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上传人:云*** 文档编号:137300006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湖北省武汉市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月考语文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2.0分)1.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或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 酝酿(ning)着(zho)落资容花枝招展B. 贮(zh)蓄莅(l)临 粗犷争先恐后C. 静谧(m) 应和(h) 吝啬呼朋引伴D. 稀疏 竦峙(zh) 屋檐咄咄(du)逼人2.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行走在诗意的江南,醇厚的文化味儿让你陶醉。迷人的田野_着四千年蚕桑的浓厚气息,宁静的乡村_着耕读传家的人文精神,热闹的古镇_着中华商业文明的辉煌。在这里,自然与文化交融,传统与现代互动,处处展现出水乡独特的神韵和魅力。A. 隐含彰显散发

2、B. 散发隐含彰显C. 隐含散发彰显D. 散发彰显隐含3.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教科书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必须经过严格审查的。B. 为提高二环线周边道路通行效率,昨天,武汉市交管部门公布了新的交通改善方案。C. 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垃圾处理、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D. 武汉市交管局近期将陆续投放大约1100辆左右的纯电动出租车。4. 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A. 富春山水之美在于精致而大气,她宛如江南女子尽显柔美情怀,又像热血男儿袒露宽阔胸怀。B. 这次庆祝建军90周年为主题的沙场阅兵,是解放军整体性、革命性改革重塑后的全新亮相。C. 大雪

3、覆盖的野地,有鸿爪印记,春雨弥漫的农田,有鸳鸯照镜。D. 据统计,多哈亚运会大约90%的专卖产品来自中国,“中国元素”已经成为本届亚运会的一道亮丽风景。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5. 填空。我寄愁心与明月, 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 ,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夕阳西下, _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三、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31.0分)6.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

4、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 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 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 -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

5、“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 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

6、,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 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

7、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自姜振昌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下列对“内部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 A通过限制叙述可以建立起作者和读者的平等关系,增强了作品的逼真感。 B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故事的叙述者,也可以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 C狂人日记中“我”借日记这一真实体裁进行叙述消除了小说的虚构性。 D通过“我”的叙述,很容易把读者引入到“我”观察或体验的世界中去。下列对“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_ A“我”可以讲述任何故事,在故事中能以旁观者

8、的身份出现。 B“我”的思想情感代表了作者,“我”的态度在文学作品中是完全中立的。 C因为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叙述,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反而更激越,小说的张力越大。 D读者会跟着叙述者走,叙述者的超然有时会误导读者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从全文看,下列对文本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_ A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能统揽全局,赋予作品真诚性和逼真性。 B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 C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作品所表现的社会现实。 D第一人称叙述的文学作品都能对读者产生

9、直接的作用力。7.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如果问人为什么不读书,回答常常是没时间、没精力。但另一方面,日常生活类图书之外,成人读盗墓、穿越;孩子读图文、漫画却越来越多。这种“浅阅读”风气的存在,凸显了整个社会浮躁肤浅的荒败景观。 我们无意否认知识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取,而只是想提请注意,媒介的变化已然掩夺了阅读的本意,但大多数人对这种变化太不以为意了。读图、读网多刺激感官,不触及心灵。耽溺日久,很容易使人产生惰性,形成按给定预设被动接受的知觉依赖,进而造成迟钝自闭,沟通不良。也会程度不同地损害阅读的品质,造成人智力的降级与思想的衰退。因网络对人“神经线路”与“记忆程序

10、”的重新编布,使人的阅读常流于字表滑行,而无法做深入的思考,我们实在不能相信,一味的读图和读网有益人的精神。相反,它在提供便捷的同时容忍懒惰,因此毋宁说是有害的。 如今已有人不再思考问题,只想着去哪里找现成的答案,甚至哪里有上网点,全不知批判式思维的形成,更依赖人的“原始硬盘”一一人经由经典阅读养成的智慧头脑,以及由其分析整理过的知识记忆。至于因分析能力与实际享有信息数量不对称,造成的一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倾圮,就更触目惊心。而那种对深邃思想的卓越追索,对人类整体性精神出路的关切,恰恰经典里最多,甚至就是经典最显著的徽标。 经典阅读有全然不同于“浅阅读”的特点。它有对普遍性和本原特征的热切关注,能

11、助人了解世界,观照自我,因此提供给人的是切切实实的精神养料。 所谓了解世界,是说借由经典提供的经验,人们能找到世界的原始图景,从而认清未来发展的广大无穷。对于经典阅读,我们想说的是,生活并不必然就比虚构具有更多的真实,世界也并不必然就比人的心智创造更能象征存在的本质,而由媒体构建出的生活世界,有时更只是表象,它的肤泛和破碎,根本不足以映像真实的世界。如果没有经典思想的烛照与指引,它们完全有可能被表现得毫无真实感,更遑论深邃。 所谓观照自我,是说人生有限,决定了人有使命要完成,不但对自己和家人,还有对国家和社会。而要做到这些,了解自己非常重要,但实际情形是,人恰恰最难自知,故“自知者明”与“认识

12、你自己”,会成为横亘在东西方所有人面前的千古难题。而经典阅读在很大程度上恰恰能助人了解自己,因为它致力于一切假真和伪善的剔析,对集天使魔鬼于一身的人性原态更有深刻的追索,这些都能让人从中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从而疏浚心源,检点小我,唤出自觉意识,养成反省习惯,然后从心底生出广大的社会关怀,乃至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的担当。 而“浅阅读”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即使“阅读”中的“励志阅读”,意义看似很正面,但集中于职场小说或名人传记,眼下从成人到孩子,纷纷追捧这类书为经典,注意的多是外在的物质成功,譬如事业(主要表现为金钱的获取)、姻(主要表现为金童玉女式的梦幻结合),而非内在的精神成长;且主角多是位尊而

13、多金的工商巨子、明星大腕,这样的情感太廉价通俗了。它只让人看浪漫的童话,而忽视在汗水中欢呼收割的普通人的成功才更具说服力,更忽视意志品德与抗挫折力的养成对人性成长才最有意义,必不能像埃及作家阿巴斯阿卡德说的那样,给人“比一个人的生命更多的生命”,或“从生命的深处增加生命”,相反,与叔本华说的“滥读”很相似。 经典阅读是一个沉静与沉思的过程,在这种沉静沉思中,我们不仅使书中文字活起来,充实我们,还使它因我们的理解得到延展与增值。当然,要真正走进经典,首先须在观念上祛除功利的考校。因所具有的无与伦比的精深与博大,经典可助人涵养精神,拓展心胸,甚至成己成物,获得包括职场上的成功。 现在人们开始提倡“

14、慢阅读”,主张不仅时间上,更在心态上保持清静与闲适。当阿伦特在黑暗时代的人们中说:“现实世界熙熙攘攘,纷繁复杂,一切在我们眼前飞逝而过,只有无所事事的闲逛的游手好闲者接受到了它的信息”,其实是在告诉人,只有悠闲自得同时越然功利之上的人,才能真正读取这个世界最杳渺的真谛,并保持阅读最高上的品质。故经典必须慢读,也值得人这样慢读。有此慢读,你才能体会米兰昆德拉所说的那种“久已失传的乐趣”,要之,悠长的光阴,你读什么书,能决定你将成为什么人。 (节选自汪涌豪经典阅读的当下意义,有删改)阅读第(1)(2)段,说说“浅阅读”的特点和危害有哪些。阅读第(3)-(6)段,请简要概括“经典阅读”的特点。阅读第

15、(7)段,说说为什么“励志阅读”也是一种“滥读”?阅读第(8)-(9)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如何才能真正走进经典”?四、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小题,共13.0分)8.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_ A 请于关尹子请:请教 B 对曰:“弗知也。”对:回答 C退而 习之习:练习 D子知子之 所 以中乎所以:因此位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_ 故圣人不察存亡而察其所以然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