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24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96.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临沂市八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3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8.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畸 形/绮 丽镌 刻/隽 永溃 退/馈 赠憎恶 /深恶 痛疾 B.桅 杆/诡 计佃 户/仔细 要塞 /闭塞 默契 /锲 而不舍 C.翘 首/连翘 教诲 /晦 暗刹 那/霎 时横 渡/横 行霸道 D.不辍 /拾掇 炽 热/挚 爱诘 责/拮 据屏 障/屏 气凝神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掌故燥热蒙昧催枯拉朽抑扬顿挫 B.浩瀚匿名轩昂和颜阅色藏污纳垢 C.窒息平庸滞留一丝不苟油光可鉴 D.诘责粗糙

2、胆怯正襟危座白手起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电影流浪地球以 抑扬顿挫的情节和宏伟壮观的场面掀起了全民观影热潮。 B.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 印象。 C.虽然敌人来势凶猛,简直锐不可当 ,但我军顽强战斗,终于击溃了敌人的疯狂 进攻。 D.据调查:在各种不文明行为中,市民对不遵守交通法规乱闯红灯的行为最是深 恶痛疾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 “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在日本留学生活

3、的一篇作品,该文 选自呐喊。 C.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 已点明的新闻事实,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D.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三作家中的一节。 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 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 二、其他(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6.0 分) 5.语文综合实践。 随着电脑和手机的普及,汉字遭遇书写危机不再是危言耸听。键盘录入、网络语言流行 等使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提笔忘记的现象开始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身上。 请给以上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 10 字。 材料一:

4、 在当代教育制度的影响下, 很多学生知识一味注重考试成绩, 认为只要分数高, 成绩好就可以了,至于书写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也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 对于汉字书写有着如此“冷漠”的反应,那么字能不能写好也就可想而知了。 材料二:现在的语文教学在不断创新,从以前的以读写背为主向注重理解过渡,这是好 事,但是不能把前者完全剔除。学校里,学生写的作业很多,但沉下心来写字的很少, 老师讲课也大多以 PPT 为主,很少用粉笔板书,这都很难帮助学生对文字进行深刻理 第 2页,共 13页 解。 请根据以上材料,提出两条建议,来改善当前汉字书写的不良状况。 三、名著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5、分) 6.名著阅读。 “不是,你会看到的!你的牲口坏了?就是因为我们把这种牲口留在后方,我 们的骑兵在前线才不可战胜!要是有一匹马又壮又能跑,就是毛泽东也不能把它留 下来不送前线!我们的后方只用快死的老狗。什么事情都是这样:枪炮、粮食、农 服、马匹、骡子、骆驼、羊-最后的都送去给我们的红军战士!如果你要马,同志, 请到前线去!” (选自去红都的道路贺龙二三事) 上述这段话是谁说的?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贺龙二三事都写了贺龙哪些事?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至少写出 4 个方面)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睛 杜甫

6、久雨巫山暗,新晴锦绣文 。 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 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文:花纹、图案。 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6.0 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 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 “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 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 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7、,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 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 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 ,指王翳曰:“此项王 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注】:舣船,船靠岸边。项羽,名籍。此处 为项羽自称。面之:跟项王面对面。 为若德:意思是送给你点儿好处。“德”,恩德。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持短 兵 接战。兵: _ 项王身亦 被 十余创。被: _ 顾 见汉骑司马吕马童顾: _ 下列各组句子中

8、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相同的一项是 _ A于是项王乃 欲东渡乌江乃 不知有汉桃花源记 B天之 亡我何陋之 有陋室铭 C邑万户,吾为 若德孤岂欲卿治经为 博士邪孙权劝学 第 3页,共 13页 D不忍杀之,以 赐公屠惧,投以 骨狼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下列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_ A“江东虽小,地方千里”,其中“地方”是古今异义词,为“土地方圆”之意。 B“项王笑曰”中的“笑”,是对项王神态的一处细节描写,展示出他纯朴、真挚、 重义的形象特点。 C这段文字写项羽江边拒渡、赠马、赐头,表现了他知耻重义、视死如归的性格。 D项王欲东渡乌江而未

9、渡的原因是身被十余创,难以逃脱。 你对项羽乌江自刎是持肯定态度还是否定态度?请简要说明理由。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8.0 分)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过同学们长达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令本次文艺晚会取得了圆满成功。在眩目 的灯光下、 宽阔的舞台上, 表演者各展其能, 为师生们献上了一顿丰盛的文艺大餐。 晚会的节目,不管是歌舞,还是小品、杂耍,个个精彩纷呈。特别是刘佳的独 舞表演“月光下的凤尾竹”,更是优雅柔美,悠扬婉转;张华和王军表演的双簧 更是诙谐滑稽,令人捧腹视听的双重享受令师生们如痴如醉,赞不绝口。 选文中有一处标点错误,它在第 _ 句,修改意见: _ 。 选

10、文中有两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 第 _ 句,修改意见: _ 。 第 _ 句,修改意见: _ 。 青春是最美的年华, 为了让同学们在本次晚会上展现自我, 八年级开展了以“激扬青春, 绽放美丽”为主题的才艺展示活动,请补全活动标语的空缺部分,使之构成排比。 青春是一首歌,她拨动着我们年轻的心弦;青春是一团火,她点燃了我们沸腾的热血; _ , _ 。 10.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世界还很年轻 刘丽丽初中毕业,我考到县城读书,母亲做了个相当前卫的决定:垦荒种棉 花,来年用自家的棉絮给女儿做一床新铺盖。在这个精彩纷呈的世界上,彰显母爱 的事每天都会发生,没有什么稀奇,唯一不同的就是

11、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又笨又没 有必要。 那时环绕在村子四周的都是水田,没有现成的棉花地,就算种出了棉花,变 成新被褥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再者,种棉花几乎要天天喷药,否则虫子猖獗,到 秋后留不下几个棉桃。但是在成堆的困难面前,母亲大手一挥,她很坚决,她的理 由也很简单:女儿考到县城就必须配好的被褥,公家发的她信不过。 开学后我就忙碌自己的学业,母亲也忙,忙秋收,忙着打听种棉花的事。那 时候村里没有电话,她又不会骑自行车,种棉花的亲戚离我们村十几里地,她都是 一步步走着去的,从没有喊过累。她选中的棉田依傍着沟渠,是一块撂荒地,长满 了白茅和芦苇。土地解冻之后,母亲就扛着铁锹去垦荒。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

12、,把 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这样的地块,掘起来很费劲。往常一 锹下去就能翻上来的土,这里得多费几倍的力气。一个春天下来,母亲的脸变得又 黑又瘦,以致我回家看到她的模样,吓了一跳。母亲黑了瘦了,但是那块荒地却变 得有边有角,平头正脸。种子已经播到地里,盖了白生生的薄膜,芜杂的世界在春 天中呈现出新的秩序。 学校的功课紧张,她每天如何辛劳我是不知道的。后来听邻居说起,每天下 地回来,她就钻进厨房先忙活出一家人的饭食,然后趁着薄暮时分的天光,再钻进 第 4页,共 13页 棉花趟子里,掐杈子,打花心,捉虫子。干这些活都是零打碎敲的工夫,牺牲的却 是她的休息时间。 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

13、 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那段时间我的成绩并不稳定, 心情晴朗的时候少, 阴天的时候多。 功课紧张, 偏偏班主任又指定让我参加学校的演讲赛。虽说我普通话比较标准,但是以我内向 的性格, 让我在人前侃侃而谈, 甚至连比划带拍桌子的演讲, 把观众感动到掉眼泪, 我实在觉得为难。当我站在棉花地头跟母亲大吐苦水的时候,就是怀着这样一种抗 拒的心情,我想打退堂鼓。 那是秋天的清晨,草籽在秋风中陆续成熟,草叶上闪烁着晶莹的光亮。母亲 正在棉田里忙碌着,她的腰间系了一块塑料布,防止露打湿衣服,但是裤脚上却已 经变得湿漉漉的。她一边掐去疯长的杈子,一边仔细翻检棉花嫩蕾上的虫子。在一 棵棵棉苗前

14、,母亲的急性子和坏脾气都消失了,她变成了一个极其耐心的人,就像 面对着十分宠爱的孩子。是啊,从春天到秋天,田里的无数棵棉花,就是这样一遍 遍翻检过去,又抚摸过来的,每一棵棉花上都留下了她的指纹和温度。母亲的情意 没有白费,棉花们都很争气,叶子深绿,极力展开的枝权间已经见到累累的棉桃。 听完我的诉苦,母亲说:“老师让咱讲是看得起咱,那你就好好地讲。”回头揪下 一个被雨水捂烂的桃子, 惋惜叹了一口气, 继续说, “一遍讲不好,你就多讲几遍。 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 最后的这句话突然击中了我的心。看着黑瘦的母亲,我突然一阵心酸,同时 一股莫名的力量在心底泛起。为了我的新铺盖,母亲在“熬”;为了演讲赛

15、的好成 绩,我也要“熬”。她虽然讲不出深刻的道理给我听,但她倔强地认定,自己的心 血和汗水最终会变成洁白的棉絮,去温暖女儿,让她在白天繁重的课业之后,夜里 有一个轻盈幸福的梦。为了这份信念,她不喊苦不叫屈,硬生生将一块荒地变成了 棉田。那时候,她既要照顾半身不遂的祖父,又要处理一大摊子家务。在焦头烂额 里,信念如同一盏孤灯,在黑暗中亮起。循着这光亮,她看到了丰收在望的棉花, 她的女儿也读出了一番人生的隽语。 多年之后回望,我还记得整日里那个劳碌的身影,记得她的不服输和坚持。 这些年来,每当我疲倦偷懒,我便习惯性地向着故乡的方向张望一会儿,然后俯下 身子继续我的工作。 世界在窗外,未来在远方,亲

16、爱的同学,你准备好出发了吗?希望你的心头 也有一盏灯照拂,希望你坚定而努力。正如茨维塔耶娃在诗中写的那样: 世界还很年轻,一切都将发生,为了你能到来。 (选自中学生阅读2018 年第 7 期)(1)第段结尾说“我感觉她的这个决定 又笨又没有必要”。作者认为“这个决定又笨又没有必要”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语境,根据要求赏析下面语句。 茅草根和小芦苇的根,把那块地包裹得又密又厚,像一条错综的毯子。(从修辞 角度) 有一回可能是太累了,母亲竟然歪在棉花地旁边的草沟里睡着了。 (品味词语的 表达效果) (3)谈谈你对第段画线句“好东西都是熬出来的”的理解。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形象。 (5)文章用“世界还很年轻”做标题,有何用意? 七、作文(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100.0 分) 1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就像天上的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