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

上传人:摩西的****12 文档编号:137308285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82.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6.29).pdf(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 海 无 涯 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所谓考试焦虑,顾名思义,它是个体应对考试情境出现的一种 焦虑反应,我们可以把它描述为在应试情境刺激下,受个体认知评价 能力,人格倾向以及其他相关身心因素所制约,以担忧为基本特征以 防御或逃避为行为方式,通过程度不同的情绪表出来的心理、生理状 态。它也可以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消极的作用。考试是在竞争状态与一 定压力条件下进行的教育与心理活动, 所以大多数学生在应试的时候 都会产生焦虑。适度的考试焦虑,对唤起大脑皮层的兴奋,集中注意 力,活跃思维是有积极作用的,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导致学生认知 能力的,干扰正确地分析和判断,影响学习成绩

2、,并对健康造成严重 的威胁。目前,学生中存在的严重考试焦虑是许多学生受考试行为困 扰的一种主要原因。 一、学生考试焦虑的表现 (一)考前焦虑 表现为持续的焦躁不安。学生心中总惦记着考试,常会感到自己 什么都没学会,缺乏信心,精神紧张,情绪烦躁,学习时精力分散, 效率低下。 (二)考中焦虑 表现为怯场、晕场等。过度焦虑常使学生信心不足,注意力难以 集中,在有限的时间内,时而想到考不好大家将如何看待自己,时而 又对考场上的偶然刺激特别敏感,思维处于混沌僵滞状态,回忆过程 受阻。 学 海 无 涯 (三)考后焦虑 表现为忐忑不安。如果考遭了,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即 使自己不会老是挂记着, 也会担

3、心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形成考试恐惧, 厌恶考试,逃避考试。 当然, 考试焦虑在每个考生身上的表现是复杂和不稳定的, 因时、 因地而异,有的学生的焦虑是一时性的,只在某一阶段出现;而有的 学生的焦虑是经常性、习惯性的,考试焦虑的危害也是极为明显的。 考试焦虑干扰学生的心理过程,影响学生对所需信息的提取,造成错 答、漏答或无法作答等现象。而且过度考试焦虑对身体健康会产生破 坏性影响,常常会导致考生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诸如心慌、出汗、头 昏、失眠、厌食、尿频等现象。 因此, 开展考试焦虑的应用研究, 探求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帮助学生适应学习、提高学习效益、维护和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是 每一位教育

4、工作者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考试焦虑的原因 (1)心理压力过大。有些教师或家长对学生期望过高,提出不 适当的要求,如每门课要考多少分、力争考上某某大学等,会造成学 生心理负荷过重;或者错误地夸大考试与个人得失及前途的关系,过 分渲染考试失败的情景等,都会使学生在过大的压力下产生紧张、焦 虑的情绪。 (2)个性差异。青少年神经的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够平衡,易产 生焦虑。另外,心理健全者不易产生焦虑,即使有了焦虑,对行为的 消极影响也较小;神经类型脆弱者,就容易产生焦虑,对行为的消极 影响亦较大;自信的人不易焦虑,而缺乏自信、总是害怕遇到难题、 学 海 无 涯 偏题以及过于虚荣的人,

5、一遇到难题就会极为紧张,也易产生焦虑情 绪,甚至晕场。再则,焦虑程度还与能力有关。能力强者,解决问题 的把握大, 自信足, 觉得自己考试科顺利成功, 对考试就不会害怕 (除 非有特殊原因)。而能力弱者,自感自己不如别人,对考出好成绩没 有信心,如果再有家长或其他方面的压力,自己又很爱面子,怕考不 好丢脸,那么考前就会忧虑不安甚至有恐惧感,焦虑程度会很高。 (3)知识技能。学生如果感到对考试要求掌握的知识技能有较 多欠缺, 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较为困难时, 便会坐卧不安, 焦躁万分; 另一些人可能考前挺有信心, 但一到考场发现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实 在不足以应付考试的要求,也难免会缺乏考试经验的人,

6、在考场极易 产生慌乱现象。而知识储备较好的学生,对题型、解题思路、答题要 点、评分标准等问题心中有数,有一定的考试经验和技能,他们在考 场上就会得心应手,处之泰然,能够分出轻重缓急,不慌不忙地回答 问题。 (4)自控能力薄弱。有些学生由于意志薄弱、感情脆弱,临到 重大场合,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足以抵抗紧张气氛的挑战,造成心理障 碍,因而出现考试焦虑反应。 三、减轻学生考试焦虑的对策 1要端正对考试的认识。考试并非战争,而只是对我们平时学 习的一次大检阅,是人生的一次考验。我们应该珍惜所面临的被选拔 的机会 (不要忘记, 有千千万万的人们曾经为没有考试的机会而痛惜, 甚至成为终生的憾事! ) , 面

7、对考试, 我们应该信心满怀, 积极准备, 沉着冷静地应试,而不要把它当作负担。 2注意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诚然,面对考试和选拔,谁都希望 自己能名列榜首,考上清华或北大,但事实上能实现此愿的毕竟只有 少数人。如果自己平日里成绩平平,这时候却硬要拿下清华或北大, 学 海 无 涯 则不仅不能实现目标,反而会望“标”兴叹,徒增紧张、焦虑情绪。 正确的做法是,立足本人的基础,确立比自己水平稍高一些的目标, 然后朝着既定的目标扎实学习、努力奋斗。 3要注意劳逸结合。紧张的学习是必须的,因为只有通过紧张 的学习才能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但如果 只顾埋头学习而忘却了休息,则势必会产生紧张

8、心理,使学习的效果 大打折扣,甚至会积劳成疾,还谈何考试?这就要求我们的考生,要 学会适当地放松自己,在紧张的学习间隙,散散步、做做操,听听音 乐,唱上几句歌,与同学或家长聊聊天,闭上眼睛养养神或想象自己 成功的经历,给自个儿鼓鼓劲。之后,再投入紧张的学习之中,肯定 会成倍地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一些降低考试焦虑的方法。面临考试,请你不要忘记, 如果遇到容易的考题,千万不可大意,以防大意失荆州。同理,题目 难了,大家都彼此彼此,鼓励自己尽力做就是了。“成败尚未定论, 何必庸人自扰!”此外,还可以做以下的放松训练。譬如,呼吸松弛 法:坐在椅子上,双眼微闭,两脚着地,双手自然放在膝上,进行腹 式深

9、呼吸 34 次。肌肉松弛法:坐式与呼吸松弛法相同。按照从头 部颈部双肩两臂双手胸部腹部下肢 双脚的顺序,依次放松,注意,如果哪一部位肌肉趋于紧张,须 从那一部位重新开始放松,直到上述所有部位都处于放松状态为止, 保持放松状态 35 分钟。每天睡觉之前或感到紧张之时,做放松训 练,不仅能降低焦虑情绪,还会使注意力得以集中、思维敏捷,学习 学 海 无 涯 效率得以提高,考试期间就会发挥正常,甚至于超水平发挥也是很有 可能的,那么,还愁得不到理想的考试成绩? 5学会考场上的心理调控 在考试进行中, 常有考生因回忆不起所需的知识, 急得面红耳赤、 满头大汗, 甚至捶头跺脚。 可情绪越紧张, 越想不起来

10、; 越想不起来, 情绪越紧张,因而造成恶性的心理循环。考试焦虑造成的这种心理障 碍也叫怯场。对于焦虑情绪较严重或有过怯场表现的考生,更注意及 早训练和矫治。 (1)心理暗示。在考试中出现怯场时,考生也可以运用自暗示 法。你可以暂时放下钢笔,抬头正视前方,通过在心里自言自语对自 己作如下暗示:“不要紧张,要放松,我能够控制自己思想活动,我 能够集中注意,我相信自己能够考出自己应有的水平。”考场上不要 去和别人比较,不要认为自己远不如别人。要知道,绝大多数人都在 同一起跑线上,经验和能力都差不多,免不了都会感到一些紧张。要 从紧张的气氛中摆脱出来,把心情放开朗些。你可以这样告诫自己: “自己不会做

11、的题目,别的考生未必会做,与其心慌意乱,不如安静 下来。” (2)短暂停顿。考生如果在考试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焦虑感, 手脚发颤、 思维混乱、 杂念不断, 在这种情况下, 应当干脆停下笔来, 做些与考试无关的事情,如趴在桌上休息一会,让头脑安静一下;或 者做几次深呼吸,把“考试”暂时从自己的心中排除出去,尽量什么 也不想。 这样经过半分钟到一分钟, 待情绪稳定一些后, 再继续答题。 如果还不行,可立即举手,请求监考老师批准上厕所。通过改变活动 内容。到室外深呼吸几次,让室外的凉风吹吹,可使头脑清醒,然后 再继续答卷。 (3)想象成功。当焦虑袭来时,考生应使自己静下心来,闭上 眼, 默默地仔细回想自己以前某一次十分轻松而顺利地通过考试的情 境,回想得越逼真越好。然后在心中告诫自己:这次考试我也一样会 学 海 无 涯 那样轻松而顺利地通过。 要是每天起床前和晚上临睡时也这样默想和 自我暗示一遍,对降低考试焦虑的作用就更大了。 由于考试焦虑发生率很高,对于家长和老师来说,注意从小培养 小孩和学生的健康心理和树立正确的应试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相信有 考试紧张心理的学生,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的前提下,只要按照上 述要求去做,就会克服考试紧张的心理,发挥出正常水平,取得考试 的成功,跨入理想的学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