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数心得体会(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8750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80.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数心得体会(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数心得体会(6.29).pdf(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篇一:高数心得 学习高数的心得体会 有人戏 称高数是一棵高树, 很多人就挂在了上面。但是,只要努力,就能爬上那棵高树, 凭借它的高度,便能看到更远的风景。 很多人 害怕高数, 高数学习起来确实是不太轻松。其实,只要有心,高数并不像想象中的 那么难。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我们对高数进行了系统性的学习,不仅在知识方 面得到了充实,在思想方面也得到了提高,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高等数学有以 下几个显著特点:1)识记的知识相对减少,理解的知识点相对增加;2)不仅要求 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题,还要明白其来龙去脉;3)联系实际多,对专业学习帮助 大;4)教师授课速度快,课下复习与预习必不可少。 在大学 之前的

2、学习时,都是老师在黑板上写满各种公式和结论,我便一边在书上勾画, 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然后像背单词一样,把一堆公式与结论死记硬背下来。哪 种类型的题目用哪个公式、哪条结论,老师都已一一总结出来,我只需要将其对 号入座,便可将问题解答出来。 而现在,我不再有那么多需要识记的结论。唯一需 要记住的只是数目不多的一些定义、定理和推论。老师也不会给出固定的解题套 路。 因为高等数学与中学数学不同, 它更要求理解。 只要充分理解了各个知识点, 遇到题目可以自己分析出正确的解题思路。所以,学习高等数学,记忆的负担轻 了,但对思维的要求却提高了。 每一次高数课, 都是一次大脑的思维训练,都是一 次提升理解力

3、的好机会。 首先, 不能有畏难情绪。一进大学,就听到很多师兄师姐甚至是老师说高数非常难学, 有很多人挂科了,这基本上是事实,但是或多或少有些夸张了吧。让我们知道高 数难,虽然会让我们对它更加重视,但是这无疑也增加了大家对它的畏惧感,觉 得自己很可能学不好它,从而失去了信心,有些人甚至把难学当做自己不去学好 它的借口。 事实上,当我们抛掉那些畏难的情绪,心无旁骛地去学习高数时, 它并 不是那么难,至少不是那种难到学不下去的。 所以, 我觉得要学好高数, 一定不能 有畏难的情绪。当我们有信心去学好它时,就走好了第一步。 就能解决很多同类型的题了。同时,做题不能只是自己一个人冥思苦想,有时候 自己的

4、思维走进了死胡同是很难走出来的,当自己做不出来的时候,不妨问问老 师或者同学,也许就能豁然开朗了。 对于做完的题目,觉得很有价值的, 最好是把 它摘抄到笔记本上,然后记录一下解题的要点,分析一下题目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等等,平时有时间就翻看一下,加深一下记忆。 高等数学的学习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我们的学习不能停留在以解出答 案为目标。我们必须知道解题过程中每一步的依据。正如我前面所提到的,中学 时期学过的许多定理并不特别要求我们理解其结论的推导过程。而高等数学课本 中的每一个定理都有详细的证明。最初,我以为只要把定理内容记住,能做题就 行了。 然而, 渐渐地,我发现如果没有真正明白每个定

5、理的来龙去脉,就不能真正 掌握它, 更谈不上什么运用自如了。 于是, 我开始认真地学习每一个定理的推导。 有时候,某些地方很难理解,我便反复思考,或请教老师、同学。尽管这个过程并 不轻松,但我却认为非常值得。因为只有通过自己去探索的知识,才是掌握得最 好的。 总而言 之,高等数学的以上几个特点,使我的数学学习历程充满了挑战,同时也给了我 难得的锻炼机会,让我收获多多。 进入大 学之前,我们都是学习基础的数学知识,联系实际的东西并不多。在大学却不同 了。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的数学是不同的。正是因为如此,高等数学的课本上有 了更多与实际内容相关的内容,这对专业学习的帮助是不可低估的。比如常用简 单经

6、济函数介绍中所列举的需求函数,供给函数,生产函数等等在西方经济学的 学习中都有用到。而极值原理在经济管理和经济分析中的应用这一节与经济学 中的边际问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这些知识作为基础,经济学中的许多问题都 无法解决。 当我亲 身学习了高等数学,并试图把它运用到经济问题的分析中时,才真正体会到了数 学方法是经济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经济理论取得突破性发展的重要工具。 这也坚定了我努力学好高等数学的决心。 希望未来自己可以凭借扎实的数理基础, 在经济领域里大展鸿图。 高等数 学作为大学的一门课程,自然与其它课程有着共同之处,那就是讲课 速度快。刚开始,我非常不适应。上一题还没有消化,老师已经讲

7、完下一题了。带 着几分焦虑,我向学长请教学习经验,才明白大学学习的重点不仅仅是课堂,课 下的预习与复习是学好高数的必要条件。于是,每节课前我都认真预习,把不懂 的地方作上记号。课堂上有选择、有计划地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归纳总结。逐渐 地,我便感到高数课变得轻松有趣。只要肯努力,高等数学并不会太难。 虽然说 高等数学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 但是通过学习高等数学, 我们的思想逐渐成熟,高等数学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特别是理科方面 的学习,所以说, 在今后的学习中,可以充分的运用数学知识, 不断地完善自己。 篇二:学习数学的感想 谈谈学习数学的感受 如果还 有一门课程是在

8、这前半生与我形影不离的那必是数学了。在我们啥道理都不知道 的时候我们的人生就和数字 0 一起出发了,想想那时我们认识了好多数字,背诵 1234567 都是一种乐趣,一种荣耀。后来,知道的多了,追求多了,人生就复杂了 开始加减乘根号指数幂数. 数学是 一门为严格、和谐、精确的学科, 在一般人看来, 数学又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 因而很多人视其为求学路上的拦路虎,可以说这是由于我们的数学教科书讲述的 往往是一些僵化的、一成不变的数学内容,如果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内容而 让数学活起来,这样便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方法和原 理的理解认识的深化。 著名数学教育家福丹特说:数学是现实

9、的,学生从现实 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数学 应当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学习应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数学 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知识,学到的数学知识应当在现实生活 中经常运用。显然数学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绝不应该孤 立于生活之外,数学课回归生活,体现生活。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著名教 育家陶行知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我们传统的数学的教学当中貌似只重视数 学知识的传授, 而大大忽视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很多学生只能在课上, 考试时感到数学的用武之处,一旦走出教室,走出考场来到现实生活中就感觉不 到数学

10、的存在了,当然这也不是单单数学教育上的问题,也是我国整体的教育的 悲哀。 知识与应用严重脱节, 导致了作为学生的我们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低下, 不能充分感受到趣味。要想改变这一状况,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 要着力体现课堂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运用 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领悟 数学的魅力,也能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上,希望老师能尽可能根据学生已 有的知识,从实际出发创造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使数学更加贴切我 们的生活,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去。另一方面,老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 实践,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

11、他们的创新创造力,使学生的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 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更好的推动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思维的体操,智慧的火花这是人们对数学的形象称谓。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它也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数学在人类社会中发挥着不 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它与计算 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结合在许多方面直接为社会创造价值,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 发展。作为我们学习过程中的一门最重要学科,从小学到高中甚至于大学绝大多 数同学对它情有独钟,投入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从 而惧怕数学的现象在目前非常普遍。笔者虽然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学习者,但 多

12、少也有一点学习数学的心得体会可以随便写写。 电影 功夫之王讲述了一个喜爱功夫却毫无功底的剧中人物最终练成绝世功夫,成 就大业的故事。其中李连杰饰扮演的默僧在传授杰森功夫时,有一段精彩对白: 画家以泼墨山水为功夫, 屠夫以庖丁解牛为功夫, 从有形中求无形,充耳不闻,习 万招之法, 从有招到无招, 习万家之变,才能自创一家,乐师以辗转悠扬为功夫, 诗人以天马行空的文字倾国倾城,这也是功夫?。 其实套用上述对白,我们也 可以说,学生以解题为功夫,习万题之法,从有招到无招,习万题之变,才能自创 一家, 它揭示了学习是一个自我领悟的过程, 是一个自我思考,自我反思,自我总 结的过程。那么,如何在学习数学

13、过程中实现悟呢? 其一, 数学的学习是学会独立思考的过程。 数学学习要防止死记硬背, 不求甚解的倾向, 学习中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沉下心来琢磨琢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听课时 要边听边思考,思考与本节课相关的知识体系,思考教师的思路,并与自己的比 较。在老师没有作出判断、结论之前,自己试着先判断、下结论,看看与老师讲的 是否一致,并找出错误的原因。独立思考能力是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 其二,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需要反复练习的过程,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反复练习 正是为了达到悟的结果及培养对数学的理解和感觉。训练的过程需要经历一个由 量变到质变,一个无形无状的过程。当然由于每个人知识结构、思维水平和理解 能力的差异,训练的过程和量是不同的,但无论如何不能为解题而解题。 其三, 数学的学习过程是把握数学精神的过程。数学的精神在于用数学的思想、方法、 策略去思考问题。有些学生对数学无论怎样练习,也始终难以找到 对数学的感觉。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从问题解决形成一般的结论,领悟问 题解决中数学思想、方法、策略的应用。这个过程单凭老师教将很难使学生达到 理念的升华。当然,这并非削弱教师的作用,而是体现学生悟的重要性, 将所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