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9171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跟踪训练13第五单元遗传因子的发现与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孟德尔杂交实验(一)-基因分离定律一、选择题1(2015济宁模拟)下列各种遗传现象中,不属于性状分离的是()AF1的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豌豆,又有矮茎豌豆BF1的短毛雌兔与短毛雄兔交配,后代中既有短毛兔,又有长毛兔C粉红色牵牛花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色、粉红色和白色三种牵牛花D黑色长毛兔与白色短毛兔交配,后代出现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解析黑色兔白色兔白色兔,长毛兔短毛兔长毛兔,只能说明显隐性,黑色长尾兔白色短毛兔一定比例的白色长毛兔属于性状重组,而没有发生性状分离,故选D。答案D2(2015邯郸模拟)老鼠毛色有黑色和黄色之分,这是一对相对性状。请根据下面三组交配组合,判断四个亲本中是纯合子的

2、是()交配组合子代表现型及数目甲(黄色)乙(黑色)12(黑)、4(黄)甲(黄色)丙(黑色)8(黑)、9(黄)甲(黄色)丁(黑色)全为黑色A.甲和乙 B乙和丙C丙和丁 D甲和丁解析交配组合说明黑色为显性,黄色为隐性且甲为隐性合体,丁为显性纯合体,进一步推测乙为杂合子,故选D。答案D3(2015益阳模拟)豌豆和小麦的高茎对矮茎均为显性。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A豌豆和小麦均有高茎和矮茎B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C豌豆和小麦的性状分离比均为31D小麦均为矮茎,豌豆有高茎和矮茎解析由于豌豆是严格的自花传粉植物

3、,小麦可以进行异花传粉,因此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豌豆间行种植,另将纯种的高茎和矮茎小麦间行种植,自然状态下,从矮茎植株上获得的F1的性状是豌豆均为矮茎,小麦有高茎和矮茎。答案B4(2015西安模拟)孟德尔在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的是()AF2表现型的比为31BF1产生配子的比为11CF2基因型的比为121D测交后代比为11解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形成两种(显性和隐性)配子,比例为11,故选B。答案B5(2015浙江金、丽、衢十二校一次联考)在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下列结构中可能含有

4、等位基因的是()一个四分体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一对同源染色体两条非同源染色体A BC D解析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不含等位基因,若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也可能含有等位基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甘酸链不可能含等位基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等位基因;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不含等位基因。答案B6(2015黑龙江大庆一模)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BB表现正常,bb表现秃发,杂合子Bb在男性中表现秃发,而在女性中表

5、现正常。现有一对正常夫妇生育了一个秃发儿子。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人类秃发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属于伴性遗传B秃发儿子与其父亲的基因型相同C杂合子Bb在男女中表现型不同,可能与性激素有关D这对夫妇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为1/2解析人类秃发的遗传是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的,不是伴性遗传,A错误;男人秃发的基因型有bb和Bb两种,BB表现正常,本题中正常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男:BB,女:Bb,秃发儿子的基因型为Bb,秃发儿子与其正常父亲的基因型不相同,B错误;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C正确;由题干可推知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BB、Bb,所以再生一个秃发儿子的概率是1/21/21/4,D错

6、误。答案C7(2015河南郑州一模)小麦抗锈病基因R和不抗锈病基因r是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R和基因r的分离都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B一株处于开花期的杂合小麦个体中: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精子含基因R的卵子含基因r的卵子C基因突变是可以遗传的变异,所以细胞中突变形成的基因r都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D基因R可以突变成基因r,基因r也可以突变成基因R解析如果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可能存在等位基因,故R和r基因的分离可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也可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A错误;小麦植株产生的精子数量远多于卵子数量,B错误;体细胞中发

7、生的基因突变不能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C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D正确。答案D8(2015山东潍坊一模)某常染色体遗传病,基因型为AA的人都患病,Aa的人有50%患病,aa的人都正常。一对新婚夫妇中女性正常,她的母亲是Aa患病,她的父亲和丈夫的家庭中均无该病患者,请推测这对夫妇的子女中患病的概率是()A1/12 B1/6C1/3 D1/2解析该新婚妻子的父亲家族中无该病患者,因此其父亲基因型为aa,该妻子表现型正常,故该妻子的基因型为Aa或aa,比例为12,其丈夫家族中也没有该病患者,其丈夫基因型为aa,他们子女的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1/31/21/6,而Aa基因型中患病的占50%,故这对

8、夫妇的子女中患该病的概率为1/61/21/12。答案A9(2015南阳模拟)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有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12C21 D31解析由于AAAa12,故AA,Aa,故A配子的概率为,a配子的概率为;因此AAAa11,故选A。答案A10用基因型为Aa的小麦分别进行连续自交、随机交配、连续自交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随机交配并逐代淘汰隐性个体,根据各代Aa基因型频率绘制

9、曲线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的F3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B曲线的F2中Aa基因型频率为0.4C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比上一代增加(1/2)n1D曲线和的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解析依题意可首先分析出前三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表),据此可判断曲线、分别对应表中的、 4种情况。由图可知,曲线的F3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与曲线的F2中Aa的基因型频率相同,均为0.4;曲线的Fn中纯合体的比例和上一代中纯合子的比例分别为11/2n和11/2n1,两者相差1/2n;曲线和分别代表随机交配和连续自交两种情况,此过程中没有发生淘汰和选择,所以各子代间A和a的基因频率始终相等。答案C二、非

10、选择题11(2015太原一模)豌豆的圆粒(R)对皱粒(r)为显性,其控制性状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将纯种圆粒豌豆与纯种皱粒豌豆杂交,产生的F1全是圆粒;然后将F1自交,获得的F2中圆粒与皱粒之比约为31(第一个实验)。再进行测交实验(第二个实验)。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上述实验,是由_及其_两个实验构成的;(2)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问题是_;(3)观察第一个实验,由此提出的假说是_;(4)第二个实验得出的结果是_;(5)由此可见,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是_;研究分离规律的方法是_;分离规律的实质是杂合子在形成配子时,存在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具有独立性的_的分开而分离,独立地随配子遗

11、传给后代。(6)某生物小组种植的纯种高茎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却出现了矮茎后代。为探究导致矮茎豌豆出现的原因,将矮茎种子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再自花传粉,若为_,则其后代全为高茎;若为_,则其后代全为矮茎。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1)题干中的实验包括杂交实验(两纯种亲本杂交及F1自交)和测交实验。(2)(3)对杂交实验提出的问题是F2中为什么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对这一问题所提出的假说是该对相对性状受1对等位基因控制,并且生物体在产生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在配子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4)测交实验是让F1圆粒个

12、体与皱粒个体杂交,由于F1圆粒个体基因型为Dd,则测交后代中圆粒皱粒11。(5)分离规律的实质体现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减数分裂是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孟德尔研究分离规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6)生物的变异可能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也可能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如果该矮茎豌豆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则该矮茎豌豆的基因型仍为DD,则在良好的环境条件下,让该矮茎豌豆自交,后代将全为高茎;但如果该矮茎豌豆是基因突变所形成的,则它的基因型为dd,自交后代将全为矮茎。答案(1)杂交实验测交实验(2)为什么F2中出现性状分离和31的比例或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受n

13、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等(3)一对相对性状一对等位基因控制(4)圆粒皱粒11(5)减数分裂假说演绎法一对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6)受环境影响基因突变12(2015合肥一模)葫芦科植物喷瓜的自然种群中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雄株,a基因决定两性植株,a基因决定雌株。A对a、a为显性。现有喷瓜植株甲(雄株)、乙(雌株)、丙1(两性植株)、丙2(两性植株),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1:甲乙F1雄株雌株11实验2:丙1自交F1全为两性植株实验3:丙2自交F1两性植株雌株31实验4:甲丙2F1雄株雌株两性植株211实验5:丙2乙F1两性植株雌株11请回答:(1)根据实验结果对a、a的显隐关系做出相

14、应的推断:_。(2)在不考虑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喷瓜自然种群中雄株的基因型有_种,雌株的基因型有_种。(3)将植株丙1与雌株乙间行种植,F1基因型为_、_。将雌株上收获的种子种植,让其自花传粉,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_。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显隐性的判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推理及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1)根实验3结果可知a对a为显性。(2)分析可知,雌性植株基因型为aa一种,两性植株基因型为aa、aa两种,则雄性植株不可能出现AA,只能是Aa、Aa两种。(3)植株丙1(aa)与雌株乙(aa)间行种植,后代可能来自植株丙1自交,或植株丙1和乙杂交,故F1基因型为aa或aa两种。雌株乙上收获的种子基因型为aa,种植后为两性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aa、aa,比例为121,表现型为两性植株雌株31。答案(1)a对a为显性(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