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726591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24张)ppt课件(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华的变迁,.,第2课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改革是立国之本 开放是强国之路,1986年1月6日,邓小平再一次成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讲授者:吕准能,.,指导意见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内容和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及 其作用。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开放城市和 沿海经济开放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上海浦东 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感受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体会改革开放路线方 针政策的正确。,会考要求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c 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aa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bb,1.为什么

2、要改革?,2.为什么能改革?,3.怎样改革?,1.为什么要开放?,2.为什么能开放?,3.怎样开放?,.,施光南,被誉为“时代歌手”、“人民音乐 家”。原金华县源东乡叶村人,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他把万马齐唱和民众扬 眉高歌的心情与自己的一腔喜悦化成了一 曲祝酒歌。在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涌 来的时候,他接连创作了生活是多么美 丽、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 认识我等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 的抒情歌曲,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关牧村演唱的吐鲁番的 葡萄熟了和由彭丽媛演唱的在希望的田野上。 年月日,施光南在工作中突发脑溢血逝世,年仅 岁。他的作品至今久唱不衰。,.,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确立解

3、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思想路线,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政治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组织路线,工作重点的转移,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改革开放新时期,1979年1月1日的美国时代,邓小平被评为本年度的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凤阳花鼓词,说凤阳,道凤阳 凤阳本是好地方 自从出了朱皇帝 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住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 不见新娘进凤阳,30 年 前,.,改革:从农村到城市,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的必要性,这是1983年9月

4、26日时代封面,标题 是邓小平走出了毛的阴影。,.,抉择 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 如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2.经过: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所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两层意思,一是土地这一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仍然归集体所有,性质不变;二是把土地的经营权、管理权包给农民家庭,由集体与农民签订合同,约定多少年不变,承包期间,由农民给国家交税,给集体交提留,余下的归农民自己支配。 田纪云回顾中国农村改革历程,.,凤阳县粮食产量三年三大步,3.意义: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推动城市

5、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土地改革,农业生产合作社,人民公社,生产承包责任制,.,请根据材料思考:当时我国的国营企业存在着哪些问题? 材料一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当时的降温措施比较简单,主要是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二部分企业没有严格的经济责任制,经济核算不健全,职责不清,考核不严,职工多生产和少生产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2.城市的经济体

6、制改革,1). 改革始于农村,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2).基本任务: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使企业没有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吃“大锅饭”的局面,使企业失去活力,增强企业活力,单一的公有制被多种所有制 结构代替,国有经济、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中外合资 经济和外商独资企业,.,上海浦东金融贸易区,1979年4月,邓小平与广东省委书记习仲勋同志谈话。他说:“ 在你们广东划出一块地方来,也搞特区。过去陕甘宁边区就 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邓小平谈话

7、,“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 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邓小平,1985年度时代风云人物长篇报道: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相比,邓小平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经济特区的建立,四大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上海浦东开发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 地,2.开放格局,点,线,面,1984年4月30日,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 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1979年决定对粤闽两省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1.1979年-对广东,福建两省经济活动实行优惠措施。 2.1

8、980-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四个经济特区。 3.1984-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浙江的温州和宁波) 4.1985年-开放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环渤海地区为经济开放区。海南为经济特区。 5.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新区。,我国从1979 年到1990年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3.开放新格局的特点:多层次,全方位,点面结合,.,知识结构,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成 就:,目的: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发展乡镇企业和非农产业,城镇: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计划管理体制,发展多种经济成份,目的: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

9、管理经验以及资金,内容,四个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农业、工业、外贸和人民生活水平等,.,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三次历史性的巨变,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维护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归纳中共历史上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实践活动:和身边的同学一道,寻找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的相关图片、数据,听家人叙述自己生活的改善或对某一家庭情况进行调查,一同感受改革开放的

10、伟大成就并撰写一篇调查报告。,课外延伸:查询父母或爷爷奶奶改革开放前的生活,在此基础上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思考: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有哪些区别呢?,背景不同: 目的不同: 结果不同:,当今的开放是党和政府为了发展本国经济;近代的开放是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当今的开放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国际地位;近代的开放使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当今的开放是在我国主权独立、国力增强的情况下主动进行的;近代的开放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状态的被动开放。,.,从小岗到深圳, 从生死文书到杀出一条血路, 给我们以什么样的启示?,历史的回音,不怕风险,敢闯敢干,大胆

11、创新,锐意改革,关注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土地 改革,人民公社 化运动,农业 改造,家庭联产 承包责任制,土地农民 所有,自 主经营,土地公有 使用经营 归农民,土地公有 经营使用 归集体,土地公有, 经营使用 归集体,1953,1956,1958,1978,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国家的经济政策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1958年中央通过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决议,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全国农村就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二十年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重新分田到户,个体经营,自负盈亏。人民公社退出历史舞台。这种转变说明了什么问题?,真知灼见,改革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中不符合生产力的部分,解放社会生产力。,.,思考:中共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什么?,1927年“八七”会议后,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入农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返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