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40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35 大小:144.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配套练习册课外阅读理解答案及答案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课外阅读理解练习 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守山人 张小萌 甘河镇的山,初见的人定是不会喜欢的,偏大的土包罢了,不巍峨,不峥嵘。时间久 了,就明白这山的好了,一座连着一座,仿佛是看不到头的远。她是安静的,平和的,像 母亲的怀抱,温暖舒适。山与山之间有时会出现一处缓坡,往往有溪水流过,一股炊烟在 大山深处的山脚下突兀而出,青天白云下,十分扎眼,一座木制的房静静地立在小河旁。 “老康呦,我退休了,明个儿回镇上。” 看不见人影,苍老的声音从密林深处传来。屋 里的老康听到这话,顿了一顿,发出一声叹息,出了屋子,半倚在门上,看看

2、前方的树 林,又是一声叹息。恰好林间的小路上现出个人影,头发花白,颤颤巍巍地行着,弓着 腰,看到老康,直了身子冲他一笑。“ 哈哈,你那点蘑菇是留不下了吧,我可是把我养了一 年的鸡都带来了,哈哈” 老朱笑得很开心,快走几步,奔着老康去了。“ 哼,你这死老 头子,没多大个出息,除了吃,你还有啥念想?给你吃,都给你吃,可是只怕你的牙无福 呦。哈哈 ”老康也离了门,走向老朱,两个人拥抱在一起。 “老康,我老了啊。” “老朱,我也老了。” 山间的风很少,这一刻却是舞动着,摇动着这山上的树,松树,杨树,桦树,高的, 矮的,发出哗哗的声响。 两人拍了拍肩膀,不愿分开。良久,老康接过老朱手上的鸡,进屋去了。老

3、朱一屁股 坐在树桩上,光滑油亮,树是盖房子时伐的,好大的树,当年他们数了数年轮,大概百年 多吧,决不是一百年,他们却是没数清的,这样的树在这里好多,数不清的多。掏出烟袋 子,装上一袋烟,火一燃,蓝色的烟雾飞了起来。“ 老康啊,我是不中用了,咱们仨上山那 年,跟着魏大叔山上山下地不知跑了多少趟,虽然累但是有劲儿啊,现在是又” “闭上你的臭嘴,哪三个,不就咱们俩吗?哪三个,哪里有三个?” 老康放下手里的松 枝,不看老朱,却是一脸的不高兴。老朱的烟枪停在了空中,不一会儿老朱呵呵地笑了, 把烟枪放到嘴里大口地吸了起来。 也不知过了多久,老朱惦记的小鸡炖蘑菇发出诱人的香味儿。老康也坐在树桩上,折 几个柳

4、条,递给老朱一双,自顾自地喝了起来。老朱笑了笑,也不示弱,自己也喝得欢。 他俩之间,也有个树桩,也有过打磨的痕迹,只是不像他俩坐的那般油亮。“ 伙计,你算算 咱们来了多少年了?” 闻听此言,老康放下酒杯,看着铁锅,一言不语,老朱眯上眼,筷子 停在空中。 “三十七年了。” 老康说。 “三十七年啊!” 老朱说。 ?“ 大家都没忘啊。” 老康顿了一下又说道,“ 我总是不愿正视他的离去,你也要走了,我 就想想过去吧,当年,咱们仨刚来,我至今还记得这镇上的人的好。” ?老朱点了点头,“ 这里的人淳朴,风景也好,当时魏大叔让咱们来守山,咱们还不愿 意,这里真是好地方” ?老康喝了口酒,接过老朱的话,“ 大

5、叔带着咱仨走遍了山,这里的好东西真多,蘑 菇,木耳,以前哪见过这么大的,野果也好多,山丁,山杏,榛子,吃也吃不完。” 老康看 着锅中的菜,唏嘘不已。 ?“ 你真的舍得?” 老朱不说话,只是喝了杯中的酒,“ 都走了,走了好啊。” 老康似乎是 哭了。 ?第二天清晨,老康爬上了山,看着老朱走的方向,不一会儿,一个老人走了出来。今 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老朱确实走了,走的时候,向着山 顶挥手,像是知道老康在这里,或许他在向大山告别。 ?蓝天,白云,清脆的树林。一个月过去了,老康的房前多了两个年轻人。 ?“ 老康叔,老康叔” 老康闻声而出,那日没白尽的头发,已经全白了。“ 你们

6、是 ” 老康显然是不认识他们的。“ 老康叔,我叫朱明泽,你大概听过我的名字,父亲回去后,不 到半月就去世了,他得了癌症,他告诉我,这里还有山,还有树,让我来帮您。” 明泽的眼 圈红了,转过头,看着山,又是那么坚定。 ?“ 老康叔,我叫陈遗志,当年父亲为了救火牺牲的时候,我还没出生,母亲给我起名 遗志,告诉我长大后,帮父亲看着这山。” 遗志也看着这山,他的父亲就埋在这里。 ?老康看着两个青年,笑着哭了 (原文有删改) (1)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志的父亲殉职。 _ 。 _ 。 (2)第 ?段和第 ?段中两次写到老康“ 哭了 ”

7、 ,但原因不同:第一次是_,第二次 是_。 (3)结合语境,赏析文章第?段中的画线句。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像山杨一样沉稳。 (4)第 ?段中的画线句子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5)文章第一段耐人寻味,请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答案】(1)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朱明泽、陈遗志接过了 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 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

8、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 两个年轻人的出现做铺垫。 (5) 交代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代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 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 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 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 呼应上文,老康的头发“ 已经全白了 ” 呼应了舍不得老朱 离开的情节。 【解析】 【分析】( 1) 三人在魏大叔的带领下守护山林。 在一场山林火灾中,陈遗 志的父亲殉职。 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 朱明泽、陈遗志 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段中老康哭是因为老朱退休了将回到镇上,和自己分开,老康不忍心和好朋友分 开,感到伤心

9、和不舍。 ?段中因为老朱的儿子朱明泽和老陈的儿子陈遗志继承父辈的任务,来到山上守山,老 康觉得后继有人,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3) “ 今天老朱走得很直,像松树一样挺拔,象山杨一样沉稳。”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老朱比作松树、山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象,表明 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 “ 蓝天,白云,清翠的树林” ,是自然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 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 (5)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 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

10、作用)规范答题:XXX 情节(事物)在 文中有 作用(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突出了 ,表现了 故答案为:(1) 老朱因为退休离开了山林,山上只留下了老康叔。 朱明泽、陈遗 志接过了父辈的守山任务来到山上。 (2)为老朱的离去而伤心和不舍;因守山后继有人而高兴,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 3)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朱离开工作岗位时自信、坚定的形 象,表明他对自己守护山林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4)环境描写。表现出了山林的美丽,暗示人物欢愉的心情;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为两个年轻人的出现作铺垫。 (5) 交待老朱离开山林后的人生最后时光,补充交待陈遗志的父亲牺牲的情节,使故 事情节更

11、完整,人物形象更丰满。 揭示并深化主题,讴歌了默默奉献、自我牺牲的守山 人,他们代代相传守护着山林。 呼应上文,老康的“ 头发已经全白了” 呼应了舍不得老朱 离开的情节。 【点评】 本题考查情节的概括与梳理。情节梳理:从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概 括。 本题考查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 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 延; 本题考查品析文章语言。答题:明手法-阐运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析效果; 本题考查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人物心境,表现 人物身份、地位、性格),写明事

12、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刻画人物作 铺垫,打基础或作为情节线索等;渲染怎样气氛,烘托人物的怎样情感和思想、性格、情 绪; 本题考查故事情节在小说中起到的作用。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奶奶的茶园 小时候不喜欢喝茶,上山摘茶叶却是我喜欢的。 我常常和奶奶上山,挖药,找柴火,找菌子,找野果子。离家不到百米的背后山就有 茶树。要采野茶,须到更高的山上。不记得第一次随奶奶进茶园是几岁了,也不记得去过 多少次,印象中的茶园恒久地保持着一个样子:荒僻荒凉又生机盎然。 回想起来,大概也不过几十上百株茶树。高的高低的低,有的羸弱,有的丰赡,有的 旁逸斜出,有的张牙舞

13、爪。总之,是浸有一株体态丰满珠圆玉润的。不知道出于什么原 因,它们被种茶的人遗忘了,或者说是放弃了。它们也就此得了大自在,自在生长,也自 在死去。确实有些已经死去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枯枝。兀自挺立着,任由四围的野花野草 野蛮生长,将它的死亡装点恣肆快意。那几十上百株茶树,默然,肃立。这一切,不 过是现在的我翻检记忆时的想象罢了。小时候是不会去揣想植物有没有各自的精神的。只 要一进入那片茶园,我便胡乱跑开了偶尔,也帮着奶奶摘些茶叶,不过摘得两捧,就 撂挑子不干了。如今想来,那便是我的百草园啊,我可以尽情去搅扰那杂草,去攀折那灌 木,去看一朵一朵的野花,有不起眼的鼠曲草,也有夺目的茶花。 奶奶摘够了

14、茶叶,或者把这一片茶园都摘秃了,我们才重新钻出小树林。回到家后还 有很多活要干。奶奶先是找出一个大的簸箕,把背篓里的茶叶倒出来,翻晒一下,清理掉 不小心混进里面的杂物;然后把茶叶下到大铁锅里,那铁锅直径将近一米,茶叶绿蓬蓬地 堆了大半锅;接着,烧上火,烘焙。这是个慢活儿,急不来的。也不记得需要多久,那小 山似的茶叶才软塌了下去,烟气袅袅,茶香四溢。烘焙好的茶叶再次回到簸箕上,奶奶蹲 下身,将滚热的茶叶一遍一遍在手下揉搓。我摸过,那时的茶叶又湿又烫,不知道奶奶怎 么能禁得住;这一切工序完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了。奶奶把揉搓好的茶叶匀匀地散开在 簸箕上,端到太阳底下晾晒。奶奶有一双“ 解放脚 ” ,

15、走起路来并不是很方便的,人又很矮 小,两手伸展开端了那直径远超一米的铺满新茶的簸箕,她便踮着脚,身子吃力地朝后拗 着。 过不了多少日子,新茶晒干了,留下一部分给家里,剩余的,都由奶奶背到街市上去 卖了。不知道为什么,我竟从未和奶奶到过街上。奶奶到街上卖过茶叶,卖过麻绳,大概 还卖过些别的什么小零碎。可我一次都没跟她去过。她会在街市的哪个角落放下她的背篓 呢?又会怎样招徕生意呢?我全然不知道。 黄昏里,奶奶回来了,背篓里多少会有些吃的,有时是几个橘子,有时是几根香蕉。 考上复旦那年,家里为我上学的费用东拼西凑,谁也没想过要和奶奶说说这事。一天 下午,奶奶把我叫到跟前,翻开一层一层衣襟,翻出一个敝

16、旧的装洗衣粉的塑料袋子,袋 子用细麻绳绑缚得严严实实的。奶奶耐心地解开细麻绳,打开袋子,掏出叠得齐齐整整的 一叠钱,有角票,有块票,还有两张百元大钞。奶奶把那两张百元大钞捏出来,递给我。 “奶奶钱不多,只能给你两百块。” 我怎么能要呢?我推脱着,说家里的钱够了。 “那不一样,这是奶奶的心意。你不要嫌少,奶奶卖茶叶和麻绳攒下的。你拿着!” 可是,我怎么能要呢? ?终究,我没要奶奶的钱,她仰起头,一双遮了厚厚阴翳的眼睛注视着我,我低垂了 头,一再跟她说,家里的钱够用的,够用的。 ?十多年过去了,九十多岁的奶奶是再也不能上山摘茶了。 ?渐渐的,老家的朋友到上海来,会带些老家的茶叶给我,有红茶绿茶也有普洱茶。把 这一种一种茶叶排开来,一种一种喝过去,确实好喝,不是当年奶奶的“ 大叶子茶 ” 可比拟 的,可它们竟让我愈加思念起奶奶的“ 大叶子茶 ” 来了。 ?奶奶没喝过我喝过的这些茶我忽然意识到,奶奶似乎根本就是不喝茶的啊。而我 呢,也再喝不到奶奶做的茶了。 ?记忆在无可挽回地远离,正如故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