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9310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5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思路创新1知识讲解(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背景、思路、创新,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 公共管理学博士生导师,林 健,清华大学工程教育研究中心,报告提纲:,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 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 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 四、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六、“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 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 八、“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 九、“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 十、“卓越计划”的企业联合培养 十一、“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 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国家战略:“加强科学、工程和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 布什政府:维持美国在科技和工程领域的领袖

2、地位。 奥巴马:让“有数学才能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工程领域,另一些人进入计算机设计领域”。,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欧洲高等工程教育” “加强欧洲工程教育” “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50年代中期,仿照MIT在全国相继建立了6所“印度理工学院”。 目前有400多所工程技术学院,每年有高达250万的信息技术、工程等领域的毕业生,其中有65万研究生,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是强调工程师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加强工程师的综合素质培养 实施领导力培训计划 培养工程师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一、工程教育的国际挑战,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产业结构升级,促进

3、科技进步,提高人才素质,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二、工程教育的国家责任,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经济又好又快,社会和谐发展,国力迅速提升,我国工程教育在过去的60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60年工程教育:培养本专科生1500多万人,培养研究生58万人。 改革开放30年:培养大批工程技术人才,支撑了连续2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在一大批举世瞩目的重大工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开设工科专业本科院校数1003所,占90% 可以授予工学硕士学位的大学达到572所 可以授予工学博士学位的大学达到

4、269所,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 研究生在校生达到47万人 占高校本科以上在校生规模的32%,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形成了比较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结构和体系 工程教育层次结构趋于合理 人才培养类型多样 工程技术人才培养体系逐步完善,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到2020年: 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总量达到4万人; 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500多万人; 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要占从业人员的5%左右。,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工程院走向创新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综合报告 尤其需要: 技术交叉、

5、科技集成创新的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 进行产品创意设计、开发新产品的人才 进行工程管理与经营的人才。,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八个领域重点推动 第一,能源资源开发利用; 第二,新材料和先进制造; 第三,信息网络科学技术; 第四,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胡锦涛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指出八个领域重点推动 第五,健康科学技术; 第六,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技术 第七,空间和海洋科学技术; 第八,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科学技术,三、工程教育的现状与未来需要,片面追求“高、大、全” 定位不明、目标趋同,四、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四、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全面落实十七大提

6、出的国家三大战略。 全面落实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优化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等战略举措。,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全面发展和多样化人才观念; 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优秀后备工程师,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

7、口,以实施“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高等工程教育体系,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总结我国工程教育历史成就和借鉴先进国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工程教育模式。 以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为契机,以工程实际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通过高校和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质,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五、“卓越计划”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六、“卓越

8、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特别重视配合国家产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超前培养人才和储备人才,新能源产业 信息网络产业 新材料产业 农业和医药产业 空间、海洋和地球探索与资源开发利用,六、“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六、“卓越计划”的实施领域和培养体系,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宏观:通用标准,中观:行业标准,微观:学校标准,标准的包容性,三个标准之间的关系,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七、“卓越计划”的培养标准体系,服务国家战略 追求质量卓越 满足国际要求 发挥宏观指导,八、“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九、“卓越计划”的教师队伍建设,十、“卓越计划”的企业

9、联合培养,十一、“卓越计划”的国际化培养,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建立并完善体制机制及相关政策措施,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建设三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体系,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扩大试点范围, 加强经验交流,十二、今年的主要工作,建立“卓越计划”质量评价体系,参考文献:,1、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的定位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 (5) 2、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 (1) 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研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4) 4、谈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引发的若干变革, 中国高等教育,2010 (17),参考文献:,5、“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校工作方案研究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5) 6、 注重卓越工程教育本质,创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 2011(6) 7、“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研究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1(2),谢谢大家!, sino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