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55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13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训练含解析(Word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 行止 , 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 “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 “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奈何 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因往晓之 _

2、 终日在天中行止_ 奈何忧其坏 _ 其人舍然大喜 _ (2)与 “ 杞人忧天 ” 意思相近的成语是_,意思相反的成语是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 杞人忧天 ” ,你会做怎样的评 价? 【答案】 (1)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释 ” ,解除、消除 (2)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4)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

3、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 前做好预防准备。 【解析】 【分析】( 1) 句意为: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句意为: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句意为: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奈何:为何,为什么; 句意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舍:同“ 释” ,解除、消除。 (2)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本文具有讽刺意义。可以寻找词典的解释。庸人自扰,其 意思是指为不必要忧虑的事情而忧虑,从这则寓言中得出意思相近的成语是 “ 庸人自扰 ” 。 意思相反的成语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3) 句中重点词有:坠:掉;句意为:即使坠落了,也不会有所伤害。 句中重点词有:舍:通“ 释” ,

4、释然。句意为:那个人释然后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释然 了很高兴。 (4) “ 杞人忧天 ” 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从积极意义上 看,要有忧患意识,防患于未然,对我们来说也很有必要。如20 世纪下半期,灾难深重的 中华民族终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为了不辜负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早日实现现代化, 也为了拯救严重的全球性生态危机,作为21 世纪的青少年该忧天忧地了。 故答案为: 告知,开导;行动,活动;为何,为什么;同“ 释” ,解除、消除; 庸人自扰;高枕无忧(乐天安命); 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你踩踏着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 嘲讽了一些为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

5、的事而担心的人; 评价:一些事情虽然发生的概率很小,但还是有可能发生的。我们要在灾难发生之前,提 前做好预防准备。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 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答题时注意成语的积累和理解; 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 顺; 本题考查对问题的评价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题意来分析即可。 2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

6、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自蒲松龄狼 其二)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 , 奔入伏焉。狼自苫 中探爪入。屠急 捉之,令不可去,顾

7、 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 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 之 法吹之。极力吹移时 ,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 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 能作此谋也! (选自蒲松龄狼 其三) 【注】 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苫:用草编的席子。 顾:但是。 盈: 满。 豕:猪。 移时:过了一段时间。 乌:哪里,怎么。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 两狼之并驱如故_ 顾野有麦场 _ 股直不能屈 _ 遂负之以归 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屠乃奔倚其下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B. 其一犬坐于前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C. 屠暴起

8、,以刀劈狼首以吹豕之法吹之 D.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为人谋而不忠乎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一起;看,视;大腿;背 (2)C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 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发现狼紧随,先用骨头稳住狼,采用“ 缓兵之计 ” 为自己 赢得时间;看到野外有柴草堆,便迅速占据有利地形,拿起刀准备战斗;当狼其一装睡、 其一借故离开时迅速识破了狼

9、诱敌包抄然后夹击的花招,抓住有利时机,先后杀了两只 狼。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看到狼把爪子伸进来,就迅速死死抓住狼爪,急中生智,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把狼吹得浑身膨胀,巧妙地杀了 狼。 【解析】 【分析】( 1)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 股” :大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 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 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 用” 之意。 A 前者 “ 于是 ” ,后者 “ 才” 。B 前 者“ 其中 ” ,后者代 “ 地” 。 D 前者 “ 被 ” ,后者 “ 替、给 ” 。 ( 3)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 变诈 ” :欺骗手

10、段。“ 几何 ” :多少。 “ 止 ” :只是。 “ 耳” :罢了。 “ 去 ” :离开。 “ 顾” :却,但是。 “ 死” :杀死。 ( 4)甲文屠户的机智主要体现在先采用“ 缓兵之计 ” 为自己赢得时间,迅速占据有利地 形,抓住有利时机,快速出手杀了两只狼。而乙文中的屠户,躲在草棚里死死抓住狼爪, 用小刀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运用吹猪的方法巧妙地杀了狼。 故答案为:( 1)一起;看,视;大腿;背(2)C;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屠户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 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4)【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屠户的机智,请结合两篇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点

11、评】(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先想想划线字在现代汉语里是什么意思, 再分析是否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现象,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可以提取出文 言实词的语境义。 (2)本题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 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 (3)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 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 信、达、雅” 的三字原则,运用 “ 留、删、替、补、调” 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4)本题考查对比阅读能力。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

12、篇文章或 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 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 特点,提高鉴赏力。 【附参考译文】 【甲】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 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 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 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 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

13、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 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 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 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 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 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 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

14、人们 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一个屠夫,晚间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地窝棚, 他就跑进去藏在里面。恶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屠夫急忙抓住它,不让它抽出 去。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到一寸长的小刀子,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 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极力吹了一会儿,觉得狼不怎么动弹了,才用带子扎上了吹 气口。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活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回弯儿,张着大嘴 无法闭上,就把它背回去了。 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钟毓、钟会 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o) 曰: “ 可令二子 来!

15、”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A。” 复问会: “ 卿何以不 汗? ” 对曰: “B。” 【注】 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 钟繇:三国时魏国相 国。 (1) “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 中“ 令” 解释,与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加下划线词意思是相同的 () A. 可令二子来B.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C. 三令五申D. 巧言 令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复问会曰: “ 卿何以不汗? ” (3) 根据语境,将(甲)“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与(乙) “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两句的 序号分别填入文中A、B两处。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两兄弟

16、中你更欣赏谁,为什么? (4)本文选自世说新语,你猜测本文应编入世说新语中的哪一类?() A. 德行 B. 言语 C. 方正 D. 雅量 【答案】 (1)D (2)(魏文帝)又问钟会说:“ 你为什么不出汗?” (3)A【乙】 B【甲】 【示例1】我更喜欢钟毓。他见到魏文帝“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这是紧张的表现,但 也是人之常情,他能如实地说明自己流汗的原因,这是老实、守规矩的表现。而钟会回答 魏文帝的话明显是找说辞,抖机灵,明显是刻意讨巧、耍滑头。 【示例2】我更喜欢钟会。他见到魏文帝却并不慌张,在魏文帝问话时能灵活应答,既解 释了自己不出汗的原因,又体现了魏文帝的威严,及自己对他的敬重,相当机智。而相比 之下钟毓的流汗的表现则显得过于胆小与紧张,老实有余,灵活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