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4982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DF 页数:7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三年全】 精整理.pdf(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上海高中政治知识点归纳 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高一思想政治基本知识 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前言:我们的经济生活 1经济生活包括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 经济生活需要有各种生活资料。吃、喝、住、穿、用等方面需要的生活资料,是人利 用自然资源和劳动工具通过劳动生产出来的。 生产是经济活动的基础。 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 能停止生产, 否则, 便不能存在。 交换是经济活动的流通过程。 分配是经济活动的中间环节。 消费是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一切经济活动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而进行 的。 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这个网络之中,人与人之间发生了各种各样的经济关系,形

2、 成各种各样的经济活动。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经济建 设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而决不能偏离这个中心。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建设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我国的一切建设事业,都必 须有雄厚的物质基础。无论是国家的富 强,民族的振兴,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是对外开放,让我们真正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 都离不开雄厚的物质基础。构筑坚实的物质基础,主要靠经济建设。如果离开了经济建设这 个中心,我们的建设事业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何时候都 不能动摇,不能放松。 3以经济建设

3、为中心促进生产力发展 (1)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立足我国经济不发达的现实条件,顺应世界经济迅 速发展的时代潮流,不断开拓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新途径,迅速提高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增强 我国的综合国力。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集中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聚精会神搞建设,一 心一意谋发展。 (3)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快速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发 展与创新,既是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又有力地促进我国生产力水平的全面提高。 4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说明,坚持进一步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以人为本,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

4、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1)以人为本,就是把实现人民的愿望、满足人民的需要、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 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进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实现 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3)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 相协调。 (4)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 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5我国

5、人民生活在 2000 年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2 到 2000 年,我国人民生活总津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 碑。但是,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主要是就经济目标来说的。总体上的小康只 能说是剐跨过小康的门槛,还偏重于物质消费,不能更多地注重精神消费;还偏重于生存消 费,不能更多地满足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总体上的小康是一个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均衡的 小康。 62020 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到 2020 年时,我国将会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 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届时社会生产力、国内生产总值将发展到一个新 的水平;国家

6、的综合国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将显著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进一步完善;我 国人均 GDP 将超过 3000 美元,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宽裕;全国将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将加快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民族地区的发 展,体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原则。 在实现经济目标、追求物质文明的丽时,还要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 态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社会全面进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7学习和运用经济知识,用“经济眼光”分析问题 所谓“经济眼光”就是观察问题、 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都要从经济上进行分析, 要有 “经 济头脑” 。我们不仅要学会看经济背景,而且要学习算

7、经济帐,还要懂得经济法规。 学习贯彻十七大有关精神 1、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露协凋可持续,收 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十七大报告明确要求: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 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遣到二 00 二年比二 000 年翻两番。 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第一课:发展经济与改善生活- - 1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1)社会的存在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在人娄社会的数百万年历史中,不管是漫长的史 前时期,还是迄今为止数千年的文明时期,其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类的社会生产。通过社会生 产,自然界的许多物质材料发生了

8、变化,成为适合人类衣、食、住、行所需的各种物质生活 资料。如果没有这种生产活动,人类社会本身将不复存在。因此,社会生产是社会存在的基 础。 (2)社会发展也要以社会生产为基础。只有当一个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不仅能满足其成员 的衣、食、住、行等经济生活需求,而且还有较多剩余的时候,人们才可能有物质基础和闲 暇时间,去从事经济活动以外的其它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文化艺术活动、体育竞技活动, 还是参政议政的政治活动, 都要以生产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 社会经济生活的变 动以及由此引起的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变动,使整个社会逐渐地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 因此,社会生产又是一个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基础。

9、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着两个方面的关系: 一个方面是人同自然界的关系, 表现为人类 改造和利用自然的能力, 这就是生产力; 另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即在社会 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过程中发生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互相联系,密不可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选择什么样的生产 关系,不是人们随心所欲的结果,而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2)生产关系形成后,它又会反作用于生产力。一种生产关系如果能调动人们进行经济 3 活动的积极性, 它就会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当一种生产关系或者其中的有些环 节压抑了人们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时,

10、它就会束缚和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这时候,它就需要作 变革或调整了。 3构成社会生产的基本要素 (1)劳动者的劳动。劳动者的劳动是社会生产赖以进行的最基本、最活跃的要素。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生产条件怎样变化,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的劳动始终是不可缺少 的基本性要素。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财富创造的数量和质量。 (2)以土地为代表的自然资源。它包括土地、水源、森林、矿藏等在内的自然资源。 土地是社会生产不可或缺的自然要素在内的任何一个行业和部门, 其生产必须管助于土地才 能进行。社会生产的一切物质实体,都可以追溯到土地。土地要素具有不可再生性特征。 (3)资本。在现代社会生产中,资本是一种必

11、不可少的基本要素。资本通常有货币形态、 实物形态和商品形态。 (4)经营管理。在现代社会生产中,劳动、土地、资本等要素的作用,不会自动发挥出 来,必须有另一种生产要素对它们进行组织、联结和整合,才可能发挥它们的合力作用。这 种对其他要素起组织、 联结、 整合作用的要素, 就是经营管理。 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水平如何, 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生产的总体水平和质量。因而,经营管理也是 现代社会生产的一个基本要素。 (5)科学技术。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量。科技进步对 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表现在:第一,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 化,大幅度

12、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约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有限的自然资源得到更台 理的利用,并使产品的质量更高,性能更优。第三,促进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平衡、协调,实 现清洁生产, 使经济增长可持续地进行。 科技进步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突出, 充分说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劳动、土地、资本、经营管理、科学技术等要素,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各有自己独特的地 位和作用,缺一不可。其中,劳动、土地、资本这三类要素看得见,摸得着,被称为实体性 要素;经营管理是联结性要素;科学技术是渗透性要素。各种生产要素只有合理地搭配组合 在一起,才能进行现实的和有效的社会生产。 4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国民经济信息化 在新世纪

13、新阶段,我国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 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是:(1)科技含量高;(2)经济效益好;(3)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 染少;(4)人力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发挥。 在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上,国民经济信息化与工业化交融在一起。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其本身也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一个标志。 所谓信息化,就是在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学技术等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广 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现代化的过程。 5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密不可分。首先,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物质基础。信息基设施的 建设、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14、、信息产业的发展,都以工业化的成果为基础;其次,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信息化为我国高起点加速工业化提供了可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我国完 成工业化任务,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总之,只有坚持以信息化 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才能真正加快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信息化与工 业化之间的联动和相互促进,是中国最终完成工业化、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6经济增长统计指标:GDP 4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 为一年)所生产的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值总和。一个国家的 GDP,称为国内生产总值;一个 地区的 GDP,称为地区

15、生产总值。 GDP 是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一国(或地区)GDP 的总量,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经济实力 和市场规模, 而人均 GDP 则反映一国(或地区)人们的富裕程度。 通过统计国民经济各部门创 造的价值在 GDP 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还能反映出一国(或地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和发 展趋势。 当然,GDP 这一统计指标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但是,在人们还没有寻找到一个 更好的并且很成熟的统计指标之前,GDP 仍然有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7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经济增长的根本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保证社会成员享有充分的福利和得到全面的发展。

16、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生活, 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实现共同富裕, 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生产的根本目的。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要使每一经济主体的行为纳入社会生产目的的轨道。 (2)要让政府部门的管理与决策更科学化、规范化。 (3)要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的协调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的成果。 (4)要通过积累来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保证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8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离不开社会积累 (1)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离开了积累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积累就 是指把新创造的财富中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准备和物质准备的过程。 有了积累,才会有条件去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有工作和有收入;才会有条件去建立更 多的学校、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