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57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21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内外阅读理解训练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温暖心窝的话语 包利民 初中时,语文老师是个严厉的中年女人,姓王,那时我刚从农村转来县里中学,由于 不了解这个老师,被她狠狠地批评了几次,以致一见她就害怕,心里有了阴影。 当时我写字极潦草,虽然在王老师的调教下,已经工整了许多,却依然难以入眼。来 新学校上学后,有一次交作文,我对作文还是有信心的,心想就算字写得难看些,作文的 质量也能弥补不足。而且,听说王老师就要调走了,这些天上课一直有个年轻的林老师跟 着听课,准备接手我们班的语文课。 当我满怀希望地盼到把作文本发下来时,迫不及待地翻开

2、,却如遭了当头一棒,我的 三页作文被撕掉了!王老师有这个习惯,谁的作文写得不好,都会撕掉重写。我就经历了 好几次。可是没想到,自己很有信心的作文,也是这个命运。而且全班就我一个人被撕 了,心里黯淡到了极点。当我把重新写的作文交上去后,过了两天,课代表把我的作文本 拿了回来。我翻开一看,还好,这次没有撕。 我随意翻了翻,就在作文后面看到一句鲜红的评语:“ 你的作文是班上写得最好的, 所以我把前一篇撕下来,留着作纪念了!” 那一瞬间,我心里猛然一暖,再也没有了怨恨和 不满,眼睛一下子就濡湿了!我跑去办公室,却见那个一直跟着听课的林老师在那里,她 说: “ 王老师已经走了,调到别的城市去了!” 王老

3、师留在我作文本上的那句话,久久地温暖着我的学生岁月,及至以后走上写作这 条路,与此也有着极大的关系。只是那以后,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却再也没能见到她。 大学毕业后我走上社会。有一年,我去了一个极偏僻遥远的大山深处的村庄,当了一 段时间的代课老师。在那天涯海角般的地方,面对那些纯净的笑脸和清澈的眼睛,我渐渐 地爱上那里。每天,除了给孩子们上课,更多的时候,孩子们会问我山外的事,听着我有 声有色的讲述,他们的眼中全闪着向往的光。 我在那里呆了三个月,离开时,正是秋天,满山的树和花正绚烂得一片深情。孩子们 爬上前面的那座山,然后,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给了我一张叠着的纸,让我出了山再看。当 我来到镇上,坐

4、上通往县城的汽车,大山已被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我打开那张纸,是一行 字:舍不得老师,可不会留您,以后我们会去山外找您!二十个字,二十种笔体,我知道 是班上的二十个孩子每人一个字写下的!我回望去,大山已淡成一道浅影,又在我濡湿的 目光中朦胧起来。 这几句温暖心窝的话语,都留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生命里开出永不凋零的花朵。 前年,我回到家乡的县城,在街上邂逅初中时后来教我们语文的林老师,她都已经有 了白发,提起曾经给我作文本写下那句话的王老师,她却笑着说:“ 其实,那句话是我写 的。王老师走了,我怕你对她有抱怨,我怕你因此对任何人失去信心,所以” 在七月的阳光下,我的眼睛刹那间又濡湿了。 (选自做人与处

5、世,有删改) (1)对于 “ 我” 那次交上去的作文,王老师和林老师分别做了什么事? (2)文中三次提到“ 我” 的眼睛 “ 濡湿 ” ,所包含的感情是否相同?为什么? (3)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第 段中画线的语句。 (4)结合全文,说说第 段有何作用。根据你的理解,谈谈林老师是一位什么样的老 师。 【答案】(1)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 肯定勉励的话。 (2)三次 “ 濡湿 ” 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 濡湿 ” 体现 “ 我” 因被老师肯定认同后喜悦、 高兴的心情;第二次“ 濡湿 ” 体现 “ 我” 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后感到内疚);第

6、三 次“ 濡湿 ” 体现 “ 我 ” 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 我” 永远 回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 影响和永久的回味。) (4)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 前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 慧、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解析】 【分析】 概括事件利用“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 进行即可。 在不同的时机出现的“ 濡湿 ” ,需要结合内容分

7、析,然后点明在此种情况下产生的情感。 赏析句子的修辞,可按照答题格式进行作答即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 什么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 +特性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段的作用可以从结构和内容上进行分析,在句末具有总结全文、照应前文等作用,内 容需要结合具体情节进行分析。由林老师一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鼓励的话可以看出她的教 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等特点。 故答案为: 王老师不满意我的作文,把它撕掉了;林老师则以王老师的口吻给我写了肯 定勉励的话。 三次 “ 濡湿 ” 所包含的感情不相同;第一次“ 濡湿 ” 体现 “ 我” 因被老师肯定认同后喜悦、高 兴的心情;第二次“ 濡湿 ” 体

8、现 “ 我” 对孩子们的留恋(或离开孩子们后感到内疚);第三次 “ 濡湿 ” 体现 “ 我” 在知道真相后的震撼,感激。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话语的美好和温暖,表达出“ 我” 永远回 味,永远为之感动的心理。(或生动形象地表现这些温暖人的话语,给我带来了巨大的影 响和永久的回味。) 这一段的作用是揭开事情真相,突出林老师的师德和爱心,也解开前文的悬念,回应前 文的伏笔;林老师用巧妙的方式来维护学生尊严和勉励学生进步,她是一位善良、智慧、 教育有方、理解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成长的好老师。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时注意组织语言要简洁,准确,流畅。 本题考查对

9、情感的体会能力。解答时联系具体内容,用两字或四字词语进行情感概括即 可。 本题考查修辞的鉴赏能力。解答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联系是相通的,可以帮助进行情感 体会。 本题考查文段的作用和人物形象的概括能力。解答时联系上文在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人 物形象结合事件进行体会概括即可。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_ 葵花发觉自己在做作业的时候,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做算 术题。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这一天,她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教哥哥识字! 这个念头如闪电一般在她的心田上照亮,使她自己大吃一惊,也使她激动万分。她急切地 对青铜说: “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好像没有听明白似的

10、望着葵花。 葵花把削好的铅笔和一本本子放到青铜面前:“ 从今天起,我教你识字!” 青铜有点儿惊愕,有点儿激动,又有点不好意思和不知所措。他看了看葵花,又掉头看 了看奶奶、爸爸和妈妈,然后又看着葵花。 青铜面对葵花递过来的笔与本子,却向后退着。 葵花就拿着笔与本子,一步一步地朝他走去。青铜掉头跑出了门外。葵花追了出来:“ 哥 哥! ” 青铜不停地奔跑。葵花紧紧跟在他身后:“ 哥哥! ” 青铜回过头来,用手势与眼神说着:“ 不!不!我学不会!我学不会!” “ 你学得会!你学得会! ” 青铜继续往前跑去。 葵花一边大叫着“ 哥哥 ” ,一边紧紧追赶着。一根裸露在泥土外面的树的根须绊了她一 下,她摔倒

11、在了河坡上,并骨碌骨碌地朝下滚去。 青铜忽然听不到葵花的脚步声了,掉头一看,葵花已滚到了河滩上。 葵花在向下滚动时,将本子与笔一直搂抱在胸前。 青铜跑过来,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来。 她浑身是泥土和草屑,但那本本子却还干干净净地抓在手中。 青铜扑打着她身上的泥土与草屑。 “ 从今天起,我要教你识字!” 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兄妹俩在一棵大树下坐了下来。 一轮太阳正在沉坠,河水染为橙色。 葵花指着大阳,然后用树枝一笔一画地在沙土上写下了两个大字:太阳。她大声地念 着: “ 太阳! ” 然后,用树枝在那两个字上不停地重复着笔画,嘴里念念有词

12、:“ 一横, 一撇,一捺,一点儿, 太阳 的 太 ” 她给青铜也找了一根树枝,让他跟着她,在沙土上写着。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那时,他仿佛不再是哥哥,而是弟弟,而葵花不再是妹妹,而 是姐姐。 太阳在落下去,落下去 一片树叶从树上掉下,也正在慢慢地落下去 葵花用手指着飘落的树叶,用眼睛追随着树叶:“ 落落下去 ” 树叶像蝴蝶落在草丛里。 葵花在 “ 太阳 ” 后面又写了三个字:落、下、去。然后她望着太阳,念道:“ 太阳落下 去” 青铜的记忆力奇好,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 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太阳落下去了。 地上的字也慢慢地熄灭了。 “ 哥,我们该

13、回家了。” 青铜学得正起劲,摇了摇头,拿着树枝,还在沙土上笨拙地写着。 月亮升上来了。 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青桐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摇了摇头:“ 我们今天不学了。” 但青铜固执地用手指着月亮。 葵花又教他: “ 月亮 月亮升上来了 ” 天晚了,妈妈在呼唤他们回家。 一路上,青铜在心里念着、写着:“ 太阳落下去了 月亮升上来了 ” 从此以后,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上、写在本子 上。看到牛,写“ 牛” 。看到羊,写“ 羊” 。写 “ 天” ,写 “ 地” ,写 “ 风” ,写 “ 雨”那个从前在青 铜眼中美好无比的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真切,也

14、更加让人喜欢。 (节选自曹文轩青铜葵花第五章金茅草,有删改) (1)请给这个故事拟一个小标题。这个小标题是_。 (2)故事是以青铜的情感变化为序展开的,在下面方框中填入适当的内容,完成情节梳 理。 _惊愕激动一 _一愿意学一 _ (3)青铜是一个哑巴,他性格的哪些方面是你喜欢的?试从文中举例印证。 (4)简要赏析 “ 月亮升上来了。又是一种亮光,柔和而纯净地照亮了地面” 这一景物描写在 文中的作用。 (5)青铜的识字经历对你的学习有何启示?请列举具体的事例,结合自己的体验,谈谈你 的感悟。 【答案】 (1)葵花教青铜识字 (2)羡慕渴望;缺乏自信;学习入迷 (3) 爱学。青铜跟着葵花学习,非常

15、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 月亮升上来了” ,妈 妈呼唤了才回家,更可贵的是,他将“ 所认识的字,一个个地吃进心里,并一个个地写在地 上、写在本子上。他们的学习,是随时随地、无所不在的” ,看到什么写什么。 聪明。 他有着奇好的记忆力,“ 虽然笔画与字的间架总是把握不好,但却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记住了 这几个字的笔画以及笔画的顺序” 。 (4)象征了葵花教青铜学习的这一美好行为;烘托出人物美好的心灵;从侧面表现对生命 中真善美的赞美这一主题。 (5)青铜在识字时,非常刻苦,并且一直学到天黑,妈妈呼唤了才回家。这一事实,给了 我很大的启发,学习要有韧劲,要有恒心,要有吃苦精神。 【解析】 【分析】(

16、 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段核心内容的概括。小标题能吸引读者, 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 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选段的主人公是谁?他做了什么 事?通过细读文段,可知选段写的是青铜跟着妹妹学习识字的内容。由此进行提炼:青铜 识字。 (2)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对文章情节的把握。细读文段可以梳理内容,青铜看着妹妹写字 “ 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 ;但面对妹妹要教他识字时,他刚开始拒绝,不肯学,知道 妹妹因为追赶他摔下山坡后,他才决心学识字;他学的认真执着痴迷,认识了很多的字, 世界在他的眼里变得更加美好。(3)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题要结 合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青铜虽然不能说话,但他“ 跳了下去,连忙将葵花拉了起 来”“青铜哭了,泪水顺着鼻梁流了下来他蹲下身子,背起葵花,一步一步地爬到岸上。” 青铜重情义,关心自己的妹妹。“ 青铜吃力而认真地写着”“青铜将葵花所教的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