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84597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Ⅱ卷)高考化学冲刺卷06(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化学冲刺卷06(新课标卷)2016年高考化学冲刺卷06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3 C 12 N 14 O 16 Al 27 P 31 S 32 Cl 35.5 Fe 56 Cu 64 Ba 137第卷 (选择题 共42分)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42分)7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某公司的仓库发生爆炸,事发仓库里存放了大量的硝酸铵、氰化钠、电石和金属钠等危险化学品。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危险化学品危害人类健康,应禁止生产B金属钠可以保存在石蜡油中,并贴上右图标志C可以用大量水扑灭爆炸引发的大火D硝酸铵、氰化钠、电

2、石和金属钠均属于电解质【答案】B考点:考查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8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0L1.0mo1L1的NaAlO2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AB12g石墨烯(单层石墨)中含有六元环的个数为0.5NAC25时pH=13的NaOH溶液中含有OH一的数目为0.1NAD在反应KIO3+6HI=KI+3I2+3H2O中,每生成3molI2转移的电子数为6NA【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溶液中有水,水分子也有氧原子,不能计算,错误,不选A;B、每个六元环,每个环上平均有2个碳原子,所以12克碳即1摩尔碳原子,含有0.5摩尔碳环,正确,选B;C、没有说明溶液的体

3、积,不能计算其物质的量,不选C;D、反应中生成3个碘分子,转移5个电子,所以每生成3摩尔碘单质,转移5摩尔电子,错误,不选D。考点: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9布洛芬属于丁苯丙酸的一种,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獐抗炎退烧药,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布洛芬的分子式为C13H18O2B布洛芬与苯丙酸互为同系物C丁苯丙酸共有12种可能的结构D布洛芬能发生加成、取代等反应【答案】C考点:考查有机物结构和性质判断10对某酸性溶液(可能含有Br,SO42,H2SO3,NH4+)分别进行如下实验: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加入氯水

4、时,溶液略显黄色,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对于下列物质不能确认其在原溶液中是否存在的是( )ABr BSO42 CH2SO3 DNH4+【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生成二氧化硫气体,说明溶液中含有H2SO3;加碱调至碱性后,加热时放出的气体可以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气体是NH3,原溶液含有NH4+;加入氯水时,溶液略显黄色,证明溶液中含有Br,再加入BaCl2溶液,产生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说明生成硫酸钡沉淀,但在硝酸溶液中亚硫酸可以被氧化为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确定原溶液中 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综上所述

5、:根据实验可知含有H2SO3,根据实验确定含有NH4+,据实验可推知有Br,不能确定有无SO42,因H2SO3被氯水氧化成H2SO4故选B考点:考查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和现象判断11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操作现象结论A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将一块Al箔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Al箔熔融而不滴落Al与氧气不反应C将一小块Na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有铜单质析出Na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D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答案】A考点:考查实验方案的评价12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其他三种元

6、素原子的内层电子数相同。X、Y均能与Z分别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2的气态化合物。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气态化合物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8BX、Y、Z都可与W形成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C化合物W4XY2Z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沸点:W2ZYW3XW4【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其他三种元素原子的内层电子数相同,而阴离子最外层电子数满足稳定结构,由于短周期元素原子内层电子数为2或8,可推知W阴离子核外电子数为2,故W为H元素;X、Y、Z均处于第二周期,X、Y均能与

7、Z分别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1:2的气态化合物,可推知X为C、Y为N、Z为O,C元素与氧元素形成C2H2、C2H4,N元素与O元素形成NO2、N2O4。A、由上述分析可知,C元素与氧元素形成C2H2、C2H4中含有H元素,H原子一定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B、C元素与H元素形成C2H6等,N元素与H元素可以形成N2H4,O元素与H元素可以形成H2O2,既有极性共价键又有非极性共价键,故B正确;C、化合物H4CN2O,可能为NH4CNO,可能为CO(NH2)2,前者属于离子化合物,后者属于共价化合物,故C正确;D、常温下水为液态,而甲烷、氨气为气体,故水的沸点最高,而氨气分子之间存在氢键,

8、沸点高于甲烷,故沸点:H2ONH3CH4,故D正确;故选A。考点:考查了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的相关知识13已知:常温下浓度为0.1mol/L的下列溶液的pH如表:溶质NaFNa2CO3NaClONaHCO3pH7.511.69.78.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浓度的三种酸溶液的导电能力顺序:H2CO3HClOHFB若将CO2通入0.1mol/L Na2CO3溶液至溶液中性,则溶液中:2c(CO32-)+c(HCO3-)= 0.1mol/LC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O溶液与NaF溶液中离子总数大小:N前N后D向Na2CO3溶液中通入少量的HF气体,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

9、a2CO3+2HF=CO2 + H2O + 2NaF【答案】C考点:考查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的水解的相关知识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58分)二、非选择题(26、27、28题为必考试题,36、37、38题为选考试题,考生从3个试题中任选一个试题,若三个试题都做,以36题为标准进行评分.)(一)必考题26(14分)苯乙酸铜是合成优良催化剂、传感材料纳米氧化铜的重要前驱体之一。下面是它的一种实验室合成路线:;制备苯乙酸的装置示意图如图(加热和夹持装置等略):已知:苯乙酸的熔点为76.5,微溶于冷水,溶于乙醇。回答下列问题:(1)在250mL三口瓶a中加入70mL 70%硫酸。配制此硫酸时,加入蒸馏

10、水与浓硫酸的先后顺序是 。(2)将a中的溶液加热至100,缓缓滴加40g苯乙腈到硫酸溶液中,然后升温到130继续反应。在装置中,仪器b的作用是滴加苯乙腈;仪器c的作用是 。反应结束后加适量冷水,再分离出苯乙酸粗品。加入冷水的目的是 。下列仪器中可用于分离苯乙酸粗品的是 (填标号)。A分液漏斗 B漏斗 C烧杯 D直形冷凝管 E玻璃棒(3)提纯粗苯乙酸的方法是 ,最终得到44g纯品,则苯乙酸的产率是 。(相对分子质量:苯乙腈117;苯乙酸136)(4)用CuCl22H2O和NaOH溶液制备适量Cu(OH)2沉淀,并多次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判断沉淀洗干净的实验操作和现象是 。(5)将苯乙酸加入到乙醇与

11、水的混合溶剂中,充分溶解后,加入Cu(OH)2搅拌30min,过滤,滤液静置一段时间,析出苯乙酸铜晶体,混合溶剂中乙醇的作用是 。【答案】(1)先加水,再加入浓硫酸(2分)(2)冷凝回流(或使气化的反应液冷凝)(1分); 便于苯乙酸析出(1分);BCE(2分)(3)重结晶(2分);95%(2分)(4)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液,加入稀硝酸,再加AgNO3溶液,无白色浑浊出现(2分)(5)增大苯乙酸溶解度,便于充分反应(2分)考点:考查苯乙酸铜的合成,侧重物质制备实验及有机物性质的考查27(14分)工业上利用氟碳铈矿(主要成分CeCO3F)提取CeCl3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1)CeC

12、O3F中,Ce元素的化合价为 。(2)酸浸过程中用稀硫酸和H2O2替换HCl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写出稀硫酸、H2O2与Ce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向Ce(BF4)3中加入KCl溶液的目的是 。(4)溶液中的C(Ce3)等于110-5mol.l-1,可认为Ce3沉淀完全,此时溶液的pH为 。(已知KSPCe(OH)3=110-20)(5)加热CeCl36H2O和NH4Cl的固体混合物可得到无水CeCl3 ,其中NH4Cl的作用是 。(6)准确称取0.7500gCeCl3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过硫酸铵溶液将Ce3氧化为Ce4,然后用0.1000mol.l-1(NH4)2Fe(SO4)2标

13、准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25.00ml标准溶液。(已知:Fe2+Ce4=Ce3Fe3)该样品中CeCl3的质量分数为 。若使用久置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测得该CeCl3样品的质量分数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答案】(1)+3(2分)(2)H2O22CeO26H+2Ce3+4H2OO2(2分)(3)避免三价铈以Ce(BF4)3沉淀的形式损失或除去BF4或提高CeCl3的产率(2分)(4)9(2分)(5)NH4Cl固体受热分解产生HCl,抑制CeCl3水解(2分)(6)82.2%或82.17%(2分) 偏大(2分)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分析28(15分)

14、CO、CO2是火力发电厂释放出的主要尾气,为减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发电厂试图采用以下方法将其资源化利用,重新获得燃料或重要工业产品。(1)CO与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合成光气(COCl2)。某温度下,向2L的密闭容器中投入一定量的CO和Cl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反应:CO(g) +Cl2(g) COCl2(g) H = a kJ/mol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如下表:反应02min末的平均速率v(COCl2)= mol/(Lmin)。在2min4min间,v(Cl2)正 v(Cl2)逆 (填“”、“=”或“”,“=”,“”)。(2)在催化剂作用下NO和CO转化为无毒气体:2CO(g)2NO(g)2CO2 (g)N2 (g) H=748 kJmol-1一定条件下,单位时间内不同温度下测定的氮氧化物转化率如图1所示。温度高于710K时,随温度的升高氮氧化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