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84679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卷)高考历史冲刺卷02(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历史冲刺卷0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南宋理宗在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下诏:“朕观朱熹集注大学、论语、中庸、孟子,发挥圣贤蕴奥,有补治道

2、。朕方励志讲学,缅怀典型,深用叹慕,可特赠太师,追封信国公。”南宋理宗嘉奖朱熹的主要目的是A发展文化,繁荣学术 B统一思想,维护统治C奖励学术,端正官风 D怀念先贤,光大懦学【答案】B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的影响。25下表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由用邑到实物的转变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体现了政治制度的变革C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D俸禄制度的变革体现了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中国古代官员俸禄发放形式的变化,由实物到货币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俸禄制度的变革与赋税

3、制度的变革密切相关,从唐朝两税法到清朝地丁银。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及材料,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赋税制度26. 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小说以一个人生业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 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 D佛教观念影响较大【答案】D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佛教观念影响文学27.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确认自然生成的城邦先于个人,就因为(个人只是城

4、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他如果不是一只野兽,那就是一位神袛。”基于这种认识,雅典人认为A.居民应自觉将自身与城邦融为一体B.普通公民对城邦具有高度的责任感C.内争是导致国力削弱的最主要因素D.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终究会被淘汰【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题干中“就因为(个人只是城邦的组成部分)每个隔离的人都不足以自给其生活,必须共同集合于城邦这个整体(才能大家满足其需要)”“凡隔离而自外于城邦之人者”等信息可知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城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必须与城邦融为一体

5、,才能满足其自身的需要,故A项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特点28据学者估计,在17501800年间,“已开发世界”(欧美地区)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第三世界”国家大致相当;但到1880年时,“已开发世界”国家的人均收入大约是后者的两倍,1913年,更达到3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殖民掠夺 B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C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欧美资本主义的确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在17501800年间到1880年时,1913年,更达到3倍。”,可见材料主要反映,在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发达国

6、家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拉大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差距。故选C。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291850年普鲁士宪法规定“国王有宣战、媾和及与外国订立其他条约之权”“立法权由国王与两院共同行使之”“凡年满二十五岁的普鲁士人有选举权”。这说明当时的普鲁士A.不再是纯粹的封建君主制 B.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C.保留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 D.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答案】A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30世界上第一个计时器是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

7、,这一技术便失传了。14世纪在欧洲的英、法等国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1656年,荷兰科学家惠更斯应用伽利略的理论设计了钟摆,1675年,他又用游丝取代了原始的钟摆,这样就形成了以发条为动力、以游丝为调速机构的小型钟,同时也为制造便于携带的袋表提供了条件,钟表制造业在欧洲发展起来。计时器在中外历经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A技术水平的高低 B科学家有无创新能力C是否出自社会需要 D是否有政府支持【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公元1088年北宋的苏宋为皇帝编制历法而制造的水运仪象台(天文钟)。但随着朝廷的变更和战乱,这一技术便失传了”、“英、法等国

8、的高大建筑物上出现了为公众报时的钟”中外时钟的发展情况,可以得出出现两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是否出自社会需要,因此C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的特点311946年5月,晋察冀边区政府发布了一则公告:“本府会部马匹饲养员己编成运输大队,从事生产自力更生。凡规定有专门公马人员因公外出时,均酌发车马费。因饲养员已全部取消,今后各方人员,乘马来本府时,须自带饲养员喂养,本府概不负责,特此声明。”晋察冀边区政府的“公马改革”主要意义在于A减少财政开支,改善干群关系 B发扬民主作风,反对官僚主义C精简行政人员,扩充边区军队 D充实生产人员,发展边

9、区经济【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解放战争32罗斯福新政是世界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但在新中国成立至1981年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却没有任何文字表述。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课本中。对这一现象的解读,最合理的是A中国与世界逐步从隔绝走向联系 B中美之间意识形态差异C时代变化影响历史教学内容的选择 D历史教科书客观地反映了历史真相【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的描述可知,对于“罗斯福新政”的认识,由于时代变化,历史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所以答案选C。考

10、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评价331957年,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区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毛泽东作出这一论断主要是为了A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营造经济建设的国际国内环境C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注意题干中时间“1957年”,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三大改造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开始,1956年中共八大规定了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即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

11、的工业国,因此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所以答案选C。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发展342006年,在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最后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由此推断,这些影评专家认为A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C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答案】A考点: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与时俱进的文学艺术电影艺术35英国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力鼓动欧洲联合的国家。但在

12、是否加入欧共体的问题上,英国人用“with”而不是“of”来形容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关系。产生这种矛盾心理的主导因素在于英国A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最广阔的市场B与欧洲大陆主要国家的政体相近C企图控制欧洲并与美国全面抗衡D念念不忘其昔日显赫的大国地位【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走向联合的欧洲 二、非选择题。(总共6小题。)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6世纪前后欧洲人向中国文明的学习,先从科学技术开始,这不仅包括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发明”,还包括陶瓷、冶金、纺织等技术,以及军事技术和兵法等。之后又逐步深入到文化,即价值观、思想和道德。“东学西

13、渐”对于欧洲而言,并不是被迫的,而是主动的。此时的欧洲,封建领主制的统治本身,已出现了矛盾,为了争霸,欧洲诸国就必须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则是针对天主教罗马教廷的“宗教改革”,强调教徒的个性和自由,反对教廷及其分支机构的统治。在这种情况下开始的“东学西渐”,就有了内在的驱动力,即设法学习中国的先进文明,以增强国力,并突破天主教的专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欧洲人都愿意接受中国文明。封建统治者(包括教会)对中国是采取排斤、抵制的态度;主张引进并改造、吸收中国文明的,主要是代表新兴资本势力的变革者。摘编自刘永拮“东学西渐”与“西学东渐”材料二 “东学西渐”的过程,是与欧洲的社会变革过程统一的。实际上,1

14、7世纪和18世纪初,中国对欧洲的影响比欧洲对中国的影响大得多。中国由于其孔子的伦理体系、为政府部门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度、对学问而不是对作战本领的尊重等,开始被推举为模范丈明。也正是随着社会变革的进行,他们才逐步完成了对中国文明的引进和改造,这同时也就变革了欧洲本身,欧洲也由此而发达。摘编自张允渭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触合(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6世纪前后至18世纪欧洲出现的“东学西渐”与近代前期中国出现的“西学东渐”现象的异同。(13分)(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欧洲推崇中国文明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分析这一时期“东学西渐”对欧洲社会的重大影响。(12分)【答案】(1)相同:都经过了由科技逐渐转向文化、制度的学习历程;都存在变革势力与保守势力的矛盾与斗争;都与本国或地区的社会变革过程相结合;都存在对外国文明的改造与利用。(每点2分,任意三点得6分)不同:前者主要是内驱力推动下的主动学习,后者主要是在外敌入侵导致民族危机日益加深背景下的被动学习;欧洲经过对中国文明的学习改造最终也完成了自身的社会变革,日益强大;近代前期中国对西方文明的学习并没有使中国真正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7分)(2)特征:崇尚理性;反对专制和特权,追求民主平等。(6分)影响: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开展或推动了欧洲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欧洲政治制度(或人才选拔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