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5125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钢铁冶金行业史的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中国冶金产业发展史的认识姓名:贾雨 班级:10级机1班 系部:机电与信息 学号:01 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发展,中国的钢铁冶金产业经历了许多,现在它正逐步向着夕阳产业迈进。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和冶金的发展有关的。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及生活中都离不开金属材料。人类早在远古时代,就开始利用了金属,不过那是是利用自然状态存在的少数几种金属,如金银通和陨石铁,后来才逐渐发现了从矿石中提取金属的方法。首先得到的是铜及其合金青铜,日后又冶炼出了铁。人类利用的金属种类日益增多,到了世纪叶末,可利用的金属已经达到了多种。而在世纪初及其中叶,冶金或得了特别迅速的发展。现在元素周期表中有种是金属元素,而具有工业意义的元素有

2、种。对于这些金属元素,各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有的分为铁金属和非铁金属两大类,前者系指铁及合金;后者则指除了铁及合金以外的金属元素。有的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两大类,二有色金属则是指除了铁铬锰三种金属以外的金属。一、 建国前的历史回顾中国近代钢铁工业起源于1890 年清朝湖广总督张之洞兴建的第一个近代钢铁厂汉阳铁厂,后来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合并改组为汉冶萍煤铁厂矿有限公司(简称汉冶萍公司) 。它是近代中国最大的钢铁煤联营企业,采用近代技术共生产铁矿石1 400 多万t ,生铁240 多万t ,钢60 多万t ,拥有3 万名钢铁和采掘工人,培训了一批技术人员。汉冶萍公司从1890 年(光绪十六年)

3、 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汉冶铁厂起,至1948 年(民国37 年)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组成汉冶萍公司资产清理委员会接收公司总事务时止,历时58 年。二、改革开放前的曲折历程(一) 依靠群众,迅速恢复生产旧中国钢的年产量,最高时未突破100 万t 。解放初期勉强能够修复生产的只有7 座高炉、12座平炉、22 座小电炉。但是全国钢铁职工以鞍钢炼铁厂老工人孟泰为榜样,发扬主人翁精神,开展合理化建议活动及技术革新等一系列的群众运动,短短3 年时间,钢铁工业就全面恢复了生产。1952 年,全国生铁产量193 万t ,钢135t ,钢材113万t ,全面超过解放前的历史最高水平。在恢复生产的同时,党中央、国务

4、院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决定在苏联援助下在全国的工业中新建156项重点工程,作出了“把基本建设放在工业建设的首要地位”的战略决策,为以较快的速度提高生产能力指引了方向。经过大规模建设,形成了鞍钢、武钢、包钢鼎足而立的新局面。同时,生产也有了较大发展。1957 年钢产量达到535 万t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赢得了5 年中平均每年递增32 %的高速度。(二) 克服国内外困难,经过调整,继续前进1958 年开始了“大跃进”,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和原苏联的背信弃义,一度给钢铁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1960 年冬党中央适时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钢铁

5、工业在指导思想上实行了重大的战略转变,首先转到为国民经济,特别是为农业、轻工业服务的轨道上来。同时,大幅度压缩钢铁生产建设指标,对部分条件差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把领导的注意力转向高质量、扩大品种、降低消耗、注重经济效果方面来;并对参差不齐的生产能力进行填平补齐。在企业管理上,总结了过去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贯彻工业七十条,开展行之有效的经济活动分析,使大部分企业的面貌迅速改观。三、改革开放后的稳步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14 年,是我国冶金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14 年。冶金战线的广大干部和职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兢

6、兢业业,艰苦奋斗,使我国钢铁工业在建国以来所创建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速度钢产量由1978 年的3 178 万t ,增长到1992年的近8 093 万t ,平均增钢340 万t 。工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2 6 6 . 3 9亿元,增加到1 9 9 2年的2 230. 9 亿元,平均每年增加140. 32 亿元。1978年全行业实现利税50 亿元,1992 增加到约280亿元,增长近4. 6 倍。年上交利税1 453 亿元,相当于同期实现利税的70 % ,对国家作出了很大贡献。(二) 企业组织结构初步调整改革开放以来,一批现有钢铁企业通过及时改造

7、和扩建增加了生产能力,使我国年产100 万t钢以上的企业由12 家增加到17 家; 年产50100 万t 钢的企业由2 家增加到21 家。到1992年,年产50 万t 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80 %左右;年产100 万t 以上钢铁企业的钢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65 %左右。大中型钢铁企业增多,为以后组织结构进一步向大规模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三) 工艺技术结构发生变化19781992 年,氧气转炉钢从34. 4 %上升到60. 7 %以上;工艺技术落后的平炉钢由35 %下降到17 %;连铸比从3. 5 %上升到30 %;连铸钢生产能力由1978 年的350 万t ,上升到1992 年的

8、近3 000 万t 。首钢、鞍钢、武钢等一大批企业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技术改造。宝钢一、二期工程和天津无缝钢管公司的建成,使我国有了当代水平的冶炼、轧钢装备。14 年来淘汰了一批平炉、侧吹转炉和落后轧机,改造和新建了一批大型高炉、中小型氧气顶吹转炉、连铸机、中厚板轧机、无缝管轧机、高速线材轧机及大中型矿山。(四) 产品结构初步改善,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供需矛盾突出的板、管、带材产量,从1978 年的710 万t ,上升到1992 年的2 501. 6 万t ,占钢材总量的比率由32 %上升到37. 37 %。产品质量水平有所提高,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生产的钢材,达到总量的60 %左右,产品质量水

9、平有所提高。第一,投资结构发生变化。“七五”以来,钢铁工业投资走向多元化,实行谁投资谁受益,利用外资、地方自筹、企业自筹资金所占比率逐年增加。14 年来利用外资60 多亿美元,加快了企业改造和建设的步伐。地方钢铁企业生产的钢1978 年只有419 万t ,1992 年达2 300 万t ,占全国钢产量的比率由13 %上升到28 %。第二,体制改革调动企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我国钢铁行业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企业只能是单纯的生产型, 而不是生产经营型。1985 年初国务院决定,钢铁产品开始实行价格双轨制。企业实际销售钢材中,国家定价的比率由1984 年的几乎100 % ,下降到1992 年全

10、行业平均不足40 %。“七五”期间,90 %以上的大中型钢铁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八五”以来,多数企业继续完善承包制,同时在部分企业实行了“利税分流”和股份制试点。通过体制改革调动了企业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企业内部通过实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调动了广大职工当家作主、发展生产的积极性,对钢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四、展望钢铁冶金行业 在持续多年高位增长后,国内钢铁常量增长显著放缓,出口短期反弹迅猛,市场价格宽幅震荡,冲高回落明显,利润增幅同比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优于市场需求放缓,下半年国内钢铁行业深幅调整,这是全球经济发展失衡。中国金鸡调整的反映。2010年,钢铁行业面临的国内外心事更加严峻,钢铁雪球增长进一步放缓,市场将维持弱势平衡格局。钢铁价格将在市场弱势平衡中继续下跌,但是跌势将较为平缓,行业效益低速增长,随着钢铁产能的释放和需求增量的减少,市场竞争会日益激烈,兼并重组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旋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冶金工业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