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8752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4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薄透镜焦距的测定及其误差分析(6.29).pdf(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薄透镜焦距的测量 教学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成像规律及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2、掌握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技术,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重难点 重点: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2)透镜焦距的测量。 难点:1)光学系统共轴调节; 2)凹透镜焦距的测量。 教学方法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学时 3 学时 一、实验简介 透镜是最常用的光学元件,是构成显微镜、望远镜等光学仪器的基础。 焦距是表征透镜成像性质的重要参数。测定焦距不单是一项产品检验工作,更重 要的是为光学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学习透镜焦距的测量,不仅可以加深对几何光学

2、 中透镜成像规律理解,而且有助于训练光路分析方法、掌握光学仪器调节技术。 最常用的测焦距方法大都是根据物像关系设计的,如:物像法、大小像法、辅助 成像法等。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的原理及成像规律; 2、学会光学系统共轴调节,了解视差原理的实际应用; 3、掌握薄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会用左、右逼近法确定像最清晰的位置,测量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距; 4、能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各种测量方法的优缺点,对实验数据进行不确 定度处理,写出合格的实验报告。 三、实验原理 薄透镜是透镜中最基本的一种,其厚度较自身两折射球面的曲率半径及焦距要小 得多,厚度可忽略不计,在近轴条件下,物距 、像距 、焦

3、距 满足高斯公式: 符号规定:距离自参考点(薄透镜的光心)量起,与光线进行方向一致时为正, 反之为负。 (一)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自准法 自准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若物位于焦平面上,则由平面镜反射后成一与原物等大倒立的 像于同一焦平面上。 2、物像法(选做) 学 海 无 涯 物像法测焦距 光路如上图所示,测出物距和像距后,代入透镜成像公式即可算出凸透镜的焦距。 3、共轭法(贝塞尔法、位移法) 贝塞尔法测焦距 物屏与像屏的相对位置 保持不变,而且 ,当凸透镜在物屏与像屏之间移 动时,可实现两次成像。透镜在 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透镜在 位置时,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实验中,只要测量出

4、光路图中的物屏与像屏的距离 和透镜两 次成像移动的距离 ,代入下式就可算出透镜的焦距。 (二)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物像法 为了测量凹透镜的焦距,常用辅助凸透镜与之组成透镜组,使得到能用像屏接收 的实像。其测量原理如下光路图所示。 物像法测凹透镜焦距 实物 经凸透镜 成像于 ,在 和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 ,就凹透镜 而言,虚物 又成像于 。实验中,调整 及像屏至合适的位置,就可找 到透镜组所成的实像 。因此可把 看为凹透镜的物距 , 看为凹透镜 的像距 ,则由成像公式可得: (虚物的物距为正) 由于 ,求出的凹透镜 的焦距 为负值。 2、自准法(选做) 自准法测凹透镜的焦距 实物 经凸透镜 成

5、像于 ,在 和 之间插入待测凹透镜 和平面反射 学 海 无 涯 镜 ,移动凹透镜,当凹透镜与 的间距等于凹透镜焦距 时,经凹透镜折射后 的光线变成一组平行光线,该平行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凸透镜会聚于箭矢物平面成一 清晰的倒立实像,测出 到 的距离,就得到凹透镜的焦距。 四、实验仪器 带标尺的光具座一台,凸透镜一块,凹透镜一块,带箭矢物光孔电源一台,平面 反射镜一块,光屏一个,光学元件底座和支架各 6 个。 五、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先利用水平尺将光具座导轨在实验桌上调节成水平,然后进行各光学元件同轴等 高的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具座导轨平行为止。 1、粗

6、调 将箭矢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白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尽 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元件的中心大致 在与导轨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 2、细调 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 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 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 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 记号) ,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 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 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 ,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

7、低) 。而在 图 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 。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 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 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 ,再次观 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 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 对不允许再变动。 (二)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物像法、自准法、共轭法测量凸透镜焦距。 1、自准法 1)固定物屏,记录物屏的位置; 2)移动凸透镜,并绕铅直轴略转动靠近透镜的平面镜,看到物屏上一个移动的 像, 用“左右逼近

8、法”移动透镜使其成清晰的倒立实像于物平面上,记录此时透镜 光心在光具座上的坐标位置 与 ,重复测五次。 2、物像法(选做) 1)先用粗略估计法测量待测凸透镜焦距,然后将物屏和像屏放在光具座上,使 学 海 无 涯 它们的距离略大于粗测焦距值的 4 倍,在两屏之间放入透镜,调节物屏、透镜和像屏 共轴,并与主光轴垂直,记录物屏、像屏位置。 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找出其成清晰倒立实像的范围坐标位置 与 , 重复测五次。 3、共轭法 同物像法 1) ,固定屏的位置不动,用“左右逼近法”移动透镜测成放大像时透 镜的坐标位置 与 及成小像时的坐标位置 与 , 重复测五次。 (三)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用物

9、距像距法、自准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1、物像法 1)利用共轭法中得到的清晰的小像作为凹透镜的物,记下小像的位置 ; 2)保持凸透镜 的位置不变,将凹透镜 放入 与像屏之间,联合移动凹透镜 和像屏,使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记下像屏的位置 ; 3)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测得像清晰时凹透镜的位置坐标 与 ,重 复测五次。 2、自准法(选做) 1)取凸透镜与箭矢物的间距略大于 ,然后固定凸透镜; 2)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光屏测像的清晰位置坐标 与 ,重复测五次并求 取平均值; 3)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凸透镜和光屏之间,用“左右逼近法”移动凹透镜, 看到物平面上清晰的倒立实像时,记

10、录凹透镜的坐标位置 与 ,重复测五次求取 平均值。 六、数据记录与数据处理 1、自准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131.08 131.06 131.25 131.09 131.20 131.35 131.28 131.24 131.23 131.30 131.22 131.17 131.25 131.16 131.25 表一 (单位:cm) 取 ,则 学 海 无 涯 2、物像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表二 (单位:cm)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124.48 124.70 124.60 124.65 124.50 124.62 124.60 124.65 124.55 1

11、24.57 124.55 124.65 124.63 124.60 124.54 , 取 ,则 ,从而 3、共轭法测凸透镜的焦距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124.26 124.20 124.25 124.45 124.45 124.30 124.40 124.41 124.43 124.55 124.28 124.30 124.33 124.44 124.50 109.10 109.05 109.15 109.35 109.25 109.15 108.95 109.10 109.25 108.80 109.13 109.00 109.13 109.30 109.03 表三 (单位:cm

12、) 学 海 无 涯 取 ,则 ,从而 , 4、物像法测量凹透镜焦距 表四 (单位:cm) 次数 项目 1 2 3 4 5 94.78 94.43 94.58 94.63 94.73 94.88 94.80 94.53 94.75 94.63 94.83 94.62 94.56 94.69 94.68 取 ,则 ,从而 , 学 海 无 涯 七、实验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摸透镜的光学面。 2、透镜不用时,应将其放在光具座的另一端,不能放在桌面上,避免摔坏。 3、区分物光经凸透镜内表面和平面镜反射后所成的像,前者不随平面镜转动而 后者移动。 4、由于人眼对成像的清晰度分辨能力有限,所以观察到的像在一

13、定范围内都清 晰,加之球差的影响,清晰成像位置会偏离高斯像。为使两者接近,减小误差,记录 数值时应使用左右逼近的方法。 5、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时不能找到像最清晰的位置,可能是: (1)辅助凸透镜产生的像是放大的实像。 (2)辅助凸透镜与物的距离远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 6、三种方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从理论上讲共轭法误差最小、物像法次之、自 准法误差最大,但自准法测量最简单,常用做粗测。物像法测量时,物距和相距相等 时,误差最小;共轭法则在 较大、 较小时,误差小,如 。 八、实验指导要点 1、简要说明本实验的作用。 2、简要介绍本实验内容、原理,主要包括: 1)高斯公式; 2)光路可逆原理

14、。 3、介绍实验仪器及使用注意事项。 4、示范演示共轴调节以及“左右逼近法”确定清晰像的位置。 5、查看学生光学元件的放置、排列的光路、共轴调节等环节是否正确,了解学 生对测量光路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6、强调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表示以及课后思考题的解答要求。 九、课后思考题 1、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的成像条件是什么?此法有何优点? 答:此种方法要求物与屏的距离 保持一固定值,且 。用这种方法测焦 距时在理论上误差最小,同时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 差。 2、实验室用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焦距的成像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因凹透镜成虚像,因此必须借助凸透镜所成的倒立缩小实像为凹透镜 的虚物以成实像于屏上进行测量;第二、近轴光线,可通过共轴调节实现。 3、 (选做)如果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长度,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在光具座上 测量该透镜的焦距(要求简述实验原理、器材、操作方法与步骤,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