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84185 上传时间:2020-07-0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2)高考历史调研卷(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6年百校联盟猜题卷(新课标2)高考考试大纲调研卷文科综合历史(第二模拟)一、单选题:共12题1据史记晋世家记载,公元前784年晋穆侯卒,其弟“殇叔自立,太子仇出奔”。殇叔在位第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私人部属)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据此可知当时A.分封制为太子仇自立创造了条件B.晋国宗法制受到挑战C.春秋时期礼乐制度开始遭到破坏D.私斗决定王位的归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关知识。分封制是周王分封诸侯管理地方,题干不涉及分封制,故排除A项;据题干时间可知当时已实行宗法制度,但是晋国殇叔自立并赶走太子,明显无视宗法制度,故选择B项;题干材料不涉及礼乐制度,故排除C项

2、;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2董仲舒认为商鞅之法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司马迁则认为商鞅变法使“家给人足”“乡邑大治”。虽然两人的结论大相径庭,但都还是站在同一个标准上评价商鞅的。该标准是A.是否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巩固B.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C.是否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增强【答案】A【解析】本题以董仲舒和司马迁对商鞅变法的评价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董仲舒的观点是商鞅变法造成了贫富分化,言外之意是会导致社会动荡,从而不利于政权的稳定;司马迁认为商鞅变法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稳定了社会秩序,也是从政权巩固的视角来阐释问题的,故选择A

3、项。 3据梦粱录记载:“(宋代)临安府点检所,管城内外诸酒库,每岁清明前开煮择日开沽呈样,各库预颁告示,官私妓女,新丽妆着,差雇社队鼓乐,以荣迎引。至期侵晨,各库排列整肃最是风流少年,沿途劝酒,或送点心。”该活动是A.官营酒肆的开张典礼B.征收酒税的动员活动C.新酒上市之前的宣传D.鼓励民间饮酒的活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酒肆指酒店,并非专门煮酒的酒库,故排除A项;题干中未出现有关“酒税”的信息,故排除B项;据题干中“开煮”可知新酒还未上市,“告示”“妆着”“鼓乐”等明显是宣传手段,故选择C项;D项不是该活动的内容。 4“在清廷推行的新政中,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

4、是一项重要举措,本该使全社会欢呼雀跃。但是,欢呼雀跃者,大多是上层社会的绅士们,贫苦百姓却恨之入骨。原因很简单:办学堂就要加捐。乡民们不但把怨气发泄于官府衙门,而且无一例外地将学堂捣毁。”该材料反映出A.政府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B.吏治腐败阻碍了改革进程C.上层绅士引导了社会潮流D.乡民的思想尚未得到解放【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清末新政的局限性。“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本来属于顺应历史潮流的措施,但百姓并不领情,其原因在于“加捐”,而“加捐”并非“专制”的表现,而是吏治腐败的表现,故排除A项、选择B项;C项不能全面反映材料的内容,故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备注】1901年,清政府开始执

5、行新政,实行了奖励实业、编练新军和派遣留学生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由于吏治腐败,官吏层层盘剥百姓,新政反而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从而使清政府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5严复在原强中论述道,“是以今日要政,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下列选项中属于“鼓民力”的是A.禁食鸦片B.废除科举制C.实行君主立宪D.“打倒孔家店”【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严复思想的内涵。所谓鼓民力,就是全国人民要有健康的体魄,要禁绝鸦片和禁止缠足恶习;所谓开民智,主要是以西学代替科举;所谓新民德,主要是废除专制统治,实行君主立宪,倡导“尊民”。综上可知,A项正确。【备注】近代以来,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中体”

6、即维护儒家传统的伦理纲常;维新派亦不敢正面触动儒家思想,只能利用儒家思想为维新变法服务;新文化运动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有学者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彻底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6对下面19121936年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单位:百万海关两)情况表解读正确的是A.1916年入超减少的原因在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1920年入超增加的原因在于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C.1928年进出口总额的激增使中华民国贸易出现了短暂的“出超”D.1936年各种数据急剧减少的原因在于受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1912年清政府垮台,故A项表述有

7、误;B项表述符合基本史实,故选择B项;表中“入超”未出现负数,故C项表述有误;1936年抗日战争尚未全面爆发,故排除D项。【备注】近几年来,概念类选择题比重日渐上升,如本题中“入超”一词,即指进口大于出口,弄懂了基本概念再来做题,必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7“这种土地制度并不能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市场经济是效率至上的经济,小农业的生产不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也不能满足农民作为基本经济单位获得平均利润。”据此分析,材料反映的是A.小农经济B.合作社经济C.人民公社制度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弊端。邓小平在1992年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题干中“

8、这种土地制度并不能作为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的表述,说明这种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再结合材料信息“小农业的生产不能提供大量的农产品”可知,答案为D。【备注】小农经济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均属于“小农业的生产”,只不过小农经济是私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公有制;分析古今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变化过程可知,1956年是一道分水岭,1956年前是私有制,1956年三大改造结束后至今为公有制。8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均具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主要是基于A.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B.避免重大

9、决策失误的需要C.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人大审核D.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要【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主政治。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并非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故排除A项;政协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人大具有重大事件的决策权,召开时间的安排可尽量避免决策的失误,故选择B项;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故C项表述错误,因而排除;D项表述错在“双重身份代表”,故排除。 9在传统观念看来,智慧是属于神的东西。柏拉图认为不是所有人都能够获得知识拥有智慧,似乎只有那些被神明加入黄金所创造出来的人(统治者),才有这种天赋,而智者们却将所谓智慧出卖给需要它的人。下列选项中符合该言论的是A.有

10、神论下神的智慧是不容挑战的B.智者对传统价值的反叛更加彻底C.柏拉图认为神创造的人最有智慧D.智者学派和柏拉图都是理性学者【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智者学派和柏拉图的观点。柏拉图认为有天赋的人才会拥有智慧,而智者学派却以收费授业的方式将智慧传播开来,两者都有打破传统观念的一面,故排除A项;就受众而言,智者学派明显超越柏拉图,反传统更加彻底,因此选择B项;C项是对材料的误读;D项表述有误,故排除。【备注】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强调“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就这两种观点而言,苏格拉底更具理性,柏拉图继承了苏格拉底的观点,因此在理性思考方面超越了智者学派。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反传统

11、方面柏拉图领先于智者学派,如本题所述,在反传统方面,智者学派更胜一筹。10十月革命胜利后初期,苏俄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是19181921年发行的纸币,纸币上印有多种文字的口号“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924年末,该纸币几乎完全被排挤出流通市场并于1925年停发。关于该纸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因发动社会革命需要而发行B.因流通市场逐步恢复而遭排挤C.因违背计划经济模式而终止D.其历程反映了政治斗争的残酷【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相关知识。苏俄革命发生于1917年,而流通的货币是19181921年发行的,故排除A项;1921年开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该政策恢复了市场流通,故这

12、种带有强制性流通色彩的纸币便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因此选择B项;当时计划经济尚未开始执行,故排除C项;其历程反映了经济管理模式的变化,并非政治斗争,故排除D项。 11学者文安立说,“美苏干涉主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和国内结构,第三世界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则孕育其中,若非冷战,当今的非洲、亚洲甚至拉丁美洲恐怕不会是这个样子。”该学者的核心观点是A.冷战加速了殖民体系的瓦解B.冷战是美苏之间的全方位较量C.美苏霸权遭到第三世界抵制D.美苏冷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冷战的影响。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在历史上均为西方发达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题干中学者强调“若非冷战不会是这个

13、样子”,以双重否定的方式肯定了冷战对亚非拉国家的影响,即推动了上述国家的独立,使其成为新崛起的第三世界国家,故选择A项;B项表述正确,但是与题干无关,故排除;题干中没有明确的与C项相关的信息,故排除C项;D项中的“世界”范围过大,故排除D项。【备注】一说到冷战,中国学者就有可能条件反射式地加以否定,但是西方学者往往站在西方的立场上加以肯定。因此考生在做本题时,也要从言论者本身的立场出发,努力地探寻答案。另外,考生要学会客观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12美国画家巴尼特纽曼说:“人们正在通过完全否认艺术和美具有任何关系,否认究竟在哪里才能找到美这类问题去寻找答案。”下列符合纽曼所说的“答案”的作品是A.

14、大卫B.自由引导人民C.拾穗者D.格尔尼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主义绘画的特点。A项为古典主义绘画,B项为浪漫主义绘画,C项为现实主义绘画,这三种绘画在表达作者思想内涵的同时,均给人以美的享受,与题干中“完全否认艺术和美具有任何关系”的表述不符;D项为现代主义绘画,现代主义绘画风格独特,难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故选择D项。 二、综合题:共6题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被誉为“自然法之父”的西塞罗曾提出“按自然而生活”的命题,依靠自然理性,过建立在事无差别的基础上的生活,他们遵循着某种自然律,而这预示着正义、平等、公平和博爱。而后,罗马法学家将这种精神引入和嵌进罗马法的发展始终罗马法

15、学家强调正义是每个人应有的权利,法的准则是“诚实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每个人为保护自己而做的一切均被视为是合法的。罗马法中所使用的“理性”一词代表着人性中最善良的一面,使人的道德、感情、举止高尚;它朴实又合乎情理,反对矫揉造作和横行霸道,它具有普遍性。摘编自丁仕奇罗马法精神之于中国当代法治的启示材料二美国学者伯尔曼指出,“法律不仅必定是演进的,而且必须被视为是演进的”。他认为,西方法律发展的过程开始于11世纪晚期和12世纪早期,也就是说,西方法制的现代化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演进而逐渐发展的。法国在1789年由制宪会议通过了闻名于世的人权宣言,以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启蒙学说和理论为依据,确立了保护私有财产和建立资产阶级国家和法制的基本原则。接着又制定、颁布了1791年宪法经过一系列划时代的法律革命,西方国家首先踏上法制现代化道路。摘编自张翅西方法律传统与法制现代化材料三在近代中国一百多年的民主与专制的较量中,先后出现了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和民主派的民主共和,可以说以超浓缩的形式再现了西方近代政治体制几百年来所经历的过程。面对强大的西方法文化的冲击与挑战,中国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