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上传人:黯然****空 文档编号:13731188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51 大小:39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及解析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小麦物语 “二月初二龙抬头” ,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 龙 耳” 的饺子。或许跟饺子里喷香的肉馅相比,饺子皮不太像是主角,但是没了用面粉做的饺 子皮,又怎么能够称作饺子呢?它是安安心心地将一切包裹起来的基础。我愿意把“ 神奇 ” 二字赋予面粉的来源小麦。 人类通过 “ 种植 ”“加工 ” 这些方式驯化了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大约一万年前, 在中东黎凡特新月地区、约旦河谷的某个好奇的人类,在土地里有意或无意地播下了一些 野麦的种子。后来,在这片土地丰饶

2、肥沃、气候干爽的冲积平原上,这些种子萌发并生长 起来,结出了野麦粒,人们惊喜地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劳作,掌控播种和收获,定居下 来,不必再逐水草而生,原始农业就此应运而生,农业和耕作使人口开始有了稳定增长。 我们食用的,其实是小麦的颖果,淀粉主要来源于给胚芽提供营养的胚乳。和其它主 食不一样,我们一般不把小麦的果实用来直接食用,而是将它磨碎成面粉,在面粉的基础 上再进行加工。其中,未去除表皮麸质、粗糙且颜色较深的,就是我们说的“ 全麦 ” ,而去 除麸质的白面粉则更加细腻。当然,白面最初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得起的。小麦的英语单 词“wheat”来自古日耳曼语,意为“ 发光的、洁白的” ,可见早期白

3、面粉在人们餐桌上的崇高 地位。 18 世纪以后,白面才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食,在这之前,多数人吃的面都是带 麸质的全麦、黑麦和燕麦的混合物。 需要深加工的小麦,之所以能够打败可以直接吃的同行,成为当仁不让的主食,也是 有其神奇之处的。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能够和它匹敌的就只有水稻 和玉米,这也是为什么玉米、水稻、小麦分居全球主食产量前三名。小麦强大的适应能 力,则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只要在日照充足的季节,有稳定的灌溉水源,就能够生长, 凭借发达的根系,小麦甚至可以在高纬度高海拔的高原地区顽强生存。 小麦的另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在过去,肉可是稀罕东西,人们需要从天然的 作

4、物中获取蛋白质,小麦以仅次于大豆的蛋白含量(大约10%15%)当仁不让地承担起 了这个重任。此外经过磨碎处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所以可以长时 间贮存。 占据西方人餐桌的主食面包,是小麦最为常见的面目之一。烤面包的时候,面粉和水 形成的面筋蛋白像一张充满弹性的网,把酵母释放出的二氧化碳表在它的怀抱里,这种由 古埃及人最先研发出来的烤面包技艺,让面粉变身成蓬松而富有韧性的食物。也难怪“ 面 包” 一次又一次地被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提及,“ 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 ,是人们对生 活的期盼。在过去,面包甚至是人们社会生活的一部分。从小麦到面包,需要磨坊磨面, 需要大型的炭炉烘烤,需

5、要面包房师傅的手艺。因此,在欧洲许多村镇和城市,面包房往 位于公共区城的中心。吃这件小事,从而也利社会经济融为了一体。 小麦的另个分身,则是面条。有了面筋蛋白,面条的“ 变型 ” 功能更加强大,可以容易 地揉搓、拉成长条。不同地方的小麦,品种不同,面筋蛋白的含量也不同,不同的加工技 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 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等等,简直 不胜枚举。这些都是我们人类创造力的非凡体现,把各式各样的风味和文化,以恰到好处 的方式,融入小麦的蛋白和淀粉赐予我们的生命建筑原料中,人类的文明才得以延续。

6、 诞生于新月地区的小麦,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并扎根在除 南极洲以外世界大部分的地区,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小麦作为一种食物,改变了人 类的历史,也见证着人类走向繁荣的脚步。“ 我们驯化了小麦,小麦也驯化了我们。” (1)文章开头描写北方家庭二月初二吃饺子的内容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小麦能成为世界各国人们的主食? (3)“ 农历二月初二,大部分的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 龙耳 的饺子 ” 句中的 “ 大 部分 ” 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4)下面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除了面包和面条,小麦的其他分身也让人眼花缭乱,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

7、哥 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5)请谈谈你对“ 我们驯化了小麦,小麦也驯化了我们” 一句话的理解。 【答案】(1)通过描写北方家庭吃饺子这生活场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小麦,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2) 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 植株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蛋白含量高; 小麦面粉含水量低,利于长时间贮存。 (3)不能删去;“ 大部分 ” 是“ 大多数 ” 的意思,原句意思是“ 农历二月初二,大多数的中国 北方家庭,会全家共吃意响 龙耳 的饺子 ” ;如果删去 “ 大部分 ” ,就变成了 “ 农历二月初二, 中国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 龙耳 的饺子 ”

8、 ,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大部分 ” 一词体 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4)举例子;通过列举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比萨 饼干曲奇蛋糕等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面粉加工技术和口感种类之多。 (5)人类通过种植、加工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小麦也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 易,走向世界各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解析】 【分析】( 1)通过描写北方家庭二月初二吃饺子的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巧妙地引出下文的说明对象小麦。 (2)根据第 段 “ 首先,是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小麦强大的适应能力,则 是它的另外一个优势。” 第 段“ 小麦的另

9、外一个神奇之处是面筋蛋白。”“此外经过磨碎处 理的小麦面粉,含水量可以很低,不易腐坏。” 作答即可。 (3)本句中的 “ 大部分 ” 是指 “ 很多 ” 超过一半的部分的意思,表示数量和范围,但不表示是 全部,如果删去,则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 除了面包和面条, 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披萨饼干曲奇蛋糕等等,简直不胜枚举” 可 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有力地说明了不同的加工技术让面条呈现出不同的口感。 增强了说服力。 (5)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句段,了解句段内容,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解答时要对文 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结合

10、前文内容,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我们驯化了小麦” 是说人类通 过种植、加工小麦,而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 小麦也驯化了我们” 是说小麦也通过人类的 迁徙、交换和贸易,走向世界各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故答案为: 通过描写北方家庭吃饺子这生活场景,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小麦,激发读者 的阅读兴趣。 小麦中蕴含的能量密度相对较高; 植株具有强大的适应能力; 蛋白含量高; 小麦面粉含水量低,利于长时间贮存。 不能删去; “ 大部分 ” 是“ 大多数 ” 的意思,原句意思是“ 农历二月初二,大多数的中国北方 家庭,会全家共吃意响 龙耳 的饺子 ” ;如果删去 “ 大部分 ” ,就变成了 “ 农历二月

11、初二,中国 北方家庭,都会全家共吃意喻 龙耳 的饺子 ” ,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合;“ 大部分 ” 一词体现了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举例子;通过列举新疆的馕、阿拉伯的皮塔饼、墨西哥卷饼、饺子馄饨包子油条比萨饼 干曲奇蛋糕等例子,具体地说明了面粉加工技术和口感种类之多。 人类通过种植、加工小麦,使其成为人类的主食;小麦也通过人类的迁徙、交换和贸 易,走向世界各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明。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说明语段的作用,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上考虑;结尾段结构上的作 用考虑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内容上的结合语句的意思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

12、,做题时,应 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是正确理解 所找信息的内涵,从而进行恰当取舍,避免有所偏颇或答非所问; 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主要体现在文中表时间、数量、程 度、范围等内容的词语上。通过分析它的表达效果,据此指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回答 此类问题时可借鉴的一般答题格式为:“ 不能去掉 ”+ 分析这个词语的含义及表达作用+如果 删去与事实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根据语段中的一些关键词先来判断说明 方法,熟记一些常见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在根据文章内容或者文章的

13、内容所体现 出来的说明对象的特征来分析其总用; 此题考查了学生对句段的分析能力。做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句段,了解句段内容,在此 基础上作出分析。解答时要对文本信息深入理解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怎样读书,在这里,是个自决的问题;我说我的,没勉任谁跟我学。第一,我读书没 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 味的放下,不容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书应该记住自己。对 我,最讨厌的发问是:“ 那个典故是哪儿的呢?”“哪句话是怎么来着?” 我永不回答这样的 考问,即使我记得。我又不是

14、印刷机器养的,管你这一套! 读得快,因为我有时候跳过几页去。不合我的意,我就练习跳远。书要是不服气的 话,来跳我呀!看侦探小说的时候,我先看最后的几页,省事。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一告诉就糟:“ 嘿,你读啼笑因 缘? ” 要大家都不读啼笑因缘,人家写它干吗?一批评就糟:“ 尊家这点意见?” 我不 惹气。读完一本书再打通儿架,不上算。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 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再说呢,我读书似乎只要一点灵感。“ 印象甚佳 ” 便是好书,我没功夫去细细分析它, 所以根本不能批评。“ 印象甚佳 ” 有时候并不是全书的,

15、而是书中的一段最入我的味,因为 这一段使我对这全书有了好感。其实这一段的美或者正足以破坏了全体的美,但是我不去 管;有一段叫我喜欢两天的,我就感谢不尽。因此,设若我真去批评,大概是高明不了。 第四,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自己的书。“ 儿子是自己的好” ,我还不晓得,因为 自己还没有过儿子。有个小女儿,女儿能不能代表儿子,就不得而知。“ 老婆是别人的 好” ,我也不敢加以拥护,特别是在家里。但是我准知道,书是别人的好,别人的书自然未 必都好,可是至少给我一点我不知道的东西。自己的,一提都头疼!自己的书,和自己的 运气,好像永远是一对儿累赘。 第五,哼,算了吧。 (节选自老舍读书) (1)关于怎

16、样读书,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展开论述的? (2)作者为什么说“ 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 ? (3)谈谈最后一段“ 哼,算了吧 ” 这句话的含义与作用。 【答案】 (1) 读的内容; 读的方法; 读书心得; 对书的态度。 (2)一批评就糟,不想惹气,不愿批评;没功夫细细分析,不能批评;由于个人喜好,批 评高明不了,不便批评。 (3)换位。从读者考虑“ 这是我的事,不要多说。” 呼应开头 “ 是个自决的问题” ,强调自己 的观点。 【解析】 【分析】(1)第 段结合 “ 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 得 出:说得是读什么?第段结合 “ 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 吗?书应该记住自己。” 得出:说得是怎么读?第段结合 “ 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 也不告诉。 ” 得出:说得是从书中得到什么感悟?第 段结合 “ 我不读自己的书,不愿谈论 自己的书。 ” 说的是读书的态度等几个角度阐述的。故答案是:读的内容(读什么);读的 方法(怎么读);读书心得;对书的态度。 (2)找到题干在文中的位置是第四段,然后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