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6560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科学合理的经营业绩考核和分配体系.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方面,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 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含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分配两方面内容。从国资委层面讲,经营业绩和薪酬分配是紧密相关的两项工作,薪酬分配以经营业绩为基础,经营业绩决定着薪酬的分配,两者的统一构成国资监管的主要内容,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的核心内容。从企业层面讲,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构成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那么,介绍这两项工作本来应该结合起来讲,但为了便于更具体的讲解这两项工作,今天我就分两部分分别介绍其主要内容。一是经营业绩考核体系1、经营业绩考核基本情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授权监管的国有资本依法履行出资人职

2、责,维护所有者权益,维护企业作为市场主体依法享有的各项权利,督促企业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2003年5月27日国务院颁布的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对建立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作出了明确具体的规定。 这些都为建立经营业绩考核体系提供了理论和法律依据。 我市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考核工作,随着我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新体制的确立而发展,经过市国资委和监管企业的共同努力,逐步走上了完善规范的轨道。从2005年开始的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工作,由重点企业试点起步,目前已扩展到全部正常运行的监管企业,基本实现了全面业绩考核和全面薪酬管理

3、,出资人监管进一步到位。从考核体系来看,正在逐步完善,一是实施分类考核。对正常运行的企业,把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考核地基本指标,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和资产运营效率地提高,实现了国有资产地保值增值;对停产和以资产租赁为主的企业,重点考核资产保全和维护企业稳定,较好地保证了国有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个访、群访事件明显减少。二是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我们精心挑选分类指标,设置了供企业选择的反映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及企业管理绩效等五个方面的备选指标,并按照“同一行业、统一指标”地原则,确定12个备选分类指标。按照企业的不同性质,每个企业选择3个左右指标进行考核,科学有效地反映企业

4、的综合能力。三是增设专项考核。在改革改制、结构调整、招商引资、企业管理、党建廉政等方面,我们针对性地采取年度专项考核,并设立额外贡献奖励,有效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全面开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保护职工的基本权益。从2009年开始,我们对所有业绩责任单位都增加了职工工资兑现率和社保缴费率的考核,对欠发职工工资和拖欠职工社保费用的企业领导人员给予相应的处罚。五是加强安全生产考核。我们从2005年一开始就在经营业绩责任书上设置了重大责任事故一票否决指标,强化企业安全责任意识。2、建立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重要性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落实经营业绩责任制,既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

5、国资委的一项重要工作;既是国有资产监管机构依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强化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企业全面加强管理的重要环节。因此,我们推进业绩考核工作,必须从三个方面正确认识它的重要性:一是没有经营业绩考核,就没有科学意义上的监督管理。因为没有业绩考核,对企业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就没有定量分析,就分不出好坏,发现不了问题,监督就没有重点,管理就没有目标,经营者的升降去留和报酬决定就没有准确根据。正如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韦尔奇先生所言,“对企业而言,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资产负债表,而是对经营业绩的严格考核”。从管理高度上讲,“没有考核,就没有

6、真正意义上的管理”。在平时和企业一些领导人员交谈和沟通中,我发现他们普遍认为“建立业绩考核,不仅是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创新,而且也是出资人必须要履行的重要职责”;认为“虽然企业的大小不同,行业不同,经营环境不同,但没有不能考核的企业”。认为“业绩考核,这是从出资人的角度,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的高度,必须要走出去的重要一步”。认为“要充分发挥业绩考核的引导作用,把企业目标管理和战略管理结合起来,特别要促进企业加强战略管理,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二是经营业绩考核是建立国有企业激励约束机制的基本内容。没有以业绩考核为基础的薪酬制度和职位升降去留机制,激励和约束就没有实质性内容,企业经营就会缺乏生机

7、和活力,企业管理陷入混乱状态就不可避免。回顾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多年来实际存在的干好干坏、干多干少、干与不干一个样的平均主义机制,这是国有企业效率不高,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一些很有作为的企业家失足落马,遗恨终生的深层次根源之一。三是尽快改变任期没有目标,业绩没有考核,经营效果与经营者的报酬和升降去留联系不紧密,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当务之急。既然没有不能考核的企业,没有不应当考核的企业,那么在我市推行全面业绩考核就势在必行。从我们监管的企业看,除了个别已经没有国有净资产,需要进行重组的企业外,今年我们都将进行经营责任和经营业绩考核。3333

8、33、建立科学的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艰巨性和创新性从一般制度学的意义上讲,业绩考核必须解决四个问题:考核谁?考核什么?怎么样考核?考核与奖惩如何挂钩?那么这样一个体系的建立不是简单的一个理论模式能够解决的问题。难点之一:如何用一个统一的办法去覆盖监管企业的巨大差别。这是我们制订经营业绩考核制度的最大难题:一是68户企业行业差别很大(所涉及行业类型要多于中央和省属企业,它们有的行业我们几乎都有,而它们没有的我们还有);二是企业规模差别很大(大到10多个亿,小到几十万);三是企业发展基础差别很大(有的企业有半个多世纪的建厂历史,而有的企业仅仅运行了几年;有的企业曾经辉煌,运行也教正常,而有的

9、企业从建成后就没有正常运行过)。难点之二:从出资人的角度进行考核,我们没有先例,没有经验。既不能当“婆婆加老板”,又要承担起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人既不能缺位,又不能越位,更不能不到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充分听取了监管企业和相关部门对考核办法的意见和建议,经过学习研究中央、省及省外的一些做法,初步形成了业绩考核的总体思路,即按照目标管理的要求,逐步形成一个“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考核结果与奖惩相挂钩”的考核体系。按照这个总体思路,我们经过半年多的研究、讨论,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几移其稿,最后形成了经营业绩考核的初步办法,于2005年3月,以试行形式出

10、台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试行办法。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出台,是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落实经营者责任,实现约束和激励机制相合的有益探索,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制度创新。44、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营业绩考核办法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一是关于考核对象问题。业绩考核是对“团队”的考核,它同考核个人是有区别的。监管企业业绩考核是考核企业领导人员这个“团队”。按照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任免或建议任免的企业负责人分为四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国有独资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及其他企业负责人”;第二种类型是“国有独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董事,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

11、总会计师等的任免建议”;第三种类型是“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控股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推荐国有控股的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和监事会主席人选,并向其提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会计师人选的建议”;第四种类型是“依照公司章程,提出向国有参股公司派出的董事、监事人选”。二是关于考核指标的选择问题。考核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大类。基本指标主要反映出资人关心的资产回报类指标,分类指标主要反映企业和行业特点的差异性指标。在指标的总体设计上,既要体现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相结合,年度指标和任期指标相衔接,又要体现两类指标相联系但又不重复的原则。从出资人的角度,基本考核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原则:经营

12、利润最大化原则;经营效率最优化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资产保值增值原则。年度基本指标放在经济效益和资产经营效率上,选择了年度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两个基本指标。任期基本指标放在企业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选择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和三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率两个基本指标。从出资人和经营者相结合的角度,对分类考核指标的选择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原则:兼顾行业和企业特点原则;鼓励创新原则;规范、可量化原则;同基本指标钩稽嵌套原则。在分类指标的具体选择过程中,我们广泛听取了企业的意见。经初步整理,不包括重复计算,企业共提出分类指标建议38个(类)。年度分类指标在听取企业大量建议指标的基础上,我们

13、按照工业、商业贸易、建筑、投资、公用事业型及其他六类企业进行了初步的选择。为了体现考核指标“少而精”的原则,我们强调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原则上每个责任书考核指标均不超过四个。三是关于业绩指标的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牢牢把握出资人职责,始终围绕国家出资人利益这个核心,来确定基本考核指标,不能把业绩考核作为一个筐,什么都往里头装。二是分类指标的设置,要遵循“木桶原理”,按照“哪壶不开提哪壶”的思维方法考虑指标设置,充分发挥业绩考核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导向和促进作用。三是考核指标的核定和考核要坚持进步原则、规模差别原则、合理反映市场制约原则和经营管理能动性原则,体现“跳起来摘桃子”的基本要求。

14、按照这个些原则,我们在制定业绩指标时采取了“两上两下”的确定程序,也就是,由企业上报建议计划,国资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参照企业前三年的指标完成情况,对企业上报的建议指标进行调整,然后反馈于企业,企业接到反馈意见后,经过研究再上报国资委,国资委根据反馈意见确定业绩指标,然后与企业正式签定。四是关于经营业绩的真实性。首先体现在财务核算规范上,没有规范的财务核算体系,不能规范的进行财务核算,业绩真实性就是一句空话。其次体现在严格执行成本费用纪律上,对成本费用,一方面该提的必须提足,该留的必须留够,确保成本费用结构真实体现企业正常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规定;另一方面是成本费用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面装,要严格执行成本费用核算纪律,杜绝人为随意调节成本费用的违规行为。第三体现在正确处理国家、出资人、企业和职工的利益关系上,其基本要求是杜绝偷逃国家税收,抵制不合理摊派。要确保维持简单再生产的基本需要,满足固定资本消耗补偿需求;要确保企业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的基本需要,满足研究开发和购买技术的需求;要积极调整资本与劳动的分配关系,合理体现劳动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满足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需求,自觉维护出资人利益,努力争取资本回报率达到社会平均水平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规章制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