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730017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0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讲 影子银行与银行业稳定性,山东大学经济学院 于殿江,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影子银行这一领域便受到颇多关注,近几年来中国的理论和实务界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尤其是2009年以来中国的影子银行迅速发展壮大,银信合作产品、民间金融机构等种种形式纷纷涌现,引发了学术界以及监管部门对其可能引起系统性风险的担忧。,有研究显示,就中国影子银行问题而言,其中最关键的风险触发点是信托公司领域,而最可能的系统性风险爆发点则在商业银行系统,并且整体来看,影子银行引致系统性风险的可能是随着时间逐渐增长的(首届中国金融发展学术论坛论文集,2013)。 中国影子银行系统性风险的测度研究C. 首届中国金融发

2、展学术论坛,2013-10-11,2014年初,国务院发布了被外界称为“107号文”的文件,就中国影子银行的监管问题定下总体基调。这份文件首先表明了当局对影子银行在多方面发挥正面作用的肯定态度,并首次颁布了关于这一问题的监管系统框架,显示了政府对影子银行这一存在的重视。,一、影子银行的基本含义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于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首次提出,意指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与传统、正规、接受中央银行监管的商业银行系统相对应的金融机构,它们筹集到的多为短期不确定的资金,没有再贴现的权利,也不能加入存款保险组织。 这些机构处于银行体系之外、业务类型与传统银行。,一般意义上包括

3、投资银行、对冲基金、债券保险公司、货币市场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结构性投资工具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可见,影子银行这一概念产生于实务界,最初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名词,再加上各国金融环境不同(结构和发展阶段均有差异),因此,影子银行在不同国家的构成并不相同,且不同机构和学者对影子银行体系的范畴、本质的理解也有差异。,金融稳定理事会的定义: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 影子银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期限错配、流动性转换、信用转换和高杠杆。,在中国,学者和有关部门对影子银行的界定存在分歧。中国银监会发

4、布2012年报 首次明确影子银行的业务范围:“银监会所监管的六类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商业银行理财等表外业务属于影子银行。” 中国学者王浡力、李建军(2013)认为从功能角度界定影子银行内涵更加全面,将影子银行界定为具有信用转换、期限转化与流动性转化的信用中介 。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展室主任易宪容认为:只要涉及借贷关系和银行表外业务都属于“影子银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重点实验室主任刘煜辉认为,中国的“影子银行”包含两部分:一部分主要包括银行业内不受监管的证券化活动,以银信合作为主要代表,还包括委托贷款、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进行的“储蓄转投资

5、”业务;另一部分为不受监管的民间金融,主要包括地下钱庄、民间借贷、典当行等。,在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其中,规模较大,涉及面较广的是“银信合作”,银信合作的信托方式属于直接融资,筹资人直接从融资方吸取资金,不会通过银行系统产生派生存款,这样就降低了货币供应的增速。,2014年初,国务院的“107号文”指出:我国影子银行主要包括三类: 一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完全无监督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新型网络金融公司、第三方理财机构等。

6、二是不持有金融牌照,存在监管不足的信用中介机构,包括融资性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等。 三是机构持有金融牌照,但存在监管不足或规避监管的业务,包括货币市场基金、资产证券化、部分理财业务等。,二、影子银行的规模 虽然说“影子银行”的概念出现于2007年金融危机后的美国,但普遍认为美国“影子银行”产生于上世纪6070年代,这时欧美国家出现了所谓脱媒型信用危机,即存款机构的资金流失、信用收缩、赢利下降、银行倒闭等。 为了应对这种脱媒型信用危机,不仅政府大规模放松金融部门的各种管制,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形成一股金融创新潮。各种金融产品、金融工具、金融组织及金融经营方式等层出不穷。,随着美国金融管制放松,一

7、系列的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影子银行”体系也在这过程中逐渐形成。比如,在各类金融产品中,美国衍生产品和结构性产品发展更是远远超过传统金融产品。1999年至2007年间,衍生产品名义合约额超过了165万亿美元,其年均增长为21.7%,而同期传统金融产品的年均增长率只有5.9%。 而住房按揭贷款的证券化是美国“影子银行”的核心所在。这种住房按揭贷款融资来源方式的改变,不仅降低了住房按揭者的融资成本,也让这种信贷扩张通过衍生工具全球化与平民化,成了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金融危机的源头),巴塞尔金融稳定委员会(FSB)数据显示:美国拥有最大的“影子银行”系统,2011年资产达23万亿美元;其次是欧元

8、区,22万亿美元;英国9万亿美元,日本为4万亿美元。 不过美国在全球“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份额近年来在降低,而欧元区和英国则有所增加。,FSB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影子银行总规模超过75万亿美元,这相当于这些经济体GDP的120%,已接近2007年123.4%的高点。 影子银行占全球整体金融资产的1/4,相当于银行业资产的1/2。 美国和欧元区的影子银行系统在全球所占比重各约为三分之一,英国和日本分别占12%和5%,中国为4%。,据中国银监会2013年估计,其规模达到8.2万亿元人民币(合1.3万亿美元)。不过许多分析师表示,真实数字要高得多,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

9、估计,中国影子银行业规模为21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40%。2012年至2013年,一场信贷繁荣推动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增加了38%。 下面表格中的数据显示的是中国影子银行的绝对规模,显示出影子银行自身的变化情况:,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中国信托业协会网站,并结合高盛高华证券研究报告 综合整理,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影子银行体系在宏观动态环境下的变化趋势,用“影子银行绝对规模/当年GDP”来表示影子银行的相对规模。,2002-2012年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示意图,通过上述图表数据,我们可以清楚地审视历年影子银行的绝对规模与相对规模变化情况。可以看出我国影子银行的绝对规模逐年上

10、升,尤其是从2009年开始,其上升势头显著,每年增长额度明显扩大;影子银行的相对规模也始终呈现上升趋势,仍是以2009年为分界线,在2009年之前,其增长较为平缓,而2009-2012这4年间,影子银行的相对规模急速上升,从最初的22.38%飞速升到了47.78%。,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数据,影子银行机构牵涉的资产达27万亿元人民币(4.39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正规银行体系资产的五分之一。 FSB的报告显示,依据最广义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衡量标准,中国在全球影子银行体系中所占比重在2007年末至2013年增长了三倍,达到4%。,三、影子银行的特征 其一,交易模式采用批发形式,有别于商业银行的零售

11、模式; 其二,进行不透明的场外交易。影子银行的产品结构设计非常复杂,而且鲜有公开的、可以披露的信息。这些金融衍生品交易大都在柜台交易市场进行,信息披露制度很不完善; 其三,杠杆率非常高。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其四,影子银行的主体是金融中介机构,载体是金融创新工具,这些中介机构和工具充当了信用中介功能; 其五,由于影子的负债不是存款,主要是采取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方式,最初目的是要分散风险,因此,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存在监管套利的行为。 也就是说,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另有观点认为

12、:我国影子银行具有以下特点: 1、流动性转换: 无论是以吸收存款、投放存款为主的传统商业银行,还是通过批发融资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投融资的影子银行,其业务中都包含着对流动性的转换,一边是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项目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另一方是流动性较高的负债,如存款或批发融资。因此,任何银行,包括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或多或少都面临流动性错配的问题。,2、期限转换 传统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业务的另一个突出特征是用短期负债支持长期资产,即进行期限转换。商业银行的存款期限通常短于贷款期限,影子的这一特征更加明显,美国危机前影子银行的负债中大部分是短期甚至是隔夜的借款,而资产方则最终是长期的房地产贷款。 期

13、限转换是银行体系的基本功能之一,没有期限转换,长期投资就很难获得融资,但期限转换同时也造成了期限错配的风险,这也是所有银行,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影子银行,面临的基本风险之一。,3、信用转换(信用中介) 银行在一定程度上都应从经营风险中获利,这体现在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风险水平并不一致,也就是银行进行了信用转换,高风险的资产(如贷款)对应的是低风险的负债(如存款)。商业银行实现信用转换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自身的风险管理和合理配置资产组合等方式,西方的影子银行实现信用转换的方式则更为复杂,包括资产打包,分层,评级和使用增信工具等,其中一些用于增信的工具,事后被证明不仅没有在实际中实现信用转换,反而放大了风险

14、。但是,银行在经营中提供的信用转换这一功能,在本质上也导致了银行不得不面临资产和负债风险错配的问题,这一问题既适用于商业银行,也适用于影子银行。,4、使用杠杆 绝大部分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都要大于自身的资本金水平,换言之,金融机构通过使用杠杆来放大资本金从事金融活动,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也不例外。这中间的差距主要是杠杆率的高低,和与之对应的风险承受能力。商业银行由于受资本监管限制,杠杆率存在上限。金融机构如果不受资本监管限制,则其杠杆率可以达到很高,西方的影子银行在危机前就存在杠杆率过高的问题。,5、监管缺失 影子银行的关键特点之一是监管少或者根本不受监管。事实证明,缺少官方监管,仅仅依靠市场自律

15、的结果是发生了在影子银行体系过度的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风险错配和高杠杆率。影子银行体系发生的“挤兑”和随后的崩盘,是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和加剧的直接原因。,6、最后贷款人和处置机制缺失 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影子银行体系在出现流动性困难时并无直接机制从央行获得流动性,在资不抵债时也没有存款保险等机制进行接管和处置。这就导致了暂时的流动性困难就可能引发金融机构发生“挤兑”从而倒闭,金融机构的无序倒闭(雷曼兄弟是最典型的例子)则严重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以上的前4个特征都是商业银行和影子银行共同具有的特征,也就是银行的特征。影子银行所以被称为“影子”,根本原因并不在于其业务“虚拟”或者其功能不服

16、务实体经济。事实上,国外通常所指的影子银行中所涉及的机构(如对冲基金,货币市场基金,金融公司和房贷公司等),产品(如资产抵押证券和票据)以及交易(如回购),如果合理发展和运用,对实体经济是可以起到促进作用的,也是对商业银行的有效补充。影子银行成为“影子”的原因主要在于后2点。,四、影子银行的风险 1、影子银行体系过度的杠杆操作导致风险扩大。 由于没有商业银行那样丰厚的资本金,影子银行体系大量利用财务杠杆举债经营。影子银行体系的高杠杆率在金融市场下行中将放大风险,造成一个自我强化的资产价格下跌循环。 杠杆操作本身是一个信用创造的过程。影子银行对信用创造的作用很大,对流动性的依赖很强,一旦这些产品和运作在金融动荡的条件下丧失再融资功能,则会造成整个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大幅萎缩,即信用骤停,从而产生系统性风险。,影子银行通过杠杆操作进行大量的金融创新,并实施以风险价值(VAR)为基础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若在安全的模型范围或资产价格一路上升的前提下,影子银行不仅可以有效运作,而且这些金融创新产品表面上还可以分散风险。 但一旦资产价格下跌,影子银行就被迫启动去杠杆化操作,或出售风险资产来偿还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