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

上传人:y****8 文档编号:137243945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56 大小:1.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颈椎病课件PPT幻灯片(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颈椎病的护理 icu 金芳,有横突孔:关节突关节面呈水平面。 钩椎关节:由钩椎体(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的突起)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缘相接形成。,概述,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如颈肩及上肢的麻痛、肌肉萎缩、甚至发生四肢瘫痪。有人可表现为头晕、猝倒等,是最近20多年来才逐渐得到全面认识的疾病。,颈椎病的病因学,一、颈椎的退行性变 二、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三、慢性劳损 四、颈椎的先天性畸形,(一)椎间盘变性 (二)韧带-椎间盘间隙的出现与血肿形成 (三)椎体边缘骨刺形成 (四)颈椎其他部位的退变 (五)椎管矢状径及容积减小 颈椎退行性改变是颈椎病发

2、病的主要原因,其中椎间盘的退变尤为重要,是颈椎诸结构退变的首发因素。,一、颈椎退行性变化的演化过程,早期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及椎节松动阶段。 中期阶段:椎间盘变性,髓核突(脱)出阶段。 晚期阶段:骨刺形成(骨质增生)阶段。,二、相邻重要组织的继发性改变,1脊神经根 由于钩椎关节及椎体侧后缘之骨刺或关节不稳或突(脱)出之髓核(以侧后型为多)等,一旦形成长期压迫即有可能出现病变。 2脊髓 其变化多较复杂,除了突出之髓核和骨赘直接对其形成压迫外,椎体间关节的前后滑动所造成的“嵌挟”,尤其是在伴有椎管狭窄甚至同时有黄韧带肥厚、内陷的病例,更易引起脊髓的病理改变。 3椎动脉 在判定椎动脉的病理改变之前,

3、必须对患者全身的血管状态加以了解,以除外由于全身血管硬化、粥状化所产生的局部表现。,颈椎病的临床表现,颈型,发病年龄 :以青壮年者为多高发年龄段:3040岁 发病时间 :除晨起时多见(与枕头较高或睡眠姿势不当有关)外,亦常常见于长时间低头工作或学习后。 常见症状: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X线片:颈椎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1)压痛点 落枕者则见于肌肉损伤局部,以两侧肩胛内上方处为多见,急性期疼痛剧烈,压之常无法忍受。 (2)肌肉痉挛 扭伤者则可触及伴有明显压痛之条索状肌束 (3)对牵引试验反应 检查者用双手稍许用力将患者头颈部向上牵引起时,颈型者有症状消失或缓解

4、感,落枕者则疼痛加剧。 (4)对封闭疗法反应 用1%普鲁卡因5ml作痛点封闭,颈型者多无显效,扭伤者则症状立即消失或明显缓解。,与落枕的鉴别,神经根型,发病年龄:30-50岁 临床表现: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 压头试验或臂丛牵拉试验阳性 X线片:一般表现为椎节不稳(梯形变),颈椎生理曲线消失,椎间孔狭窄及钩椎增生等异常现象中的一种或数种。 MR成像:椎间盘变性、髓核后突、甚至或突向根管椎管内且大多偏向患侧处病因不同X线平片所见各异,,(1)前斜角肌综合征或“胸廓出口综合征”:臂丛的远侧几根神经根,尤其T1神经根,可在胸廓出口处被挤压在前斜角肌和中斜角

5、肌与第一肋之间。如有颈肋或纤维束带从颈椎,发出,则胸;神经根和锁骨下动脉将被提起而遭压迫。病人有前臂内侧疼痛和感觉消失(颈8或胸1皮区),手部发凉、发白或发紫,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从X线正位片可以见到颈,横突较长,或有颈肋。 (2)肩痛和肩部疾患:下颈段椎间盘综合征常有肩痛、肩部肌肉痉挛、肩的外展活动受限等征象,因此须与肩部疾患鉴别,如肩锁关节炎、肩峰下滑囊炎、肩周炎、同上肌撕裂等。但肩部疾患并无颈痛和阳性X线征象。如仍难于鉴别,可作颈交感神经节阻滞。如“凝肩”由颈椎病引起,则神经节阻滞后,肩即可活动自如。,脊髓型,高发年龄段:40-60岁 锥体束征:为脊髓型颈椎病之主要特点临床上多先从下

6、肢无力、双腿发紧(如缚绑腿)及抬步沉重感等开始,渐而出现足踏棉花、抬步打漂、跛行、易跪倒(或跌倒)、足尖不能离地、步态拙笨及束胸感等症状 。反射障碍植物神经症状(以胃肠心血管泌尿系统为主)排便排尿功能障碍 屈颈试验阳性 X线片: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象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1)脊髓肿瘤:可有颈、肩、枕、臂、手部疼痛或感觉障碍,同侧上肢为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下肢为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鉴别点: 从X线平片上可以看椎间孔增大,椎体或椎弓有破坏。 脊髓造影显示梗阻部呈倒杯状。 (2)枕骨大孔区肿瘤: 鉴别点: 脊髓造影的梗阻较高,造影剂不能进入颅腔。 晚期可有脑压升高,出现眼底水肿等症状。,椎动脉型

7、,高发年龄段:3040岁 临床表现: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偏头痛常因颈部突然旋转时诱发,耳鸣耳聋等迷路症状多伴有交感症状临床上以胃肠、心血管及呼吸症状为多。个别病例可出现Horner氏征。 旋颈试验阳性 X线片:显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增生及椎间孔狭小(斜位片)及椎骨畸形等异常 手术前需行椎动脉造影或数字减影椎动脉造影(DSA) 此型临床上症状复杂,诊断亦较困难,目前尚存在较大争议,交感神经型,高发年龄段:3045岁 临床表现: 头晕、头痛、睡眠差、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易集中; 眼胀、视物不清;耳鸣、耳堵、听力下降;鼻塞、“过敏性鼻炎”,咽部异物感、口干、声带疲劳等; 恶心甚至呕吐、腹胀、腹

8、泻、消化不良、嗳气等; 心悸、胸闷、心率变化、心律失常、血压变化等; 面部或某一肢体多汗、无汗、畏寒或发热。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椎动脉造影阴性,混合型,视原发各型之组合不同,症状与体征有明显之差异,此型症状复杂,故诊断常感困难,在鉴别诊断上应注意。治疗措施需全面考虑,以防顾此失彼,尤应注意此组患者年龄多较大,全身状态欠佳,任何粗暴操作及手术更易发生意外和并发症。本型之预后一般较单一型者为差。,颈椎病的试验检查即物理检查,不需借助仪器,它包括: 1前屈旋颈试验:令患者颈部前屈、嘱其向左右旋转活动。如颈椎处出现疼痛,表明颈椎小关节有退行性变。 2椎间孔挤压试验(压顶试验): 3臂丛牵拉试验:

9、4上肢后伸试验:检查者一手置于健侧肩部起固定作用、另一手握于患者腕部,并使其逐渐向后、外呈伸展状,以增加对颈神经根牵拉,若患肢出现放射痛,表明颈神经根或臂丛有受压或损伤。,颈椎的试验检查,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颈椎病的治疗,对颈椎病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疗法。对于轻型的病例,只要适当休息,用一些消炎止痛药物如消炎痛等即可减轻症状,再辅以针灸、理疗等可以得到良好的疗效。为限制颈部活动,可以佩带颈圈。一般症状在2周1月内可以缓解。如果症状仍明显,则应进行牵引治疗。,坐位牵引:病人坐在橙子上,用四头带固定住下颌及枕部,向上垂直牵引,以体重作为反牵引力,重量可达1020kg,每次1 2小时,每日12次,

10、视病人的反应而增加或减少牵引时间及重量,1月为一疗程。,卧床牵引:用四头带牵引,重量为3kg,每牵引2小时休息1小时,可1日多次。1月为一疗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大多数均可通过牵引得到治愈。牵引疗程结束,症状缓解或减轻,仍需应用颈圈固定。,颈椎病的前路手术 单纯性颈椎椎间盘切除术 颈椎前路椎体间关节植骨融合术 颈椎前路直视下切骨减压术 颈椎病后路手术,(一)单纯性椎间盘切除术,单纯性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是颈椎前路手术诸术式中最为简单的术式,主要用于单纯性髓核后突出症,对髓核脱出者获得理想疗效。 手术适应证 (1)颈椎病 主要是颈椎病早、中期的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或脱出症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或是此型中

11、病程较长影响生活工作者;此外,单纯颈型中个别病例亦可酌情施术。 (2)外伤性急性髓核突(脱)出症 对临床症状较重者可选择手术将其摘除。 (3)椎间隙感染,(二)颈椎前路经皮椎间盘切除与激光气化术,优点:切口小、损伤少、疼痛轻和恢复快。 手术适应证:主要是临床症状典型、经非手术疗法久治无效且经影像学显示髓核突出的部位、形态及程度,并符合临床表现者,对以椎间盘脱出为主,因骨刺及后纵韧带骨化压迫脊髓或脊神经根者不宜选择本术式。,(三)颈椎经皮椎间盘激光气化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of cervical vertebrae,缩写为PLDD)

12、 PLDD是通过激光所产生的能量而将部分或大部椎间隙内髓核气化,减少病变椎间盘的体积和压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其损伤小,手术时间短,可在门诊进行。,颈椎前路椎体间关节植骨融合术,手术适应证 颈椎不稳症 指因椎间盘病变或外伤引起的颈椎椎节松动、位移,并伴有神经刺激症状者;其临床特点是工作或起床后出现症状,卧床或颈部制动后症状则缓解或消失。,凡椎管前方有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并引起脊髓等组织受压而出现症状者均可。 1颈椎病 主要有以下三型: (1)脊髓型颈椎病 多系椎管前方骨性或软骨性致压物所致者。 (2)根型颈椎病 主为椎节髓核突(脱)出或骨赘引起根型者。 (3)混合型颈椎病 以脊髓型+根型(

13、或+椎动脉型)为多,次为吞咽困难型+脊髓型。 2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 主要是对其中的局限型,或范围较小的连续型者。 3颈椎椎体骨折脱位 主要是伤后10周以上的晚期病例适合本术式。 4肿瘤 凡椎体肿瘤压迫脊髓引起不全性瘫痪者,均应及早施术,手术适应证,术前护理 术后护理,颈椎病的护理,心理护理,由于疾病的复杂性、病变部位的特殊性,患者对手术治疗效果期望值较高,容易产生恐惧。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反应,故要针对患者出现大的心理反应进行护理; 向患者介绍科室的医疗特点和优势; 请手术成功的患者现身说法; 向患者讲清治疗原理,术后会出现的问题和处理对策; 注意帮助患者解决生活上的苦难;,术前准备,协

14、助完善辅助检查; 行颈椎后路手术的患者,术前皮肤准备时应剃光头,经前路手术的患者应刮净胡须,需植骨的患者还需备取骨处皮肤(仅指移位取骨)物品准备,颈椎手术患者术后最好睡气垫床,床边常规备置米袋、氧气、气管切开包及吸引装置。,术前训练,床上肢体功能锻炼:主要为上下肢的伸屈,持重上举与手足活动,这有利于术后恢复及增加心搏量而提高术中对出血的耐受力; 床上大小便训练; 俯卧位卧床训练:主要用于颈后路手术,开始每次10-30分钟,2-3次/天,逐渐增加至每次2-4小时; 深呼吸锻炼及有效咳嗽训练;,术前训练,气管、食管推移训练:主要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术前应嘱患者用自己的2-4指在皮外插入切口侧的内脏鞘

15、余血管神经鞘间隙处,持续的向非手术侧推移,注意必须将气管推过中线。开始时每次持续10-20分钟,2-3次/天,逐渐增加至30-60分钟,持续2-3天,体胖颈短的患者应适当延长时间。若患者不能自觉完成,可由护士或家属协助完成,急性水肿期:患者术后1周为急性水肿期,1.术后24小时的观察与处理;颈椎手术在术后24h内的死亡病例较多见,应做到:术后测血压、脉搏、呼吸每30分钟一次,连续6次,病情稳定后酌情。密切注意呼吸情况,注意观察伤口局部渗血、渗液情况等 2.伤口护理应注意伤口敷料及窗口周围的肿胀情况,术后颈部要求制动,要注意伤口的保护,可在颈托里适当垫小毛巾,急性水肿期:患者术后1周为急性水肿期

16、,3.体位护理:正确搬运患者,搬运时应注意保护颈部自然中立位,切忌扭转、过屈、过伸特别是放置植骨块及人工关节的患者,局部有效制动,尤其是在术后24h内,可在颈部两侧放置米袋,佩戴颈托,保持颈部中立位,术后应予平卧,不垫枕头,清醒后即可翻身应小角度转动体位、翻身时保持颈、肩、背纵轴一致,侧卧时垫枕头,急性水肿期:患者术后1周为急性水肿期,4.饮食护理:颈前路术后24-48h可嘱患者多食冷饮、饮食可从流质、半流质、普食逐步过渡 5.应注意保持各种管道的通常畅,观察引流管的颜色、性质及量,严格无菌操作。尤其应加强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防止引流不畅,术后恢复期,1.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 术后早期只要病情许可,应尽早进行功能锻炼。当手术创伤反应期过后,可开始进行一些深呼吸运动,协助患者床上进行四肢远端一些小范围的关节运动,如握拳、足背屈伸等。但对颈椎广泛减压者,尤其是手术涉及颈1.2者在做肢体功能锻炼时,须注意切勿使颈部震动或扭转,以免发生意外。出院后经前路手术取自体骨行椎体融合术者应佩戴颈托3各月,移植异体骨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