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48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46 大小:166.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驿路梨花 彭荆风 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 屋顶加点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 应该向她学习。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 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 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 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2、 老人严肃地说:“ 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 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 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 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抬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 你们 要在这里长住?” 解放军说: “ 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 梨花呢? ” “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3、。” 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 驿路梨 花处处开。 ” (1)下面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 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表 达了老人对小姑娘诚挚的感激之情。 B.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闪出 ” 写出了动作的轻快,活 跃,与她们的年龄特征相吻合。 C. “她姐姐很受感动” ,“ 很受感动 ” 表明梨花对发扬雷锋精神的解放军同志的敬仰,也点出了 她后来照料小茅屋的感情因素。 D.选段插叙了解放军建小茅屋和梨

4、花照料小茅屋两件事,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者和照料 者,以及这样做的原因,歌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2)结合全文内容,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按照事件发生顺序组织材料,以“ 我” 和老余的见闻为主展开情节,时间跨度从十年 前到现在。 B.文章采用直接、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直接描写的人物有“ 我 ” 、老 余、瑶族老人、梨花妹妹,间接描写的人物是梨花姑娘和解放军。 C.梨花姑娘是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她虽然没出场,但通过其他人物的介绍,她的形象光彩 照人,作者正是通过对梨花姑娘以及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展示雷锋精神在祖国边疆军民 中生根、开花、发扬光大的动人情景,从而歌颂了少

5、数民族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风气。 D.文中多次提到梨花,开头变写,中间虚实映衬,结尾人花并提,并引用诗句,升华主 题。 (3)文章的标题是“ 驿路梨花 ” ,字面的意义是驿路上的梨花,实际上是一语双关,它还指 什么?用 “ 驿路梨花 ” 作标题并在文章结尾引用诗句有什么含义? 【答案】 (1)A (2)A (3)“ 梨花 ” 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 的主人相互辉映。 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 驿路梨花处处开” 歌颂了雷锋精神 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解析】 【分析】( 1)A 错在 “ 描写老人行礼的神态” ,这句话应该是动作描写。B

6、CD 理解 正确。 (2)A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 我” 和老余的行踪为线索,一早一晚的所见所闻的时间 顺序组织材料,采用的是顺叙,其中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解放军盖小屋,梨花 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BCD分析正确。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我” 和老余在深山里正担心夜晚无处住宿时,发现了一片梨花 林,找到了这件小茅屋。听瑶族老人讲,这件小茅屋是解放军为了方便过路人而建的,解 放军走好,一个叫做梨花的哈尼小姑娘一直照料,梨花出嫁后,梨花的妹妹接着照料小茅 屋。这样梨花既指驿路上的梨花,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梨花贯穿全文始 终,是全文的线索。据此可知结尾引用诗句“

7、驿路梨花处处开” ,既使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而且歌颂了雷锋精神已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故答案为: A; A; “ 梨花 ” 还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即雷锋精神。 以物喻人,使自然的梨花同小茅屋的 主人相互辉映。 梨花是全文的线索。结尾引用诗句“ 驿路梨花处处开” 歌颂了雷锋精神已 经在边境地区军民中发扬光大。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关键内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首先要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 主旨,然后据此分析关键句的作用和内涵,还要注意结合上下文内容分析插叙的作用。 本题考查对文章总体把握能力,考查阅读散文多方面的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文 章内容和主旨,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

8、是要分析文章语言特定,四是要分析 小说的写作顺序及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本题考查分析标题作用与含义的能力,还考查分析文章结尾作用的能力。文章的标题作 用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作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线索展);作者情发点;具象征意 义;语带双关;全文文眼(提示文章 );吸引读者兴趣。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 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 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 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一般从结构与内容两方面分析其妙处。

9、 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 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 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 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 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 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

10、,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 不时地冲我叨唠:“ 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 歌。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 我说: “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 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 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就不能 劳驾你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 “ 你们上学上班,就是这么糊弄?” 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

11、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 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 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 刷啦刷啦 ” 的声音 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 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 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

12、么意思?” 我 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 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 奶! ”“奶奶 ”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 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地,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 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 永生的痛悔。 (1)文章叙写了奶奶做的哪些事情?请逐一概括。 (2)从第 段中找出与第 段画线句子相照应的

13、句子。 (3)品读语言,回答下面的问题。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中的 “ 胡乱 ”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中“ 凑” 字有何妙处? (4)品读下面的语句,请从语气的角度分析“ 我” 心理变化的过程。 “ 奶奶。 ”“奶奶! ”“奶奶 ” 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5)从全文看,以“ 老海棠树 ” 为标题的好处是什么? 【答案】(1)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 字课本、读报、请教)。 (2)“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照应的句子:“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3) 不能, “ 胡乱 ” 表

14、现我洗菜的不认真态度,以我的行为来反衬奶奶生活的不易,表 现奶奶每天做家务的辛苦。“凑” 是对奶奶的读作描写,表现奶奶想问我问题而又有些不 好意思,说明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 (4)我知道伤了奶奶的心,有点不安;我急切希望奶奶原谅我。 (5)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 我” 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老海棠树 ” 至始至终贯穿全文,同时又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这两点“ 好处 ” 在文中是显而 易见的。 【解析】 【分析】( 1)文章第2 段叙写奶奶树下唤孙,送饭;第3 段叙写奶奶在树下糊纸 袋;第5 段叙写奶奶在树下补花,洗菜;第六段叙写奶奶在树下扫院子;第7 段叙写奶奶

15、 在树下学习。据此概括作答。 (2)根据理解,可以看出与文章第5 段“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这句话相照应的句子是第4 段中的 “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和“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这两句话。 (3) “ 胡乱 ” 指的是我洗菜的不认真的态度,表现我对奶奶的要求敷衍了事,以此来侧 面烘托奶奶每天工作的不易。如果删去,则过于平淡,无法突出奶奶的辛苦。 语句 “ 奶 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中的 “ 凑” 字,准确而传神地写出了动作轻,形象地表 现敢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同时又写出了奶奶想问问题而又不好意思的情态。据此理解分 析作答。 (4)结合前后文内容来看,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

16、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 要这么累! ” 可见我说错了话而伤了奶奶的心,因此而感到不安;同时又不停地对呼叫“ 奶 奶” ,希望得到奶奶谅解。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 5)从全文内容来看,叙写的内容都围绕着老海棠树展开,所以标题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老海棠树又是“ 我” 与奶奶之间的见证,表现我与奶奶之间的浓厚情感,从而表现文章 的主旨;同时,老老海棠树又是奶奶的象征,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之情。据此理解分析 作答。 故答案为: 树下唤孙、送饭,糊纸袋,补花,洗菜,扫院子,树下学习(读扫盲识字 课本、读报、请教)。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照应的句子:“ 你就不能去洗洗菜?” 不能, “ 胡乱 ” 表现我洗菜的不认真态度,以我的行为来反衬奶奶生活的不易,表现 奶奶每天做家务的辛苦。“凑” 是对奶奶的读作描写,表现奶奶想问我问题而又有些不好 意思,说明奶奶勤学好问的品质。 我知道伤了奶奶的心,有点不安;我急切希望奶奶原谅我。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 我 ” 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 老海棠树 ” 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