士封建统治者品梅标准:曲、欹、疏选拔人才标准:奴才、庸才、歪才摧残梅的手段:绳、斫、删、锄、夭、病、遏束缚人才思想、屠杀正直之士豢养奸邪小人、扼杀新生力量摧残梅的后果:皆病、祸烈大批人才遭残酷屠杀疗梅的措施:购、泣、疗、纵、顺、毁、埋、解、复、全、辟、贮解除人才束缚、恢复人才生机解放人才个性、改革沉闷政局疗梅的愿望:誓、必、甘、穷表达了拯救人才的强烈愿望与准备迎接斗争的坚定信心4、预设师生探究问答。师:作者苦苦找寻病梅的病因还发誓要疗梅,他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为写梅而写梅吗?生:不是仅写梅,结合前面的背景,应该写的是人才。生:病梅就是被摧残的人才。生:疗梅就是挽救人才。师:那作

12、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呢?为什么要借梅来说明这个问题。这是什么手法?生:他不敢说。听说清朝有文字狱。生:直接说了就没意思了,不含蓄。师:回答的很好,这是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在分析文意的基础上,揭示出本文的主旨及写作手法)(四分钟)师:正因为是托物言志,所以作者对梅的感情就是对人的感情,文中直接抒发作者感情的句子有吗?表达的是什么感情?生讨论回答: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表达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痛恨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表达作者要求个性解放的斗志(回归到导入部分,首尾呼应,体会作者鲜明的情感,是一个整体)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这感情太沉重了,让我们暂时走出来。接下来我们来完成一个比较性的

13、阅读;请看大屏幕,阅读上面的小诗,试比较一下它和病梅馆记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盆松一样金色的种子,一样绿色的生命,恨不能成梁化栋,却作这点缀的盆景。成才也不能,成灰也不能,空有萧萧岭上情,谁知我心中的不平?参考答案,同:都反映了作者反对束缚人才、主张个性解放的思想,都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异:病梅馆记以梅喻人,借梅议政,比喻贴切,形象鲜明,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有力地表现了文章的主题旨。盆松是一首咏物诗,用第一人称的写法,直抒胸臆。2、讨论问题我们再试着把思维向前推进一步,讨论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怎样的环境有利于人才的成长?(激活思维,鼓励学生不拘一格地谈)讨论中有可能谈到的问题:教育制度、考试方式、人与环境的关系、挫折教育、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弊端等。(环境宽松,学有所用,允许人才流动;高考制度改革,面向所有人;党中央提出科教兴国,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中的跑官卖官,毕竟是少数的,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法制制度的健全,这些问题逐步可以得到解决)3、教师小结我们的社会,终于从万马齐喑的阴霾年代里挣脱了出来,它的兴旺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