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14174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4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七年级(上)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页,共 13页 月考语文试卷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8 小题,共 16.0 分) 1.下面各项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着 落(zha) 徘徊 (hu)并蒂 (d)窠 巢(k) B.膝 盖(q)菡萏 (dn) 嘹 亮(lio)高邈 (mo) C.应和 (h)攲 斜(q)荫 蔽(yn) 贮 蓄(zh) D.祷 告(do) 黄晕 (yn)匿 笑(n)霎 时(ch)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 待弄 抖擞 咄咄逼人B.竦峙 粗犷 朗润 翻来覆去 C.骄媚 澄清 化妆 花枝召展D.决别 憔悴 惋转 各得其所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

2、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军训的十天是疲倦不堪 的十天,更是收获的十天 B.字典是无声的老师,已成为我语文学习的形影不离 的好朋友 C.在上个学期中,由于他努力学习,美不胜收 的各种荣誉奖给了他 D.对任何事情我们都不能自作主张 ,要谨慎从事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教育。 B.通过这次社会调查,使我认识到人类要与动物和谐共处。 C.现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友谊已基本解决。 D.同学们正在聚精会神地观看幼儿园小朋友的精彩表演。 5.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

3、思。让我们学 做荷花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 莲子的事业吧,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 A.B.C.D.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 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 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 90 年代的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 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原因有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文化的二重性。 A.B.C.D. 7.下列句子中,没运用比喻修辞的一项是() A.花里带着

4、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B.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C.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D.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第 2页,共 13页 A.老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为我们深情地描绘出一个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 明水净的蓝水晶般的世界。 B.散文诗有诗的情绪和想象,以散文形式呈现。 荷叶母亲是一篇赞颂伟大母 爱的散文诗。 C.世说新语是南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 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5、D.律诗是中国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形式固定,一般每首八句,共四联。 次 北固山下和天净沙秋思都是律诗。 二、默写(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8.0 分) 9.诗文默写。 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_ , _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手法表达诗人对朋友 深切关心的句子是: _ , _ 。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提示全篇主旨,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 _ , _ 。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_ , _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6.0 分) 10. 仿照例句,将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6、 例: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 如果我是清风,我将_。 如果我是春雨,我将_。 11.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 据统计,交通事故绝大部分是因为司机酒后驾车引起的。假如你遇到一位司机叔 叔,喝酒以后仍然准备驾车,这时,你应该怎么对他说? 四、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4.0 分) 12. 诗歌鉴赏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诗人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14.0 分) 13.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

7、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 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 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撒盐空中差可 拟 _ 。 未若柳絮 因风起 _ 。 相 委而去 _ 。 元方入门不 顾 _ 。 第 3页,共 13

8、页 翻译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你觉得谢太傅更赞赏谁的才气?请说明理由。 “友人惭,下车引之”,而元方却“入门不顾”。他这样做你认为过分吗? 六、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22.0 分) 14. 秋天的怀念(节选)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刷刷拉拉”地飘 落。母亲进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 上现出 央求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 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

9、会 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 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 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后,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 她正艰难地呼吸着。 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

10、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 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 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 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对秋天的怀念这个题目的理解,下面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_ 。 A秋天是故事发生的特定时间,有意境。 B母亲是在秋天去世的,更易引发怀念之情。 C“我”是在秋天懂得了母爱,同时收获了生存的勇气。 D秋天萧条景象衬托“我”遭遇不幸后的绝望心情,反映“我”的人生一直是“秋 天”。 第段“我”的回答为何让母亲喜出望外? 文中画线部分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将第二段中加点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11、? 15. 枯萎的蒲公英 叶子冬日的午后,阳光虽也明亮,但触一触还是有着沁骨的凉。冬以它的冷漠, 裹挟尽百花的艳影,留一地斑驳的枯黄。我不由得竖起大衣的领子。蓦地,一棵蒲 公英,出现在我的视野里。 那是一株怎样的蒲公英 !叶子的边缘已露出萎黄的老态,但还是透着铁一般的 绿。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也是呢,霜 一次又一次的从天而降,树叶渐渐飞去,草茎慢慢垂下头来。生命的“红灯”,已 经在不远处,正一点点逼近自己,那就用尽全部的力,贴向地面,贴向地面这 就是蒲公英最聪明、最刚强也最负责任的举动。他们明白,要想延续久远,就不能 把头昂得太高这样才能把最沉实的爱,尽可

12、能多地传递给儿女。 我的心不由得疼了一下,这像极了我的母亲。 去年的这个时节, 冬阳阻不住东奔西跑的北风, 正如我阻不住我八十岁老母的脚。 她在楼下,为我寻挖着蒲公英。“经霜的婆婆丁(蒲公英的俗号)能消炎败火,你 这嗓子,应该吃点。” 她半弓着腰,在衰草连片的枯黄里,神情专注地寻找那一小簇一小簇的绿。她时 第 4页,共 13页 不时地弓腰, 用那曾经丰腴饱满而至今肉皮松弛的手, 极其小心地翻检着枯黄的草, 似乎蒲公英长着脚,一不小心,受了惊吓,就会跑掉了似的。母亲的脚步,已失去 了早年的利落,有些蹒跚。那是一双怎样的脚啊 !为了让孩子们正常地进入学校, 她携夫带子,脚板直探向千里外陌生的异乡;

13、为了一家老小能吃上饭,她不分白天 和夜晚, 不惧严寒和冰霜, 用那细小的绣花针, 绣出蟒袍上那呼之欲出的龙的模样, 再用一双脚板,驱北风,走冰路,登火车,为一家换回不很丰裕的口粮。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它是 想探寻那丝丝缕缕里,藏着多少生活的艰辛?那就去问问太阳和月亮,几十年晨昏 的默默相伴,它们如何把一个面如花,发如墨的纤纤女子,伴成了眼已花、头覆雪 的颤颤老妪!探询那长长短短里,浸着多少爱意的疲累?那就去问问星辰,千千万 万次的斗转星移, 如何刻录下一个个儿女渐渐长大的足迹, 还有母亲的血泪和汗滴。 渐次地,她的儿女乘着她那用善良、勤苦织成的爱的

14、伞,找到自己生根发芽的一 片片土地。她的脚,不怎么好用了 -移动缓慢,脚步蹒跚,但她的心,还是不断地 牵挂,就像那天,风在楼下,母亲在楼下。 如今,母亲已去,留一棵蒲公英在这冬日里与我面对。我伏下身,看着那泛黄的 叶片,眼就情不自禁地盈满了泪。我伸出手指,沿着叶脉轻抚,与你对话。你知道, 你知道你碰到了我心最柔软的角落,它在疼吗?在我疼惜的泪光里,我看到你透着 如铁的刚强与坚毅,打着爱的“旗语”,温暖着我层层叠叠的孤寂。 一阵风吹过,蒲公英的叶子触碰着我的手指,散着阳光融融的暖意,如轻柔的爱 抚,久久不去。 (选自海燕2015 年 9 期,有删改) 文章第段的描写突出了蒲公英什么特点? 文章两

15、次提到“我”的心“疼”,结合全文说一说为什么“疼”。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 叶们努力地贴向地面,那是一种力量爆发前,手脚触地的姿势。 风,不时掀起母亲的白发,就像掀动一团绒绒的、洁白的蒲公英的种子。 试分析文章最后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七、作文(本大题共 1 小题,共 50.0 分) 16. 一次挫败的经历,一个难忘的胜利,一篇睿智的文章,一句善意的劝慰凡此种 种,会使你的知识得以丰富,智慧得以增长,让你站上人生新的高地。 请你以“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中心突出,结构合理,详略得当,字迹工整,要求写出真情实感。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 600

16、字。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第 5页,共 13页 答案和解析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有误,“着落”中的“着”应读作“zhu”;“徘徊”中的“徊”应读作 “hui”; B有误,“膝盖”中的“膝”应读作“x”;“高邈”中的“邈”应读作“mio”; C正确。 D有误,“黄晕”中的“晕”应读作“yn”;“霎时”中的“霎”应读作“sh”; 故选:C。 本题考查字音。要做好本题,就要认真阅读选项中每一个加点字的读音,特别是字形相 似,而读音不同的字。这样就一定能够选出正确的答案。 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做这类题目时要注意多音字,这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确定。特别 要注意形声字不读声旁的字,如“涸”不能读成“固”的读音。要做好这类题目,就要 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留心,多积累一些特殊字的读法。 2.【答案】B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