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1853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专题专练免疫调节(必修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专练免疫失调一、选择题1(2015福建泉州五校联考)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引起一系列反应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解析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A错误;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C错误。答案D2(2015安徽宣城联考)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

2、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解析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成B细胞,在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主要用于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说明胸腺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说明骨髓被破坏;输入造血干细胞后丙组仍然丧失特异性免疫功能,说明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答案B二、

3、非选择题3(2015新课标全国卷)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_,以其作为模板,在_的作用下合成_,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_,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_。(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_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4)人的

4、免疫系统有_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解析本题以HIV为题干背景,主要考查了逆转录病毒的遗传信息流动、人体的免疫调节等。(1)HIV属于逆转录病毒,要获取目的蛋白的基因,可先从HIV中提取其RNA,再以其作为模板,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cDNA,此cDNA即含有该目的蛋白的基因。(2)目的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可启动机体的体液免疫,通过浆细胞产生抗体,而此抗体可与目的蛋白抗原结合。利用上述原理可检测受试者血清中是否含有HIV。(3)HIV致病的机理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T细胞,降低了患者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人体的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癌细胞的

5、功能。答案(1)RNA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3)T(或T淋巴)(4)监控和清除4(2014新课标全国卷)为了探究某种复方草药对某种细菌性乳腺炎的疗效是否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有关,某研究小组将细菌性乳腺炎模型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草药灌胃)、空白对照组(蒸馏水灌胃)和阳性对照组(免疫增强剂A灌胃),并检测免疫指标。回答下列问题。(1)研究发现:实验组小鼠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这一结果至少可说明该草药增强了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非特异性免疫的特点是_。(2)研究还发现:实验组小鼠的T细胞含量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与阳性对照组相近

6、。这一结果说明:该草药可能通过提高小鼠的T细胞含量来增强其特异性免疫功能。通常,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_。(3)在特异性免疫中,T细胞可产生_因子,受到抗原刺激的_细胞可在该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_,参与体液免疫过程。解析本题考查了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1)非特异性免疫与生俱来,作用的对象无特异性。(2)在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紧密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3)在特异性免疫中,接受抗原刺激的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接受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参与体液免疫过程。答案(1)机体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类

7、特定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一定的防御作用(2)识别并与被病原体入侵的宿主细胞紧密接触,可使之裂解死亡(3)淋巴B抗体5(2014北京卷)人感染乳头瘤病毒(HPV)可诱发宫颈癌等恶性肿瘤。研究机构为评估某种HPV疫苗的效果,在志愿者中进行接种。一段时间后,统计宫颈出现癌前病变(癌变前病理变化,可发展为恶性肿瘤)的人数,结果见表。组别接种物总人数癌前病变人数A(接种前未检出HPV DNA)A1对照剂786383A2疫苗78484B(接种前检出HPV DNA)B1对照剂1125126B2疫苗1121125(1)为制备该疫苗,将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与_连接,导入受体细胞。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转录

8、,再以_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这样就获得了疫苗的有效成分。(2)人体接种该疫苗后,_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一旦HPV侵入机体,_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游离HPV结合,阻止HPV_。所以A2组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显著高于_组,据此推测感染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原因可能是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_清除体内HPV。(5)综上所述,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_。解析(1)在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疫苗过程中,HPV外壳蛋白L1基因为目的基因,将其与载体连接形成基因表达载体

9、,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在基因表达过程中,以氨基酸为原料翻译出L1蛋白,即获得HPV外壳蛋白。(2)人体接种疫苗后,HPV外壳蛋白L1作为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体。人体接种该疫苗后,一旦HPV侵入,体内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合成分泌大量抗体,这些抗体与体液中的HPV结合,使其不能吸附、侵染宿主细胞,所以注射疫苗组癌前病变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3)B1组接种前检出HPV DNA,癌前病变比例明显高于接种前未检测出HPV DNA的A1组,由此推测HPV是诱发癌前病变的因素之一。(4)B2组与B1组人群中出现癌前病变的比例没有明显差异,说明该疫苗未能明显诱导细胞免疫使靶细胞内的HPV病毒释放进而被清除。(5)由表格结果可知:该疫苗可用于宫颈癌的预防。答案(1)载体氨基酸(2)L1蛋白记忆(B)细胞吸附宿(寄)主细胞(3)A1(4)细胞免疫(5)预防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