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4148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2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3部分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教师用书(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 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新课标全国卷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1.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专题十论述类文章阅读(必考)考情把脉考点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范围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涉及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天文学和地理学、文艺批评和美学、传统道德和国学、社会管理和城市建设、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诸多方面。高考论述类文章阅读的选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在社会科学类文章和自然科学类文章两种体裁之间不断变化。要点论述类

2、文章阅读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及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等。纵观近几年的考情可知,高考对这些考点的考查是稳定的。题型选择题,文字表述题。真题体验2015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作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0世纪解释学兴起,一个名为“接受美学”的美学分支应运而生,于是研究艺术品的接受成为艺术美学中的显学。过去,通常只是从艺术家的立场出发,将创作看作艺术家审美经验的结晶过程,作品完成就意味着创作完成。而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这一完成并不说明创作已经终结,它只说明创作的第一阶段告一段落,接下来是读者或观众、听

3、众的再创作。由于未被阅读的作品的价值包括审美价值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存在,只有通过阅读,它才转化为现实的存在,因此对作品的接受具有艺术本体的意义,也就是说,接受者也是艺术创作的主体之一。艺术文本即作品对于接受者来说具有什么意义呢?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德国的伊瑟尔说艺术文本是一个“召唤结构”,因为文本有“空白”“空缺” “否定”三个要素。所谓“空白”,是说它有一些东西没有表达出来,作者有意不写或不明写,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所谓“空缺”,是语言结构造成的各个图像间的空白。接受者在阅读文本时要把一个个句子表现的图像片断连接起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图像系统;所谓“否定”,指文本对接受者生活的

4、现实具有否定的功能,它能引导接受者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由此可见,文本的召唤性需要接受者呼应和配合,完成艺术品的第二次创作。正如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含蓄与简洁,其有限的文字常常引发出读者脑海中的丰富意象。接受者作为主体,他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海德格尔提出“前理解”,即理解前的心理文化结构,这种结构影响着理解。理解不可能是文本意义的重现,而只能是文本与“前理解”的统一。这样,文本与接受就呈现出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一方面文本在相当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方向,让理解朝它的本义靠拢;另一方面,文本不可能将接受者完全制约住、规范住,接受者必然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作品,于是不可避免地就会出现误读

5、或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不要希望所有的接受者都持同样的理解,也不要希望所有的理解都与艺术家的本旨一致,那样并不意味着艺术作品的成功。文本一经产生就成为历史,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所反映的生活,都只能是过去的,而理解总是现在进行时。当我们接受历史上的艺术作品时,我们当然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但我们毕竟是现代人,只能按照我们现在的心理文化结构去理解古人。当然,任何理解都只能是个体的理解,但个体毕竟是与群体相通的,所以个体的理解中也有普遍性。理解作为现实的行为具有通向实践的品格,艺术品正是通过理解走向现实,并在生活中发挥作用的。不是别的,正是理解

6、擦亮了艺术品的生命之光。(摘编自陈望衡艺术是什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过去,艺术品的接受并不属于美学的研究范围,而当接受美学诞生以后,关于艺术品的接受的研究就成为艺术美学中的一门显学。B.在接受美学诞生以前,人们一般的认识是:整个创作过程就是艺术家的审美经验不断结晶的过程,艺术品一旦形成,创作也就大功告成。C.接受美学认为,艺术品在艺术家手中产生出来,这只是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读者、观众、听众对艺术品的接受是艺术创作的继续。D.通过读者、观众和听众的接受,艺术作品的价值才从一种可能的存在转化为现实的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接受也属于艺术创作的一部分。答案A解析本题

7、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A项曲解文意,文本第一段说的是“艺术品的接受在过去并不被看做是重要的美学问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文本之所以是一个“召唤结构”,一个原因就是它有一些内容有意不写或不明写,需要接受者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想象去补充。B.文本的“否定”要素具有对接受者所生活的现实加以否定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接受者接受文本并对现实进行反思和批判而实现的。C.“前理解”是接受者在理解文本以前的心理文化结构,由于接受者对文本的接受不是被动的,所以这种结构会影响接受者对文本的理解。D.作品被艺术家创作出来以后就成为历史,作品是通过接受者的

8、理解而存活于现实,并发挥作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作品的生命力存在于理解之中。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C项强加因果,C项内容在文本的第四段开头,原文中没有表述因果关系的词语。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典美学中强调的含蓄和简洁可以说是艺术作品召唤性的体现,含蓄的美在于从有限中表现无限,简洁的美在于以少胜多,以简驭繁。B.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正如西厢记之于莺莺传、金瓶梅之于水浒传。C.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接受者理解的范围和方向,所以即使我们今天阅读历史上的艺术作品

9、,也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了解古人的生活,体验古人的思想感情。D.作为接受者的个体毕竟生活在群体之中,其思维和观念与群体是相通的,因此接受者们对于同一文本的理解即使千姿百态,也不可能完全没有同一性。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B项丢掉了基本前提“从某种意义上说”,使“理解就是误读,创造也是误读”变得绝对化,同时B项无中生有,原文并没有说“理解距离艺术作品的本义越远,就越是具有创造性”。学案一 理解学习目标:了解“重要概念”“重要句子”的意思;明确关于“理解”的命题方法,熟悉命题规律。自主学习一般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理解”的内容主要包括两点,即“重要概念”和

10、“重要句子”。“文中重要概念”,多指与整体文意密切相关或是文章重点论述的“概念性”词语。对其能否准确理解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对文意的把握。“文中重要句子”,是指对文章思想、观点、情感、结构起重要作用的句子。一般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句子,主要是指:点明主旨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文眼”;显示层次的句子,即人们常说的领起句、过渡句、收束句;内涵丰富、对领悟主旨有提示性或引导性作用的句子;结构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句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是指根据具体语境领会或解释这些句子的意义。考向一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重要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文中具有重要地位的术语;(2)文中具有概括作用的

11、词语;(3)文中指称特定对象的词语;(4)文中具有深层含义的词语。理解重要概念的基本方法有:(1) 抓住阐释概念的文字,把握概念的本质特征,明确概念的内涵;(2)抓住分类解说的文字,把握分类标准和相关阐释,明确概念的外延;(3)借给概念下定义的语言表达形式,做出判断。设问方式(1)下列关于“”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下列对文章中“”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下列关于的表述,不能体现的一项是(4)下列对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对应学生用书P195且做且思QIEZUOQIESI例1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传统技艺是在漫长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生产技术,它富含民众的

12、审美观念和思想情感,代表着技艺的精华,是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的核心。“生产性保护”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提出的一种保护方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社会生活实践,目的在于使其融入民众的日常生活并在生活中持久传承。具体而言,是指在具有生产性质的实践过程中,以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和传承性为核心,以有效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为前提,借助生产、流通、销售等手段,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的保护方式。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技艺,是民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发明、积累和传承下来的,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

13、艺流程,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传统审美意趣。在农耕社会,手工艺始于对自然物质的利用和各种工具的制造和使用。农业耕作所需要的犁、耙、锄,饮食起居所需要的陶罐、簸箕、箩筐,交通运输所需要的担、船、轿,以及织锦、染布、造纸等日常生活所需的各种物品,都留下了手工艺的印记。而且,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手工艺门类越来越齐全。至明清时期,一方面继承了宋代“巧夺天工”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受西方科技知识的影响,不仅手工艺门类齐全,技艺精湛,而且各种物品造型精致,装饰繁缛,极具艺术效果,体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审美理想。由此可知,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的各个环节由低到高,由简到繁,由最初满足人们简单的生活需要到后

14、来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作为人类的发明创造,所有传统技艺不只是人们简单的生活所需,更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木雕、石雕、玉雕、泥塑、面塑给人以美的愉悦,剪纸、刻纸、皮影、年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造纸术和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承和传播起了极大的作用手工艺和手工艺品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是人在与自然的互动中产生的,是人类情感的表达,与艺术、信仰紧密相连,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是人类历史文化延续的见证。它所具有的民生价值、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均是其传承价值所在。在文化发展的进程中,具有较高价值的多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消失对人类来说就意味着文化多

15、样性的减少,会给人类带来重大损失。因此,融入百姓生活,适应社会变迁需要,尽可能多地保护传统技艺存在的土壤,才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持久的生命力。(有删改)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对“传统技艺”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A.传统技艺是采用天然原材料、有完整的工艺流程、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域特色的生产技术。B.传统技艺是顺应生活环境、由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到满足人们的审美追求、由低到高的生产技术。C.传统技艺是人们在与自然、社会的互动过程中不断调整、完善、创新和发展的生产技术。D.传统技艺是具有丰富的历史、科技、人文内涵,蕴含了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情感追求的生产技术。答案A解析根据原文第三段“它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采用传统的手工艺,有完整的工艺流程”一句,可以知道传统技艺一般以天然原材料为主,选项中表述为“传统技艺是采用天然原材料”显然说法过于绝对了。技法探究JIFATANJIU理解重要概念含义四步走1.“投石探波”定区间在审清题干的基础上,在原文中找到被考查的概念最先出现的位置,以此为圆心,上下查找,确定信息区间。信息一般集中在一个段落或一个段落的某个信息区间,这个段落多数出现在文章的前半部分,但有的文章则分散在不同的段落。如例1中被考查的概念传统技艺,信息就是分散在不同的段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