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

上传人:yuzo****123 文档编号:137290661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PPT 页数:108 大小:7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望闻问切四诊运用与口腔与舌诊教学讲义(1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醫望聞問切四診運用於口腔與舌診,吳宏乾醫師 高雄醫學大學助理教授 宜陞中醫診所院長,前言,中醫診察疾病的方法,包括望、聞、問、切四個方面,簡稱為四診。 通過四診可以了解到病人的神色、形態、心理變化,以及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過程,做為辨證的依據。,望診,一、口唇,觀察口唇可以診斷脾胃的病變。 口唇診斷主要是看其顏色及形態。,二、口腔,靈樞五味論: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乾而善渴。 口腔中之唾液,以觀胃氣盛衰。 溫熱之邪最易劫傷津液,而津液之有無,則為溫熱病預後決診的重要依據。 津液之枯竭實證、熱證為多。,三、

2、齒齦,腎主骨,而齒為骨之餘,因此人體牙齒與腎有關聯。 牙齦為手陽明、足陽明經脈所絡,因此牙齦與胃、腸則有密切關係。,四、咽喉,咽喉是肺胃之門,多條經脈絡於咽喉部,發病屬肺、胃、腎三者為多。,五、舌,一般認為,舌質和舌苔的變化,可反映體內臟腑。 絲狀乳頭:與脫落細胞、食物殘渣、細菌、黏液等共同作用,形成舌苔。 蕈狀乳頭:形態、數量、色澤的改變,是影響舌質變化的主要因素。,舌面部位與臟腑的相互關係: 舌根屬腎,舌中屬脾、胃,舌尖屬心、肺,舌邊屬肝、膽。 臟腑中,以心、脾、胃與舌的關係最密切: 脾主肌肉,而舌體的主要組成為骨骼肌;又舌與脾胃的消化有密切關係,所以舌頭主要呈現脾胃的狀況(脾之外候)。

3、心開竅於舌(舌為心之苗)。 舌苔乃胃氣薰蒸而成 。,經絡與舌象形成的關係: 手少陰心經繫舌本 足太陰脾經連舌本(散舌下) 足少陰腎經夾舌本 足厥陰肝經絡舌本 肺系(喉嚨)上達咽喉連舌根,望舌體舌色、形質、動態: 以候臟腑陰陽虛實,氣血盛衰。 舌形、舌色與氣血的盈虧和運行狀態有關 望舌苔苔色、苔質: 以分析病邪的寒熱深淺,邪正的消長。 舌苔、舌質的潤燥與津液的多少有關 正常健康人舌質淡紅,舌苔薄白而潔淨,舌形不胖不瘦,柔和潤澤,轉動靈活。,診家直訣:舌苔雖惡,舌質如常,胃氣穢濁而已。 形色外診簡摩:舌苔無論何色,皆屬易治,舌質既變即當察其色之死活。活著,隱隱猶見紅活色,氣血阻滯非藏氣敗。死者,乾

4、晦枯萎無生氣,藏氣不至真藏色。 以舌苔和舌質比較,舌質的診察更為重要。,(一)望舌質舌色,(1)淡白舌 淡白舌之舌體,一般多較正常肥大。 舌面濕潤多津,舌的邊緣因受壓而出現齒痕,呈荷葉邊樣。 一般胖嫩舌體多見陽虛寒濕患者,瘦小舌體多見於氣血兩虛患者。,(2)紅絳舌 形成紅絳舌可由陽熱有餘,或是陰液不足造成虛熱。 舌色鮮紅或深紅,一般均是營血中有熱,絳舌之臨床意義亦然,其實熱程度較紅舌更為嚴重。 陰虛再進一步的發展,成為純虛證而無陽亢見證,此時舌象表現,多呈光滑而枯萎。 辨舌指南:舌雖絳而不鮮,乾枯而痿者,腎陰凅也。舌絳而光亮者,胃陰亡也。 ,紅絳之色僅在舌的局部出現: 辨舌指南:舌尖獨赤起刺,

5、心火上炎之故。舌尖紅而出血者,心經邪熱壅盛所致。舌邊色赤者,肝熱也,甚則起芒刺者,肝熱極也。 中醫舌診:舌色大部份顏色淺淡,有部份為鮮紅色,按其部位不同,分為紅在舌中為脾胃之火,紅在舌根為腎火,紅在舌尖,邊部為心肝之火。但淡白挾紅,常以虛火為多。,(3)青紫舌 青紫舌色主要多見於瘀血之症。 紫舌在寒證,熱證中均可見到。 舌質發青,一般均言屬寒,主有瘀。舌邊色青者,有瘀血鬱阻也。 通俗傷寒論:舌色見紫,總屬肝臟絡瘀。因熱而瘀者,舌必深紫而赤,或乾或焦。因寒而瘀者,舌多淡紫帶青,或暗或滑。,(二)望舌質舌形,診察舌質的神氣,靈動精爽,紅活鮮明,主要是從舌質的榮枯、老嫩察之。,腫脹:舌體增大,輕的較

6、正常稍胖,重的可腫脹塞滿口腔。胖脹舌見於黏液水腫,現代醫學認為舌之腫脹,主要是舌之結締組織增生,組織水腫或血管,淋巴回流障礙等因子有關。 瘦癟:常見於消耗性疾患,全身消瘦,如嚴重的肺結核,肺原性心臟病伴肺部感染及晚期癌症等患者。現代醫學認為瘦癟舌主要為營養不良,舌肌及舌上皮痿縮所致。,點刺:舌上的蕈狀乳頭增生或肥大所形成。 紅刺舌:舌尖或舌前緣尖,絲狀乳頭萎縮或減少,邊兩側的蕈狀乳頭頭目增多,多見于失眠或夜間工作緊張之人,又見於多食酸辣等刺激品者及發熱後之病人。 紅星舌(草苺舌):絲狀乳頭萎縮減少,蕈狀乳頭增生、腫脹充血形成,密集于舌尖及舌前中部,呈草莓狀,現稱草莓舌或覆盆子舌。常見於發疹熱病

7、,如猩紅熱,麻疹等之發疹極盛期。手術後持續高熱一周餘,出現紅星舌。其次在燒傷病人及一硝酸灼傷患者也可見之。 白星舌:蕈狀乳頭肥大而水腫變性,稱為水泡舌。不論紅星,白星舌均常於絲狀乳頭萎縮之光紅舌並見,白星舌較紅星舌之消耗性營養不良更甚,抵抗力差,舌萎縮更嚴重,故白星數目往往不多,散在于舌中根部。,裂紋:舌上淺裂紋主要是由於舌黏膜萎縮,使舌之縱紋或橫紋透出表面而形成,舌之深裂紋則為較嚴重的舌萎縮性病變,使舌上皮失去正常結構。裂紋可呈縱形,橫形,井形,爻紋,腦回狀,鵝卵石狀。裂紋常見於慢性舌炎中,兼見舌痛,口乾等現象。 光滑舌(鏡面舌) :主要為絲狀乳頭及蕈狀乳頭均萎縮所形成。形成原因多由汗下過度

8、,應潤而用燥藥,病久失治。,(三)望舌質舌態,痿軟:舌軟而至無力的自由轉動,稱痿軟舌,此有暴久之分。 強硬:舌強不能言,指中樞神經病變,常是溫熱病熱入心包之後,由於熱擾神明,神志昏迷。又說若雜病舌見強硬,多屬內風,常為中風預兆。 偏歪:屬全身病時往往見于中風後遺症,常與口眼歪斜或四肢偏癱同時並見。屬局部病的則為舌下神經受壓迫損傷等。 顫動:舌之顫動多責於肝。常見於甲狀腺機能亢進,體虛軟弱的患者,或慢性酒精中毒者。 伸縮:可見吐弄舌及短縮舌。,(四)望舌苔苔質,(五)望舌苔苔色,苔色有白、黃、灰黑。 健康人舌上常有薄薄一層白苔。 苔色可由白到黃,由黃到灰黑(熱證);可由白到淡灰,或淡黑色(寒證)

9、。,白苔是各種舌苔中最常見的,屬肺,主表,主寒。,黃苔患者的舌質,多見紅或絳色。黃色舌苔,一般示病入裏,邪已化熱。一般疾病,初起舌苔均為白色,必發熱已達一定程度,持續一定時日,舌苔始轉黃色。 灰黑苔病情多數必較嚴重,主要是絲狀乳頭增殖變黑所致。灰黑苔患者之舌質則視病情而異,多數為紅絳舌。雜病見灰黑苔,皆因實熱傳裏。,聞診,聞診是利用聽覺以及嗅覺來診察疾病,包括聽病人語言、呼吸、咳嗽等聲音,嗅病人身上散發出來的氣味和排泄物的氣味。,一、聽語聲,1.語言: 語音低微,說話時斷時續為虛證。 語言響亮有力為實證。 身熱煩躁、多言者,多屬於實熱證。 安靜、少言者,多屬於虛寒證。 高熱神昏,胡言亂語,聲音

10、有力者稱為譫語。 自言自語,聲低無力,反覆斷續者稱為鄭聲。 狂言笑罵,語無倫次,多為癩狂。,2.聲音: 咳嗽聲低微或先重後輕,呼吸聲微弱者為虛為寒。 咳嗽聲響亮或由輕轉重,呼吸聲粗大者為實為熱。 若嘔吐聲響亮,量多者為實。 嘔吐聲低弱,量少者為虛。 胃部有水聲者,為胃中停水。 腸鳴氣脹者,為中焦氣滯。,二、嗅氣味,1.呼吸氣:氣熱者為肺熱;氣冷者為肺寒。 2.口氣:若口中有酸腐味是傷食,或是消化不良、脾胃虛弱。 3.口臭:常見於口疳、牙疳、齲齒等口腔疾病,多屬於胃熱。 4.痰、尿、便氣味:若氣味臭、色深、質稠,多為溼熱或熱毒。如果無臭氣、色淡、質稀,多為寒溼或虛寒。,問診,問診是了解病人病情和

11、病史的主要方法,在四診中占有重要地位。 問診是詢問病人或陪診者來了解疾病發生的時間、原因、經過、病痛所在、既往病史、生活習慣以及飲食愛好等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內容廣泛。,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胸腹,七聾八渴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服藥參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 其中與口腔診斷有關的,為問飲食與問口味。,一、問飲食,1.飲食: 多食善飢者為胃火盛或消渴; 食慾減低者為脾胃虛弱。 胃痛而進食減輕者為虛證; 食後而胃痛加劇者為實證。 久病而飲食尚可者有胃氣,癒後較好。 久病不能食,反突然暴食,稱除中,多見於脾胃之氣將絕。,2

12、.口渴: 口渴而喜冷飲者為熱證。 口不渴或口渴而喜熱飲者為寒證。 口乾而不喜飲水者為溼盛或陰虛。 大渴、多飲、尿多為消渴。,二、問口味,口中苦澀是屬心火盛及肝膽有熱。 口中甜是屬脾胃溼熱或脾虛水溼上泛。 口中鹹是屬腎經有熱。 口中酸屬肝胃蘊熱。 口中淡而乏味,多屬陽氣虛弱及脾虛。 口中黏膩是溼濁內蘊。 口中臭多屬胃熱。 口中腥多屬肺熱。,切診,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是醫者以手觸摸病人的脈象和按壓身體局部部位,以了解病情變化。,一、脈診,當人體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自然受到影響,脈象會有變化,故觀察脈象,可以判斷疾病的病位與預後,作為辨證施護之依據。,二、按診,對病人的肌膚、手足、胸腹、俞穴施

13、行觸摸按壓,以測知局部之冷熱、軟硬、壓痛、痞塊或其他異常變化,來推斷疾病部位及其性質。,口腔疾病,口齒局部疾病,牙痛 牙癰 牙齩癰 牙宣,骨槽風 口瘡 口糜 唇風,牙 痛,牙痛是牙齒疼痛的簡稱。無論是牙體或牙齒周圍的病變均可引起該症。如常見的齲齒、牙癰、牙宣、牙齩癰、骨槽風等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牙痛。,風火-直侵牙體,邪聚不散,氣血滯留 齲齒 牙癰 胃火-素盛之人,循經上蒸,傷及齦肉脈絡 或風熱邪毒外犯 牙宣 牙齩癰 -腎陰虧損,虛火上炎,灼爍牙體及牙齦 骨槽風,實火,虛火,牙 痛,齲齒牙痛,牙 癰,牙癰是指發生於牙齦處腫痛溢膿的癱腫。相當於急性根尖膿腫。 病名與別名:牙癰、牙蜞風(或牙棋風)

14、、牙癰風 牙齒急性根尖膿腫,引起膿液的積聚,膿液常沿抵抗力最低的部份排泄引流;可通過根管從齲洞排膿;沿牙周由齦溝排膿;通過牙槽骨壁在黏膜下,皮下排膿。 膿液排出過程中分為三個階段:1.急性根尖膿腫;2.骨膜下膿腫;3.黏膜下和皮下膿腫,也屬中醫的牙癰範疇。,齲齒日久,穢毒邪結 傷及牙齦及牙根 平素過食炙糐,脾胃兩經火盛 積熱循經上沖,發於牙齦 脾胃蘊熱於裡 外邪引動積熱上犯齒齦而發 風熱邪毒侵犯,牙癰,牙齩癰,牙齩癰是指發於盡牙(即真牙)咬合處齒齦的癰腫。與智齒冠周炎相似。 病名與別名牙齩合、架風、角架風 牙齩癰,即智齒萌出困難而引起牙齦及牙冠周圍軟組織的炎症。多見於青年人,主要發生在下領第三

15、磨牙,現代醫學稱為智齒冠周炎。, (異位或阻生) (直侵真牙) 真牙萌出困難 穢毒積聚 (內外合邪) (循經上犯) 胃熱內蘊外感風熱 風火相煽,牙 齩 癰,牙宣,以齦肉萎縮、牙根宣露,浮動而疼,經常滲血或滲膿為特徵。 與萎縮性牙周炎相似。 病名與別名:牙宣、齒動搖、齒挺、食床、齒齦腫痛、齒根欲脫、齒間出血、齒根出露、牙縫出血 牙周病是發生於牙周組織的慢性進行性疾病,多由局部牙結石等的刺激發展而來。早期有牙齒發癢、浮起感,咀嚼無力,遇冷水時覺得牙齒發酸,繼而牙齦紅腫、出血,齦下有堅硬的牙結石,牙齦邊緣與牙齒分離形成一個假袋,擠壓牙齦常有膿液從此袋溢出,牙周病逐漸破壞牙齒支持組織,終致牙齒動搖、脫落、咀嚼機能喪失。 牙周病的患者極多,特別是中年和老年人,在青年中牙齦和牙周組織有炎症者也為數不少。,嗜食膏梁厚味 脾胃積熱 熏蒸牙齦 齦肉腐化滲膿 腎陰虛損 精虧髓少 腎精不得上達 牙齒疏 陰虛火旺 虛火上炎於齦肉 豁動搖 氣血不足 氣虛不攝血,血不循經 齒間滲血, 肌寒血弱,齒失濡養 齦萎宣漏,牙宣,骨槽風,骨槽風是指邪毒及牙疾侵犯臉骨致使耳前腮頰之間硬腫,漸大如胡桃,引痛筋骨,或潰後難癒,且有腐骨排出的疾病。相當於頜骨骨髓炎。 病名與別名:骨槽風見於外科正宗卷四:“骨槽風初起生於耳前,連及腮、痛隱筋骨;久則漸漸漫腫,寒熱加瘧,牙關緊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