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74150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月第4辑)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月第4辑)2016年高考语文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高考作文备考素材集锦:“光明观察”2016年2月号第4辑1. 春节抢红包自有其宏大叙事 2. 中国梦,强国梦,人民的梦3. 传统文化,一种能自己生长的文化 4. 细品“年味” 5. 服务还是加班是道权利选项题 6. 情怀入梦 家国在心7. 春节追捧年俗别“喜新厌旧” 8. “反逼婚”众筹广告需要善意解读 10. 保障应急车道畅通亟待严惩成常态 11. 消除“四风”盲区关键是找对“根” 12. 在缅怀中重温艺术家的“风花雪月” 13. 用创新去留住更多的“华阴老腔” 14. 谈春节文化莫忘新年俗新年味 15. 公租房“老年家庭专项配租”

2、是制度尊老 16. 空气重度污染,“破五”花炮怎么破? 17. 节日综合症不能等到上班后再来治 18. 养老院空调成摆设拷问政府民生责任 1. 春节抢红包自有其宏大叙事 2016-02-09 19:39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杨耕身又一年春节,又一度红包大战。尽管仍有不少人呼吁放下手机,回归亲情,但不论你承认不承认,手机抢红包已然成为人们“欢度春节”的一部分。这是需要被理解并认同的新年俗。数据显示,2月7日除夕,微信红包的收发总量达80.8亿个,是去年的8倍。而在支付宝方面,互动次数更是达到3245亿次,是去年的30倍。支付宝的意图是,用福卡的场景刺激用户关系的产生,以后在支付宝上,好友可

3、以方便地进行金融产品的互相赠送与推荐,分享和讨论淘宝天猫的商品,收取班费、AA付款,用亲情账户为孩子设立教育基金等金融服务。当我们置身在家中,在至亲的人们中间,我们也都同样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的应用场景中。在还没有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之前,红包也从来不是新鲜事,它一直都是中国人在春节期间用以表达情意与祝愿的美好意头。从这个意义上说,包括支付宝在内的手机红包式,改变的只是红包的发放方式,但寄予在红包之上的传统而美好的意头,并不会受到弱化,反而会在更多的互动中得以加深或加强。由此而言,这样的一个春节,是手机红包消解不了的年味,亦是低头一族未曾疏离的亲情。“互联网+”已经无远弗届。微信数据显示,北上

4、广深微信用户在除夕17时至24时,平均停留微信的时间为120分钟,其中90分钟在聊天,30分钟在看朋友圈。更重要的是,随着移动支付跨越地理鸿沟在全国范围进一步普及,信息的充分沟通也进一步抹平了人们在技术方面的特权,更多的人越来越受到科技服务的加持,更多人因而有机会接触“指尖上的红包”。正像支付宝方面宣称的,随着大量一二线城市的打工族们回老家过年,充分带动了三四线城市地区的用户活跃。如果说互联网是一种使得大多数人获得更多了权力的技术进步,那么寓意着移动支付与平等共享精神的手机红包,则不啻是一种关于“互联网+”的启蒙。不可否认,手机红包的新年俗加上春晚这样一个“传统年俗”,已经让除夕有了关于时代发

5、展的内涵。无论春晚如何遭遇吐槽,它仍旧受到万众瞩目。过去,依托春晚出现的经济活动就是“广告”,品牌商抢占春晚这个高地,在最受关注的时刻追求品牌的曝光。现在,依托春晚和红包,当中国的商业精英们努力寻找接触用户的新机会之时,更多的国人也找到了一个与这个时代的变革与力量进行对话的方式。红包通过春晚平台,最大程度的接触到用户,而当其中大量新增用户是来自三四五线城市乃至农村地区的人口之时,红包已经是一次最大的启蒙与粘合。尤其是,当红包只是一个触发点,一旦使用它的人们可以通过支付宝享受到更多的普惠金融服务之时,其意义已经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革命。所以这虽是农耕传统节日的延续,却同样包含现代文明的题中之义;

6、虽仍是一场关于宗族社会一脉相承的古老约定,也必然是一场关于社会变迁与生活方式转型年代的碰撞与交融。我们为什么需要红包?因为它既有着社会深层次的发展愿景,也有着关于人性哲学的美好祝愿,也更有着生活方式转变的快乐和意义。牵动如此多国民的事件,一定有它宏大的叙事。社会与科技的进步,已经注定我们都是“回不去”的。因此“互联网+”的浪潮之下,也不必对人们热衷于手机红包的现象耿耿于怀。我们将乐见一种更开阔更自主的改变。(杨耕身)2. 中国梦,强国梦,人民的梦作者:许翀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每一个国家,也都应有一个国家的梦想。自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梦”便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各行各业的“梦”里,习

7、近平总书记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表达了自己的期待。从这些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梦的构想与组成。“一切工作出发点、落脚点都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这样的观点,习近平曾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这里所阐释的,就是习近平的“民生观”、“民生梦”。习近平曾提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民生工作的着力点,是将广大人民群众凝聚到追求幸福中国的目标上来。而在具体的形成上,民生梦已经深入到住房、就业、养老等关乎老百姓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具备实惠性、持久性的特点。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时代强音。诚如斯言,青少年是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的人群。在近几年的五四青年节,习近平都会

8、阐述自己对于青年的期待,表达自己的“青年梦”: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青少年的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未来的中国梦,有怎样的青少年,我们就有怎样的未来。在历史发展的征程中,“落后就要挨打”的理念,我们有过太深的体验。清王朝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是一种耻辱,但更应该成为一种纪念碑,不忘我们屈辱的历史,更加拥护与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正如习近平所言,“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这里所说的,便是“和平梦”。广大群众的幸福的实现和维护,需要一个内在的和外在的和平环境,才能真正地延续下

9、去,惠及后世子孙。在这样的理念下,才有了我国裁军30万向和平致敬的举动。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我们知道了习近平的另一个梦:航天梦。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正好是端午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专门指示有关方面,一定要让航天员在天空吃上粽子,过一个有特殊意义的端午节。而且,习近平还专门来到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与航天员通话,为航天员加油,对他们提出期待。这样的话语,既是对航天员的一种希冀,也是对中国航天事业快速发展的一种祈盼。中国人探索太空的步伐,必然会迈得更大、更远。无论是航天梦、青年梦,还是民生梦、和平梦,归结到底,是中国梦、是强国梦,而中国梦说到底,又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

10、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习近平的谆谆教导,这应该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一个又一个地方的行动指南。毕竟,实现中国梦,离不开每一个人的努力与奋斗,因为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谨以此互相勉励,让“中国梦”更加触手可及!(许翀)3. 传统文化,一种能自己生长的文化 2016-02-10 10:1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作者:聂昱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能够自己生长、丰满,不断自我调适,以适应新的时代需求,这就让它

11、具有了极强的活力与融入能力。在任何时代背景之下,传统文化都能与当时的民之所思、民之所愿相契合,做到“随风潜入夜”,无声无息之间就浸润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与每个人的每一段人生都丝丝入扣。而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够不断完成自我生长,就是因为它始终扎根于民间,是民众集体的智慧给予了它自己生长的机会,也赋予了它这种能力。“福”字字形的变迁,就是传统文化自己生长的一个典型事例。过年时贴在大门上的“福”字,估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会陌生,这是汉民族由来已久的风俗,如果按照传说,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姜子牙的时代。在纯正的汉字中,福字的写法当然是很显规矩方正的。而在民间,百姓们则尽情发挥出了自己的智慧,设计出了寿

12、桃福、五谷丰登福、龙凤呈祥福、招财进宝福等等各式各样的福字,贴在门上不仅好看,还充分体现出了人们内心中最深的渴望与期盼。直到今天,“福”字还在变,丙申年的福字中多了各种形态的小猴子,每一只都长着动漫里那种大眼睛和长睫毛,活泼可爱。面对“福”这个字,一向以沉稳内敛为特征的汉民族,集体爆发出了高昂的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让每年的福字都花样翻新,获得一家男女老少所有人的喜爱。试想,如果福字一直都是一个方方正正的方块字写在一张红纸上,那么每年春节前买福字、除夕贴福字,很可能也就沦为了一件年轻人们不得不干可又不情不愿的事情。“总把新桃换旧符”的风俗,也就不会历经千年依旧让人们这么乐在其中了。像福字这样在非

13、常精粹地保持住了精神内核的基础上,不断对形式进行更新换代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各个角落和细节,共同构建出了传统文化蓬勃涌动的生命力。所以,在今天看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是永恒的,形式随时都是深入人心的,这种组合,注定了传统文化是拥有强大力量的。这力量不可低估、不可替代、能够信任、可以依赖。几乎在每一次与网络文艺相关的研讨会上,传统作家和评论家都会谈到一个问题:在八十年代,中国文学曾经经历了一个黄金时期,那是一个全民皆文学青年的时代。可惜,那时的作家们主动放弃了生机盎然的文学市场,走入了象牙塔,去追求文学的另一种境界,离开了热爱他们的读者。结果,在民众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出现了巨大

14、的阅读空白之后,网络阅读横空出世,迅速占领了这块空白。而中国传统文化,从来没有离开过它的民族和人民,始终深深扎根于民间。它就像冬天的雪、春天的花、谷雨前的茶,总会在人们最需要它的时候和地方,悄悄的来,静静地陪伴,为生活增添诗情画意,为人心里照亮希望和喜悦。同时,又在民众集体智慧的灌溉下,谦虚的、虔诚的、充满睿智的生长着。有人说“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可中国传统文化这轮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每次升起都是崭新的,温暖着万物和整个世界。(聂昱冰)4. 细品“年味” 2016-02-10 17:05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朱永华过年所包含的内容太多,对于我们大多数华夏儿女来说,盼过年其实就是

15、一种希望,她不只是万家团聚,品尝一年的收获,更是一处暂时歇脚的人生驿站,一次亲情的集中释放和对未来的一种期盼,多重复杂的情感凝聚,融汇成我们如今的“年味”,有了这种年味,生活才觉得更有意义。年味是一种亲情,血浓于水在过年的时候才体现的更加具体,更加鲜活,年味,作为一种最实际的信仰,蕴含着所有人太多的希望,所谓岁岁年年曾相识,年年岁岁又大不同。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属于自己的年味,无论是贫穷还是富裕,无论是战乱还是和平,无论身在何处,只要一到过年,人们骨子里对家乡对亲人的心驰神往就愈加强烈,这些年,很多农村家庭的青壮劳力,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的窘境,年复一年涌进各个城市打工挣钱,到了岁末,又纷纷往家赶,形成了中国一年一度特有的春运,如潮的人流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情怀,回家过年,品尝属于自己的年味。千百年来,华夏民族自从在劳动中发明了干支历法,农历春节便应运而生,人们把一年一度的春节称为“过年”,过年既是24节期循环的一个周期,也成了人们人生旅途上一个个标点,更是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的符号,人们守护这份过年情感,就是在承诺一个个被时间量化的未来,人们把希望永远寄托于新的一年,因为新的一年永远留给人们希望,在这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撑起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年味,其实就是蕴含在大年除夕和家人围坐在一起的团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