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23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5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4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6 小题,共 18.0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A.洒脱 (tu) 模 糊 (m)山涧 (jin) B.参差 (ch)恍 然(hung) 宅 院(zhi) C.拘束 (s)衣襟 (jn)日寇 (ku) D.屹 立(y)笨拙 (zhu)雹 子 (bo)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A.绿毯愁怨全神惯注B.花蕾悬涯排山倒海 C.单薄宣告居高临下D.幽雅壮烈斩钉栽铁 3.对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这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使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增强。将“增强

2、” 改为“增加”。 B.今年夏天, 近 50 天左右的阴雨天气一直困扰着哈尔滨市民。 删掉“近”或“左 右”。 C.电影烈火英雄以其盛大的场景,震撼人心的故事,给观众留下了印象深刻。 将“印象”与“深刻”互换位置。 D.网上“晒旅游”本身是积极向上的,但要有度,不要有攀比或骄傲。在句末加 上“的心。态。”。 4.下面名著中人物和情节搭配不正确的一项() A.宋江-怒杀阎婆惜(水浒传) B.孙悟空-大战红孩儿(西游记) C.刘备-挥泪斩马谡(三国演义) D.鲁滨孙-流落荒岛(鲁宾孙漂流记) 5.下面情境下,表述准确得体的一项是() 情境:你网上邮购的商品,商家说已经到货了,但是过了三天还没有到,

3、 你打电话对快递公司负责人说:“”。 A.你这是什么服务啊,都过了三天了还没有到? B.能不能有点速度了,我可没有那个耐心再等你们了。 C.我邮购的商品你们是不给邮丢了,如果邮丢了,你们可要赔偿的。 D.请问我邮购的商品什么时候能到啊,按规定已经延迟三天了,麻烦您催促一下 好么? 6.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如果说生命是_,如果说生命是_,如果说生命是_,那么,信念 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种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信念,生命的 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信念,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A.一只飞翔的海鸟 一座庄严的城堡 一株苍茂的大树 B.一座庄严的城堡 一株苍茂

4、的大树 一只飞翔的海鸟 C.一株苍茂的大树 一座庄严的城堡 一只飞翔的海鸟 D.一座庄严的城堡 一只飞翔的海鸟 一株苍茂的大树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7.0 分) 7.按照课文原文填空。 野旷天低树, _ 。(孟浩然宿建德江) 第 2页,共 14页 _ ,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卷地风来忽吹散, _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_ ,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黑云翻墨未遮山, _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捕捉夏夜景物特征的句子 _ , _ 。 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7.0 分) 8.阅读站

5、着听课好处多,回答下列各题。 站着听课好处多 想必我们都见过这样的情景:如果有学生在上课时打瞌睡,老师通常就会让这位 学生站起来听课。其实,老师这样做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要帮助他保持 清醒的头脑。不仅如此,对于长期久坐的学生来说,多站站也是大有好处的。于是 有的学校不再要求学生听课要规规矩矩地坐着了,而是允许他们可以站起来听课。 澳大利亚墨尔本市艾伯特山小学就推出了世界上第一间“站立式”教室 -在 这个小学六年级的一个教室里全部配备了可自行调节高度的课桌, 以允许学生可以 采用坐姿或是站姿来听课。 学校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最重要的理由是有益于健康。原来,在澳大利亚的一 些小学里,许多学

6、生都面临着肥胖的问题,虽然家长们做过很多努力,效果却不怎 么好。因为孩子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学校里,并且他们在学校一天内有近三分之二的 时间也是坐着的。这样显然会对他们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威胁。早有研究表明,人如 果在童年、少年时期坐的时间过长,以后就很可能会患上 2 型糖尿病、心脑血管 疾病以及肥胖症等疾病。为此,学校联合墨尔本市的贝克 IDI 心脏与糖尿病研究 所的科学家推出了这样的举措。 为了更进一步探索,研究人员在学生站着听课的过程中,给他们佩戴了监测仪, 以了解他们身体上的状况。结果发现,当学生站着时,他们会有更多的肌肉被调动 起来, 这 样就使得有更多的血液流经身体的各个部位,从而消耗掉多

7、余的能量。 这。无疑对学生的健康很有好处。研究人员预测,如果这种健康的行为能够在人生 的早期得以培养和巩固的话,就会对他们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大有裨益。 此外,研究人员还有意外的发现,那些原来上课时容易分心的男孩子,在采用站 姿上课后会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互动中来。 虽然站着的效果无法和运动相提并论,但对于几乎没有时间运动的学生而言,站 着听课也许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很不错的方法。 站着听课对教学也有好处呢。 其实, 在课堂上, 学生愿意坐着听课的时间并不长, 所以,一旦有学生站起来时,老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身体和思维状况适时地对教案进 行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目前,这所小学的大部分学生都选择了

8、站着听 课,这项措施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广泛赞赏。 结合全文考虑,站着听课对孩子来说有哪些好处? 从段来看,为什么说站着上课会关系到孩子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这”指的是什么? 假如你们学校也允许站着听课,读了本文之后,你会给校方提出哪些建议? 9.阅读多说一两句话,回答下列各题。 多说一两句话 从医学院一毕业,他就进了父亲的诊所,成了和父亲一样的乡村医生。从他进诊 所的第一天开始,父亲就谆谆告诫他,诊所是为乡邻们开的,不以盈利为目的,在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开大处方。他将父亲的话牢记在心上。 他进诊所,是被看做来接父亲的班的。父亲年龄渐大,一天看几十个病号,已经 吃不消了。

9、他们的诊所,只看一些普通的病症,诸如感冒、腹泻、炎症之类。如果 病情复杂,他们会立即建议病人去大医院诊治,以免延误。对他来说,这可谓是小 第 3页,共 14页 菜一碟。 因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实践, 可以说, 他的医术已经一点也不比父亲差了。 然而,奇怪的是,来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这让他涌起了一股莫名 的失落感。 父亲似乎也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他查看了儿子的门诊记录,没开过大处方,药方 也都是正确的;儿子看病时的态度,问诊周到,热情友善,也没毛病啊。不过,在 连续留意了几天后,老父亲还是发现了问题。 这天,他坐在父亲身边,观摩父亲诊治。对待每一个病人,父亲都详细问诊、把 脉、察看舌苔

10、、摸腹,然后,给病人开处方。他特别留意了父亲所用的药,与他的 判断几乎一致。一切似乎都与自己的诊治没有什么差别啊。 父亲也不着急,只顾自己和平时一样,一个接一个看病。一个姑娘,陪着一位老 人来看病,肠胃不舒服。老父亲仔细问诊检查后,开好药,对老人说,老哥,我刚 刚检查了你的咽喉,你还有慢性咽炎哪。老人连连点头,是啊是啊,你也给开点药 吧。老父亲摇摇头,慢性咽炎重在保养,你一定抽烟吧?听我一句话,把烟戒了。 烟不戒,吃什么药,你的咽炎也好不了。默默站在一边的姑娘忽然激动地插嘴说, 爷爷,你听见了吧,医生都让你戒烟,你就是不信。老人看看姑娘,又看看医生, 憨憨地说,是得戒了。姑娘搀扶着老人站起来,

11、笑着对老父亲说,医生,谢谢你, 你的话他听。 看着这一幕,他猛地一震。自己每次看病,都是开完了处方,就急着看下一个病 人,根本没时间再和病人交流,而老父亲似乎总会比自己多说那么一两句话。这一 发现让他惊喜不已。 下一个病人牙痛,老父亲检查后,确定是牙周炎。老父亲开好药,问病人,是不 是喜欢吃咸菜?病人直点头,最喜欢吃腊肉和咸菜了。每年冬天,家里都会腌很多 咸菜,一直要吃到夏天呢。语气里透着满足和自豪。老父亲摇着头说,咸菜开胃, 但吃多了,有害健康,还是少吃点吧。病人捂着腮帮子,点点头,听你的。 几天的陪诊结束了,儿子回到了自己的诊室。一位年轻妈妈领着孩子走了进来, 孩子肚子疼。化验单显示,孩子

12、肚子内有蛔虫。他很快就开好了药方,递给孩子妈 妈。然后,他拉过小孩的手,看了看他的指甲,笑着对小孩说: “你看看,你的 小手指甲太长了,里面藏着好多小虫呢,小虫一不留神就跑进了你的肚子里。记得 要多洗手,常让妈妈剪指甲哦。”男孩腼腆地低下了头,妈妈弯腰对孩子说:“听 到了吧,医生叔叔的话,是不是跟妈妈讲的一样?”男孩看看他,又看看妈妈,点 了点头。 他微笑地目送年轻妈妈拉着孩子的手离开,心里暖暖的,终于明白, 多说这一 两句话,带给病人的不仅仅是温暖的关心,更为这寒冷的冬季,带来了一抹动人心 弦的温情与爱。 请根据文意补写出儿子心理的变化过程。 莫名失落- _ -惊喜不已- _ 文章第段说“来

13、看病的人,大多仍然会选择让父亲看”,为何大多数病人会选择让父 亲看? 文章第说“父亲发现了这个问题”,当父亲发现这个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从中可 以看出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划线句子。 联系实际谈谈文章结尾一段中画线的句子对你有什么启示。 10. 阅读高贵的施舍,回答下列各题。 高贵的施舍 一天,一个乞丐到我家门口,向母亲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他的右手连同整条手臂断 掉了,空空的袖子晃荡着,让人看了很难受。我以为母亲一定会慷慨施舍的,可是母亲 却指着门前一堆砖对乞丐说:“你帮我把这堆砖搬到屋后去吧。” 乞丐生气地说: “我只有一只手, 你还忍心叫我搬砖, 不愿意给就

14、不给, 何必刁难我?” 第 4页,共 14页 母亲不生气,俯身搬起砖来。她故意用一只手搬,搬了一趟才说:“你看,一只手也能 干活。我能干,你为什么不能干呢?” 乞丐怔住了,他用异样的目光看着母亲,尖突的喉结像枚橄榄上下滑动两下,终于俯下 身子,用他唯一的一只手搬起砖来,一次只能搬两块。他整整搬了两个小时,才把砖搬 完,累得气喘如牛,脸上有很多灰尘,几绺乱发被汗水濡湿了,斜贴在额头上。 母亲递给乞丐一条雪白的毛巾。 母亲又递给乞丐二十元钱。乞丐双手接过钱,很感激地说:“谢谢你。” 母亲说:“不用谢我,这是你自己凭力气挣的工钱。” 乞丐说:“我不会忘记你的。”对母亲深鞠一躬,就上路了。 过了很多天

15、,又有一个乞丐来到我家门前,向母亲乞讨。母亲又让乞丐把屋后的砖搬到 屋前,照样给他 20 元钱。 我不解地问母亲:“上次你叫乞丐把砖从屋前搬到屋后,这次又叫乞丐把砖从屋后搬到 屋前。你到底是想把砖放在屋后还是屋前?” 母亲说:“这堆砖放在屋前屋后都一样。”我噘着嘴说:“那就不要搬了。”母亲摸摸 我的头说: “对乞丐来说,搬砖和不搬砖就不一样了”此后又来了几个乞丐, 我家的砖就屋前屋后的被搬来搬去。 几年后,有个很体面的人来到我家。他西装革履,气度不凡,跟电视上那些大老板一模 一样。美中不足的是,这个老板只有一只左手,右边是一条空空的衣袖,一荡一荡的。 老板用独手握住母亲的手,俯下身说: “如果

16、没有你,我现在还是个乞丐;因为当 年你教我搬砖,今天我才能成为一家公司的董事长。” 母亲说:“这是你自己干出来的。” 独臂的董事长要把母亲连同我们一家人迁到城里去住,做城市人,过好日子。母亲说: “我们不能接受你的照顾。” “为什么?” “因为我们一家人个个都有两只手。” 董事长坚持说:“我已经替你们买好房子了。” 母亲笑一笑说:“那你就把房子送给连一只手都没有的人吧。” (1)文章开头对乞丐进行外貌描写的句子是 _ :下文与之呼应的句子是: _ 。 (2)文中画线的句子,母亲说“对乞丐来说,搬和不搬可就大不相同了”,母亲这 句话是什么意思? (3)文章第(13)段中画线句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那位一只手的乞丐两次“俯下身”各表现了他当时怎样的心 理? (5)本文的标题是高贵的施舍,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标题含义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