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230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28 大小:173.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 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 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 尺,浸淫 日广。每履之,足苦踬 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顾而笑曰:“ 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 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 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 即乎其故, 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 养晦堂:刘蓉居

2、室名。 浸淫:渐渐扩展。 踬:跌绊。 习之中人:习惯在 人身上一旦形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一日 /吾日三省吾身 B. 贵乎慎始 /不义而富且贵 C. 顾而笑曰 /顾野有麦场D. 至使久而即乎其故/温故而知新 (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请用原文回答,并谈谈自己的理 解。 【答案】 (1)C (2)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

3、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 习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解析】 【分析】( 1)A 项,前一句句意为:一天。日:天。后一句句意为:我每天多次 反省自己。日:每天。B 项,前一句句意为:所以,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 的习惯养成。贵:可贵。后一句句意为: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贵:富贵。C 项, 前一句句意为:回过头笑着对我说。顾:回头看。后一句句意为:后头看到田野里有个打 麦场。顾:回头看。D 项,前一句句意为:以至把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 故:原来的,旧的。后一句句意为:已经攻克,鲁庄公问其中的缘故。故:原因,缘故。 故选 C。 (2) “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

4、旋” 的意思是:(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 地方就仰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 俯而读仰而思” 的意思是:低下头就读 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索。这是我读书的两种姿势,所以在“ 读” 后停顿。 “ 思有弗得辄 起绕室以旋 ” 的意思是: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所以在“ 得” 后停顿。故句子划为: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3)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篇文章通过主旨的切身经历和感 受,告诉我们学习习惯的重要性,学习的初始阶段一定要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用文章中的 话就是 “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 故答案为:

5、C; 俯 而 读 /仰 而 思 /思 而 弗 得/ 辄 起 绕 室 以 旋。 故君子之学,贵于慎始。一个人学习时,初始阶段的习惯非常重要。(或:要重视学习 开始阶段习惯的养成。) 【点评】 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 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 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结合现代汉语的语法 教学断句。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注意结合重 点语句的理解进行分析概括。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时在养晦堂西侧一间屋子里

6、读书。(我)低下头就读书,遇到不懂地方就仰头思 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这屋有处洼坑,直径一尺,逐渐侵蚀扩展。每次经 过,我总要被绊一下。起初,我感到很别扭,时间一长也习惯了,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 样安稳。一天,父亲来到屋子里,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我说:“ 你连一间屋子都不 能治理,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 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父亲走后,我读书思索问题又在 屋里踱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感觉地面突然凸起一块,心里一惊,低头看,地面却是 平平整整,我别扭地走了许多天才渐渐习惯起来。 唉!习惯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厉害的啊!脚踏在平地上,便不能适应坑洼;时间久了, 洼地就仿佛平了;以至把

7、长久以来的坑填平,恢复原来的状态,却认为是阻碍而不能适 应。因此君子求学,贵在慎重地对待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 驰,意与日去,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夫君子之行 _ 俭以养德 _ 夫学须静也 _ 淫慢则不能励精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作者诸葛亮在文中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哪三个条件? (

8、4)这篇文章对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2)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立志,学习,惜时。 (4)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解析】 【分析】( 1)根据平时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 以” 这里是 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励” 这里是振奋的意思。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 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 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明志

9、: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实现远大目标。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年 纪。与:跟随。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日:时间。去:消逝,逝去。故此句可以 翻译为: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3)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并概括从“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可以看出要 成才必须要立志、学习;从“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 何及 ” 可以看出成才必须要惜时。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4)结合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思考,诸葛亮写这篇文章告诫儿子要

10、修身养性,要立志学 习,要珍惜时间,不要到了老了后悔,这也启示我们要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 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故答案为: 有道德的人;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学习;振奋 不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没办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没办法达到远大目标。 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立志,学习,惜时。 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词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 句意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 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

11、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同时 还要注意分析和扣准得分点,即重要的实词、虚词和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答这样的题,必须反复阅读文章,在理解文章内容 的基础上用简洁、恰当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本题考查探究文章给人启示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不设统一答案。解答时,只 要在整体感知文意的基础上,根据文章的主旨并联系实际,谈得到的启发,言之有理即 可。 3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狼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 浪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

12、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 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 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 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_ _d n d nm ng 屠大窘奔倚_相向 目似 _ (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目似瞑,意暇甚_ 并驱如故 _ 顾野有麦场 _ 一狼洞其中 _ (3)把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禽兽之变诈几何

13、哉?止增笑耳! 其一犬坐于前 (4)汉语里有关狼的成语比较多,请写出3 个。 (5)狼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 (1)ji ng;y ;眈眈;瞑 (2)神情;原来;看;打洞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 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解析】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 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 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

14、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注意“ 眈眈、瞑 ” 二字和看有关 系,都是目字旁。 (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 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 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意:名词,神情;故:名词,原来;顾:动词, 看;洞:名词作动词,打洞。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落实重 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连贯;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 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关键词:禽兽、 变诈、止、耳。句

15、意: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关键词, 犬:像狗一样。句意: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屠户面前。 (4)本题考查成语积累。成语大全中,有一部分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关于动物的成 语。 关于狼的成语有:狼心狗肺、 狼烟四起、狼子野心、狼狈不堪、狼狈为奸、豺狼成 性、豺狼当道、引狼入室、声名狼藉、杯盘狼藉 、豺狼成性。 (5)本题考查归纳文章的道理。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 文言 短篇小说。描绘了 贪婪、凶狠、狡诈的狼的形象。根据“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 笑耳 ” ,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 争,这样

16、才会取得胜利。 故答案为:( 1)ji ng ; y ; 眈眈; 瞑; (2) 神情; 原来; 看; 打洞; (3) 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其中的一匹狼像狗一样 蹲坐在屠户面前。 (4)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子野心、鬼哭狼嚎 (5)面对像狼一样的邪恶势力,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胜利。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和正确书写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字音字 形题目,注意多音字,同音字,音形近似字,仔细辨析字音和字形的细微差别。难度大, 涉及的知识点多,属于易错题目。可以从词性、意义、用法辨别读音。窘。ji ng;倚, y,都是第三声。 (2)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 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