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403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93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教师用书(9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 考情把脉考点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歌。范围唐诗、宋词、宋诗、元散曲、清诗等。以诗词为主,曲偶尔出现;以写景抒情类作品为多;以唐宋时期作品为主。要点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本考点多将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多个因素放在一起综合考查鉴赏能力。题型主观题。真题体验2015课标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残春旅舍韩偓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咸京

2、:这里借指都城长安。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答:_答案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用词巧妙,“抱”“吹”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颔联首先抒写诗人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着,像是在吹着柳絮游弋玩耍。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鱼儿却为这残春平添了无穷意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

3、的落寞,更不见晚唐衰飒的诗风。因为诗人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这皇都的风物,所以在诗人笔下,虽然已是暮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总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答:_答案表达了作者内心孤寂愁苦,但仍忠于大唐、心系故国之情。通过参禅使自己平静,通过饮酒化解“愁阵”,表明他内心孤寂愁苦;避免染“尘埃”,整理朝冠期待“眼明”,表明他不愿依附奸佞,对大唐一片忠心。(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颈联的“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的寂寞。诗人客居馆舍,感到无聊,想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然而,几番思考终未写

4、成。诗人只好以“禅伏诗魔归净域”来为自己解嘲。诗未写成,悲忧郁愤越积越深,只好用酒来冲荡这重重愁阵。酒精的作用使诗人产生了信心和希望:“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要好好地保存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诗人的言外之意是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想到这儿,诗人不愁了,也不悲了,他轻轻地擦拭着朝簪,心中暗暗地决定:一定要耐心地等待,一直等到大唐复兴,到那时我再戴上朝帽、穿上朝服来参与朝政。闻一多说:“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这首诗中作者没有直抒悲凉之思,但他深深眷顾的往日温馨,实已成为今日悲凉的衬托。诗歌鉴赏这首

5、诗是作者客居闽地时所作,当时唐朝已亡,诗歌旨在抒发对唐王朝的怀念之情。首联描写了春残飞红、夜雨初晴的景象,再加上他乡为客,于是作者忆起阔别已久的帝京长安。“忆咸京”三字领起下面的三联。颔联,抒写对帝京美好春光的回忆,因为作者是带着曾经沐浴皇恩的深情在回忆,所以即使是残春,这长安的晨昏与草木也带着几分温暖与芳菲。颈联,具体写作者客居馆舍中的寂寞。尾联,写作者要保存好珍贵的朝帽,言外之意是决不做异姓之臣,宁肯终生潦倒,也不改变自己的气节。全诗感情起伏动荡,由悲忧到镇定,表现了作者的气节。全诗由“旅舍”“残春”总起,三、四句承“残春”,五、六句承“旅舍”,七、八句收束,结构严谨,脉络清晰。学案一 古

6、诗歌鉴赏总领学习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自主学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着眼于古代诗歌的艺术表现形式。要求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从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三个方面对古代诗歌进行鉴赏。“鉴赏形象”,侧重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语言”,侧重领会语言的艺术特色;“鉴赏表达技巧”,侧重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包括诗歌所用的修辞技巧及表现技巧。考查时,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进行,也可以综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着眼于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

7、背景,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思想倾向。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结合在一起进行。“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侧重对诗歌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意象和情感倾向以及作品局限性的评价。分析近几年高考新课标卷,我们发现诗歌鉴赏题有以下几个特点:1从体裁来看,诗、词、曲都有涉及。以诗词为主,曲只是偶尔出现。2从内容上看,这些诗、词、曲的题材涉及山水田园、托物咏怀、题画寓志、咏史怀古等多种,以写景抒情类作品为多。3从作品的时代来看,各时代都有选用,但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4从选材来

8、看,以选一首诗歌为主,也有选两首诗歌的。5从题型来看,以简答题的方式考查。6从考查重点来看,涉及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两个子考点的试题最多,对鉴赏形象、语言的考查,通常融入到对鉴赏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的考查之中。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妙招一关注诗歌的标题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3)作品的感情基调;(4)诗歌的主要内容;(5)诗歌的题材。对应学生用书P151如山寺夜起,诗题中的“山寺”“夜”字点明作诗的地点、时间,扣住“山寺”和“夜”就可知这首诗是写诗人夜宿

9、山寺所见所闻所感。再如客从,诗题直接点明了这首诗所要涉及的故事的引子客(人)从(南海来送我珍珠)。还如初见嵩山,这首诗的诗题直接点明了诗所要描写的对象“嵩山”和诗的内容涉及的重点“初见”。标题是诗歌信息最为集中的地方,解题时应密切关注诗歌的标题。有些古诗,往往如同打谜语,诗句是“谜面”,标题是“谜底”,尤其是咏物诗、酬答诗等,阅读诗句不明其意的时候,一对照标题可能就豁然开朗。如读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句表面看,是写一个新娘子在初次见公婆前忐忑不安的心情,可能会认为这是一首“闺意”诗。但是联系诗的标题所传达的信息,就可得知这

10、是一首请求他人帮助的“讨教”诗,是诗人在进士考试前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而向水部张籍探问请教,希望能得到高人指点。再如几年前,高考全国卷古诗鉴赏题考查了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在分析试卷时发现,不少考生把这首诗理解为抒写别离之情,他们可能看到了诗中有“行人”二字,其实只要看看标题“秋思”,再关注一下诗中“家书”这一意象,就很容易看出这是一首思乡怀亲的诗,表达出对家乡与亲人的思念之情。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请根据标题推测以下诗歌的思想感情。春日秦国怀古(周朴)山中留客(张旭)春日登楼怀归(寇准)寒食寄京师诸弟(韦应物

11、)答:_答案通过踏访秦国故地,表现了怀古伤今之情。通过描写山中景致,表达以美景留客之情。看到春日之景触动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表达了作者在寒食节思念京师诸弟时流露出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妙招二关注诗歌的意象意象是诗人思想情感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习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情感。例如:以“月亮”表达思乡之意,以“丁香”表达愁思或情结,以“鸿雁”表达羁旅伤感和思乡怀亲之情,以“杜鹃”表达哀怨、思归之意和凄凉、哀伤的情感,以“寒蝉”表达悲切、伤感,以“乌鸦”表达肃杀、萧瑟的氛围,以“黄鹂”表达欢快的心境,以“燕子”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以“折柳”表达惜别友情,以“菊花”表达高尚与纯洁,以“梧桐”表达凄凉

12、、悲伤,以“浮云”表达游子漂泊,以“红豆”表达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等等。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时,可以抓住其中很鲜明的意象,透过意象破解诗歌所蕴含的情感与意义。举个例子,赏读柳永的词甘草子:秋暮,乱洒衰荷,颗颗真珠雨。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池上凭阑愁无侣,奈此个、单栖情绪!却傍金笼共鹦鹉,念粉郎言语。这首词中写环境的意象有秋暮、衰荷、乱雨、冷月,可以想见,气氛是冷清、凄凉的,而这种氛围又透出了主人公心中的愁情。词中还写了凭阑和学念“粉郎”言语的鹦鹉等意象,这正见得主人公独居的百无聊赖,心境极其凄凉。这样,以词中的意象为突破口,我们就可进入全词所创造的意境,进而体会出词作所寄托的思想

13、情感。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题目。蝶恋花出塞清纳兰性德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请找出这首词主要运用的意象,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主要运用的意象有:画角、牧马、西风、丹枫树、铁马金戈、青冢、夕照、秋雨。通过描写塞北边地风物,引发对沧桑兴亡的深重悲悯和对卷入其中的女子的深情怜惜。解析词人所精选的意象,组成了既壮阔悠远又凄清怅惘的意境,传达了词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抒写了对江山无常、人生意义的思考。妙招三关注诗歌的关键词关键词是指古诗中

14、带有喜怒哀乐等情感色彩的词语,它们是诗人思想情感的自然流露,往往也是全诗之“眼”。关键句、诗眼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揭示了其情感。像杜甫春夜喜雨中“好雨知时节”的“好”字,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的“悲”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漫卷诗书喜欲狂”的“喜”字等,都是这样的关键词。抠出这些关键词,也就找到了诗歌的点睛之笔,就把握住了诗人应表之意与应抒之情。例如,赏读司空曙的五言律诗云阳馆与韩绅宿别:故人江海别,几度隔山川。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孤灯寒照雨,湿竹暗浮烟。更有明朝恨,离杯惜共传。这首诗中有很多能传达诗人思想情感的关键词,如颔联中的“悲”字,颈联中的“孤”“寒”“湿”“暗”四字,尾联中的“恨”“惜”等字,这些字眼凄冷、暗淡,表达了诗人与友人韩绅久别重逢、乍见之后反疑为梦境的悲凉、惨淡的心情,从中可以揣摩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边学边练BIANXUEBIANLIAN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阅读这首诗,根据诗中画线的关键词,回答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答:_答案诗人以孤雁比喻自己,描写了漂泊生涯路远孤独、同伴难寻的寂寞凄苦;表达了渴望团聚的哀愁与奋力寻找同伴的忠贞之情。解析从画线的关键词可以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