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5158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哲理思辨类材料作文9题 (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善与恶韩非子说,“车匠造好车子,就希望别人富贵;棺材匠做好棺材,就希望别人早死。并不是车匠仁慈而棺材匠狠毒;别人不富贵,车子就卖不掉;别人不死,棺材就没人买。韩非子这番话你是否认同?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有没有关系?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结合你的经历、感受、体验、思考等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这个材料作文要抓住关键句 “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和他内心的善恶”,思考灵魂的善恶给自己、他人、社会产生的影响。莎士比亚说“善良的心底,就是黄金”,夸美纽斯

2、也曾指出“一颗善良的心就是一席永恒的筵席”。不错的,人生若无善良,生命便失去光彩,灵魂便走向枯萎;社会若无善良,社会便处处成为荒芜的沙漠,人间便处处是凄寒的严冬。善良让人性闪光,让人格伟大,让社会和谐,让世界温馨。一个人品质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这个人的行为决定的。如果一个人不断“行善”做好事,随着量的积累,必然“成仁”成为一个好人,最终受人敬重,得到好的结果;如果一个人不断“作恶”干坏事,随着量的积聚,必然“灭身”成为一个坏人,甚至落得身败名裂。古之孔圣人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务必要把这项任务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多做“积善成仁”的事。只要联系实际,展开来写,就能写出

3、好文章。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对比的行为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善与恶的作用来选材,突出善与恶给个人、他人与社会带来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豆与萁曹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广为人知,郭沫若曾仿拟曹诗写成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熟萁已灰。熟者席上珍,灰作田上肥。不为同根生,缘何甘自毁?”曹植用“豆与萁”来比喻手足相残, 郭沫若则认为,若站在豆的一面,“可以感到萁的煎迫未免过火”,但若站在萁的一面,“又是富于牺牲精神的表现”。请根据以上材料,联系生活实际,引出一个合适的话题,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只要认真阅读所

4、给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进行分析,就能化难为易了。材料中曹植的七步诗“广为人知”,便点出了是一种传统的认识法。而郭沫若的反七步诗“若站在豆的一面”和“若站在萁的一面”等语句,则运用了逆向思维,说明看问题应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这样一分析,就不难确定出所给材料的主要意思:1、对待事物可有不同的看法;2、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也会不同;3、不能用传统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逆向思维的作用来选材,突出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没有哪项成功与进步,能离得开质疑与批判。没有理性的批判性思维,一个人往往就无法拥有独立的思

5、考能力、拥有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但是极端的批判思维,往往会带来急躁的情绪、极端的言行。其实,许多事情不是那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的关系。基于尊重和通识的理性的判断、客观的分析和均衡的观点,往往可以让人们避免从赞扬的极端走到了批判的极端。理性的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甚至可能会是一种体现某种爱的批判。邹忌讽齐王纳谏如此,欧阳修谈论唐朝纵囚如此,张思先提醒宋太祖食言亦如此。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请以温柔的批判为题,立意合理,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阅读所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这则材料的核心

6、是“理性的批判”、“温柔的批判”、“建设性的批判”、“爱的批判”。批判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好了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不好就会起反作用。温柔的批判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人们处理问题时的艺术。批判时应当含蓄,而不能直接,含蓄则使人易于接受,从而达到批判的目的。如邹忌由此及彼推论出“王之蔽甚矣”,从而成功达到批判的目的。学会如何批判与人生的知识、修养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培养独立的思考能力、独特的分析说服力,同时克制自己急躁的情绪、极端的言行。只有这样,批判才是尊重与爱的表现,也才能达到真正的效果。理性的批判,既能激发一个人灵魂深处的自省和自救,又能让他在自我悔悟的过程中得到升华。温柔的批判就像

7、加了糖的咖啡,更容易让人接受。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温柔的批判”的作用来选材,突出理性的、委婉的批判在人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晏子智批景公战国时期的齐景公,喜好狩猎,酷爱饲养能够捕捉野兔的老鹰。一天,烛邹不小心让一只老鹰飞跑了,齐景公大发雷霆,命令将烛邹推出斩首。晏子获悉此事,急忙上殿奏禀齐景公:“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就杀了?待我公布完他的罪状后再处死吧!”齐景公点头同意。晏子指着烛邹说道:“烛邹,你为大王养鹰,却让鹰飞了,这是你的第一条罪状;你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而杀人,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会让天下人认为大王重鸟轻人,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好啦!大王

8、,请处死他吧。”齐景公满脸通红,半晌才说:“不杀他了,我明白你的话了。” 素材点拨:晏子含蓄委婉的批判方式既没有使君王难堪,又替烛邹说了情,这是一种温柔的批评。有时候,因被批判对象身份的特殊性,当我们不便进行直接的批判时,可采用借彼批此的手法,含蓄蕴藉,在不伤害被批判者自尊心的前提下,让其自我感悟,自纠其错,从而达到批判的最佳效果。温柔的批判冯雪梅日本政府罔顾历史,非法“购买”钓鱼岛,公然侵犯中国领土主权,激起中国民众的愤怒和不满。一段时间来,我国不少城市都爆发了针对日本的示威游行。从不断更新的微博中可以看到这些抗议活动的进展,然而,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表达爱国热情的同时,如何能做到冷静克制、

9、保持理性批判。(由新闻事件引出中心论点“保持理性批判”。)被掀翻的汽车、冒烟的街道、暴戾的表情当日本媒体幸灾乐祸地称中国抗日陷入“暴徒化”,并预测会给中国社会带来动荡时,“非理性”的批判,正中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右翼势力的“下怀”。 泄愤式的批判,保卫不了钓鱼岛,更保卫不了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失去了对法律底线的恪守,激情会使人变成恶魔。“义愤填膺”地打砸同胞的汽车、“同仇敌忾”地围攻在华日本人、吃霸王餐、抢劫店铺这些暴行,跟爱国毫不沾边。砸车,损害的是公民的个人财产;袭击日餐店,累及无辜;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也让国货一并受损。在全球化之下,各国的经济已经彼此渗透融合,不由分说地抵制,很可能

10、导致“玉石俱焚”。 (反面从不同角度分析“非理性批判”的恶果,发人警醒。)爱国和害国,有时只有一步之遥,理性是二者的分界线。钓鱼岛之争以及中日关系,错综复杂,绝非“匹夫之勇”所能了断。愤怒和冲动,不是解决问题之道。保持理性,才能应对复杂的局面,才能获得支持和尊重。而一旦偏离了理性,再理直气壮的诉求,也会在“闹剧”中化为乌有。以此来审视此次游行,在谴责一些暴力行为的同时,也应向那些理性的批判者致敬。爱国,不是喊喊口号,图一时之快,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让我们记住一个年轻人的话。他说:我们要不买那个岛国的东西,并不是要砸自己的日货,我们在各行各业都要比它做得好,我们的官员,比

11、他们的廉洁;我们的街道,比他们的干净;我们的桥,比他们的结实;我们的年轻人,比他们更有未来,更有希望。(提出“理性批判”的具体建议,突出现实针对性。)这才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的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佳作点评: 这篇文章属于时事评论。作者先分析驳斥了打砸抢烧之举的有失理性,然后从正面阐述理性批判的具体行为及其意义,最后以总结性的语句“这才是有独立的思考能力、独到的思想见解、独特的分析说服力的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批判,是一种温柔的批判,是一种建设性的批判,是一种基于希望的批判”升华观点。其观点态度之冷静,阐

12、述之有据,思维之有序,体现出出色的分析思辨能力。坚持与改变我们常说人必须执著于理想,我们赞美“数十年如一日”的毅力与恒心,也常激励人们为了那“一朝功名”的目标,必须能够坚忍“十年寒窗”的寂寞与辛苦,我们一直生活在种种的执著之中。而大自然是不执著的。天空里的水汽积聚多,云便成形;风吹过来了,云便飘动,变幻着各种不同的样子;风大了,云便消散无踪,一切的变化都顺应自然,毫不坚持某一种形态。因为不坚持,天空的云才能展现万般风貌;因为不留恋,树木才有春天的新生。要求: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材料范围之内。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这是一个辩证性的材料,关键词是“执著”与“不执著”

13、。由材料第二段“而”我们可以看出前后两段是转折关系,所以重心应落在“不执著”上。可从以下角度立意:论证角度1:顺应自然,不坚持某一固定形态。云随风而动,叶依季而落,水因地而流。顺其自然,不仅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可贵的人生哲学,是一种心境,是寻求生命的平衡,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对生活的感悟,是一种洒脱的心态,是一种豁达的生活观。论证角度2:学会变通,智慧地生活。云的变化,成就了姿态万千;叶的变化,成就了春天再生;人生也应适时而变。变通是山穷水复时的柳岸花明;变通是苍云遮天后的拔云见日,更是满山池沼中的一泓清泉。在我们茫茫征途中,无论路途多么艰险,前程多么遥远,只要我们鼓足风帆,把持着变通的船桨

14、,也能乘风破浪,驶向理想的彼岸。选材标准:可以选用具体的故事来展开文章;也可以从执著与不执著的作用来选材,但无论从执著,还是从不执著上,都应该突出执著或不执著给人的成功带来的深刻影响。通子与执子 艾子游于郊外,弟子通、执二子从焉,渴甚,使执子乞浆于田舍。有老父映门观书,执子揖而请,老父指卷中“真”字问曰:“识此字,馈汝浆。”执子曰:“真字也。”父怒不与,执子反以告。艾子曰:“执也未达,通也当往。”通子见父,父如前示之。通子曰:“此直入两字也。”父喜,出家酿之美者与之,艾子饮而甘之,曰:“通也智哉!使复如执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明陆灼艾子后语素材点拨:执子缺少变通,“不识时务”,难免在现

15、实生活中处处碰壁,而通子会“审时度势”,以退为进,相应会活的潇洒轻松许多。世界瞬息万变,转眼日新月异,忙碌的现代人,只有学会不留恋过往成就,敢于尝试新角色,眼光长远才能立足于这个纷繁的社会,这个素材适合从正面去论证这个观点。执著与变通 执著是孙子兵法“以不变应万变”的冷静,变通是易经“穷则变,变则通”的智慧。生活中的事物不会总是一成不变的。正如艾子所说的:“通也智哉,使复如执子之认真,一勺水吾将不得吞矣”。因此,我们要在执著中学会变通,让变通来实现执著。只有执著的人生是单调而清苦的,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日子遥遥无期。飞蛾扑火,九死一生,在光与热将对生命顶礼膜拜的灵魂吞噬后,留给我们的,除了可敬,还

16、有什么?蜂死瓶底,气竭力尽,在冷笑的透明魔鬼将“执著”的信仰捏个粉碎之后,留给我们的,除了感喟,还有什么?没有变通的执著,是作茧自缚,自关成功的门。(两个反问,气势非凡,突出“变通”的重要性。)只有变通的人生是摇摆蹉跎的,碌碌一生是必然结果。项羽,纵然是一代霸王,也终为莽夫之名,有勇无谋,学习、学剑、学兵法,只知道变通却不知道执著,终在四面楚歌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给我们的,除了惋惜,还有什么?没有执著的变通着,必然是失败的。执著是变通的前提,变通是执著的途径。三国中的曹操刺董卓,他执著,但也懂得变通。一旦刺杀败露立刻改口献刀,他了解此条,霸业都需要生命,保命要紧。他的变通有执著的强硬,更有人生的睿智。这样的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