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5105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专项训练(一)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买 馒 头林清玄家后面市场里的馒头摊,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每天下午四点,馒头开笼的时间,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等候着山东老乡把蒸笼掀开。掀开馒头的那一刻最感人,白色的烟雾阵阵浮出,馒头或者说是麦子的香味就随烟四溢了。差不多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不管是馒头、花卷、包子就全卖光了,那山东老乡就会扯开嗓门说:“各位老乡!今天的馒头全卖光了,明天清早,谢谢各位捧场。”买到馒头的人欢天喜地地走了。没买到馒头的人失望无比地也走了。山东老乡把蒸笼叠好,覆上白布,收摊了。我曾问过他,生意如

2、此之好,为什么不多做一些馒头卖呢?他说:“俺的馒头全是手工制造,卖这几笼已经忙到顶点了,而且,赚那么多钱干什么?钱只要够用就好。”我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个黑麦馒头,细细品尝,感觉到在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有时候,我会端详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也有学生,也有西装笔挺的白领阶级。有几次,我看到一位在街头拾荒的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这么多生活完全不同的人,没有分别地在吃着同一个摊子的馒头,使我生起一种奇异之感: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因角色不同而过着相异的生活,当生活还原到一个基本的状态,所有的人的生活又是多么相似:诞生、吃喝、

3、成长、老去,走过人生之路。我们也皆能品尝一个馒头如品尝人生之味,只是或深或浅,有的粗糙,有的细腻。我们对人生也会有各自的体验,只是或广或窄,有的清明,有的浑沌。但不论如何,生活的本身是值得庆喜的吧!就像馒头摊的山东人,他在战乱中度过半生,漂泊到这小岛上卖馒头,这种人生之旅并不是他少年时代的期望,其中有许多悲苦与无奈。可是看他经历这么多沧桑,每天开蒸笼时,却有着欢喜的表情,有活力的姿势,像白色的烟雾,麦香四溢。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生命的潜能不论在何时何地都是热气腾腾的,这是多么的好!多么的值得感恩!1. 通读全文,你认为作者“只要有空,也会到市场去排队”买山

4、东老乡的馒头的原因是什么?请分点概述。2. “(那些来排队买馒头的人)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是小贩或工人,有一次,我还看到在市场乞讨的乞丐,也来排队买馒头。”这些内容从全文结构看有什么作用?3. 作者为什么说“每天看年近七旬的老人开蒸笼时,我就看见了生命的庆喜与热望”?4. 林清玄的文章常含有哲理,请探究本文中体现的生活哲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酒 婆冯骥才首善街有家最低等的小酒馆。不插幌子,不挂字号,连座位也没有;柜台上不卖菜,单摆一缸酒。来喝酒的,都是扛活拉车卖苦力的底层人。这酒馆只卖一种叫“炮打灯”的酒。这酒价钱贱,不讲余味,只讲冲劲,进嘴非得赶紧咽,不然烧烂了舌头。可一落

5、进肚里,马上一股劲“腾”地蹿上来,直撞脑袋。好酒应是温厚绵长,绝不上头。但穷汉子们挣一天命,筋酸骨乏,心里憋闷,不就为了花钱不多,马上来劲,晕头涨脑地洒脱放纵放纵吗?要说最洒脱的,还得数酒婆。天天下晌,这老婆子一准来到小酒馆,衣衫破烂,像叫花子;头发乱,脸色黯,没人说清她啥长相,更没人知道她叫什么,却都知道她是这小酒馆的头号酒鬼,尊称酒婆。她一进门,照例打怀里摸出个四四方方小布包,打开布包,里头是个报纸包;打开报纸包,又是个绵纸包,好像里头包着一个翡翠别针;再打开绵纸包,原来只是两角钱!她拿钱撂在柜台上,老板照例把多半碗“炮打灯”递过去,她接过酒碗,举手扬脖,碗底一翻,酒便直落肚中,好像倒进酒

6、桶。待这婆子两脚一出门坎,就像在地上划天书了。她一路东倒西歪向北去。走出一百多步远的地界,是个十字路口,车来车往,常常出事。您还甭为这婆子揪心,瞧她烂醉如泥,可每次将到路口,一准是“噔”地一下,醒过来了!竟像常人一般,不带半点醉意,好端端地穿街而过。她天天这样,从无闪失。首善街上人家,最爱瞧酒婆这醉醺醺的几步,上摆下摇,左歪右斜,悠悠旋转乐陶陶,看似风摆荷叶一般;逢到雨天,雨点淋身,便像一张慢慢旋动的大伞了但是,为什么酒婆一到路口就醉意全消呢?原来,老板人奸,往酒里掺水。酒鬼们一清二楚,但谁也不肯把这层纸捅破,喝美了也就算了。老板人近六十,没儿没女,八成要绝后。可一日,老板娘爱酸爱辣,居然有喜

7、了!老板给佛爷叩头时,动了良心,发誓今后老实做人,再不往酒里掺水了。就是这日,酒婆来到小酒馆,照例还是掏出包儿来,层层打开,花钱买酒,举手扬脖,把改假为真的“炮打灯”倒进肚里真货就是真货。这次酒婆还没出屋,人就转悠起来了。而且今儿她一路上摇晃得分外好看,上身左摇,下身右摇,愈转愈疾,初时像风中的大鹏鸟,后来竟像一个黑黑的大漩涡!首善街的人看得惊奇,也看得纳闷,不等多想,酒婆已到路口,竟然没有酒醒,破天荒头一遭转悠到马路上。下边的惨事就甭提了自此,酒婆在这条街上绝了迹。小酒馆里的人们却不时念叨起她来,说她才算真正够格的酒鬼。她喝酒不就菜,向例一饮而尽,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

8、,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老板听着,忽然想到,酒婆出事那日,不正是自己不往酒里掺假的那天吗?原来祸根竟在自己身上!他便别扭开了,心想这人间的道理真是说不清了。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选自俗世奇人,有改动)1. “首善街”的“首善”有什么深意?2. 根据全文相关情节,分析酒婆是一个怎样的人。3. 小说极力描写酒婆的醉态有什么作用?4. 小说借酒婆的故事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作者的情感取向如何?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温暖城市的细节师 闻 我有一位同乡朋友在香港工作,今夏因为患了严重的胃病,他的父亲从杭州赶到香港来看望他。香港

9、的天气很热,而他家的旧空调坏了,于是从商场订购了一台,让安装工人来安装。朋友的父亲到香港时,正赶上工人到家。 朋友住在十二楼,这是一座老旧的楼房。他的父亲发现,工人们背上许多铜管,足足有五六十米长。老人家不知道这些铜管是干什么用的。朋友说,使用空调的时候,会产生滴水现象,有时候空调滴水还流到了楼道上。为了防止空调水再流到楼道上,他决定引水到楼下的排污管里。 老父亲听了,大惑不解。空调完全可以用胶管,为何要选用价格昂贵的铜管?再说,这房子只是租住的。朋友说,如果选用胶管,那么短短几年就需要更换,而选用铜管,却可以几年至十几年不需要进行更换了。这样,以后住进来的人,就不会因为空调水的问题烦恼了。

10、朋友的父亲回杭之后,说他的儿子买空调配件的钱,可以购两台空调主机,大家听了,觉得不可思议。 朋友在香港才住了六年,但他的行为习惯却被香港这座城市影响了。虽然朋友仍然是一个打工仔,但他身上,却看不到一个小市民的任何影子。 几年前,一个朋友到香港游玩,入住在一家宾馆。她想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但手机没电了。她从宾馆出来寻找投币电话,但不知哪里才有。宾馆大门口的门僮向她指了路,但投币电话就是不通。她无奈往回走,到了门口,那门僮问她电话有没有打通。她摇摇头。门僮拿出了自己的手机,借给她使用。她有些不好意思,另外有一些担心,这门僮会不会借机向她收取费用。门僮似乎看出了她的担心,解释说,他的手机费用是包月的

11、,他每个月的费用都有余。她于是放心地拿过来打了一个电话,当她把手机还给门僮,准备走的时候,门僮突然说:“小姐,请等一下。”她心里想,难道这门僮食言了?她有了挨宰的心理准备。只见门僮把手机拿到她的眼前,指着上面一个号码,说:“你看,这是你刚才拨打的号码,我把它删了。”说完,门僮按下删除键。 她大感意外,没想到一个门僮竟然这样善解人意,尊重别人。 细节是魔鬼,认识一座城市是困难的,但有了细节,一切都迎刃而解了。(摘自中外文摘2009年第7期,有改动)1. 父亲和杭州的人为什么对朋友选用铜管“觉得不可思议”?2. 第段对表现人物形象有怎样的作用?3. 第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对情节的发展有什

12、么作用?4. 文章题为“温暖城市的细节”,请联系全文,简要谈谈你对“温暖”和“细节”的理解。【参考答案】一、 1. 老乡做的山东大馒头非常地道,饱满结实,有浓烈的麦香;老乡诚实信用,馒头是手工制造,凭手艺挣钱;老乡乐观知足的精神风貌。2. 强调老乡卖的馒头的确好吃,吸引了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排队购买。与上文“闻名而来的人就会在馒头摊前排队”相照应,引起下文作者的“奇异之感”。3. 因为老乡经历人生沧桑,有许多悲苦与无奈。但在打开蒸笼时表现出欢喜和活力,让作者看到了老人身上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生命表现出的潜能。4. (老乡的经历)人生会经历沧桑,但要乐观,并懂得知足、感恩。(作者细品馒头)只要

13、认真体会、感受,平淡的生活里也别有滋味。(人们排队买馒头)角色不同,生活相异,但生活基本的状态是相似的。二、 1. “首善街”名为“首善”,实际上酒馆老板卖假酒,喝酒的下层人明知却不揭穿,表达了反讽的意味。2. 她的长相、“没人知道她叫什么” 、拿钱时的动作等,说明她是一个穷困、地位低微的人。而“不贪解馋,只求酒劲。在酒馆既不多事,也无闲话,交钱喝酒,喝完就走,从来没赊过账”说明她虽嗜酒却很老实本分。她最后因为老板换了真酒而“出事”,是一个可怜的下层小人物。3. 强调“炮打灯”酒劲足,马上来劲;穷人醉后的“洒脱”“乐陶陶”与醉前的寒酸形成对比,表现穷人只有醉后才能有片刻的“洒脱”的悲哀。酒婆喝

14、真酒后“分外好看”的醉态与她的“出事”形成对比,使小说的悲剧意味更浓。4.社会现实:酒馆老板几十年拿假酒骗人;下层劳动者贫穷、郁闷、麻木,但又习惯于在虚假中生活。情感取向:对酒馆老板用假酒骗人的批判;对下层劳动人民只能在酒后获得洒脱的同情和对他们习惯于“假酒”的麻木的痛恨;对酒婆不幸遭遇的伤感。三、 1. 铜管价格昂贵,完全可以用便宜的胶管代替,房子是租住的,没有必要选用耐用的材料。2. 揭示了朋友选择铜管的原因:行为习惯会受到城市风尚的影响,受到影响的朋友尽管地位低微,但身上没有了做事只从眼前利益、个人利益出发的小市民的影子。3. 心理描写。写出了朋友的戒备心理,与门僮的做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故事情节出现了波澜;给后文写朋友的“大感意外”做铺垫。4. “温暖”既指香港是座温暖的城市,也指香港两个小人物所做的事情令人感到温暖。“细节”指两个小人物做的事情很小,却以小见大,让人认识到了香港的城市风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