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度说课ppt

上传人:go****e 文档编号:137242586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5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溶解度说课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溶解度说课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溶解度说课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溶解度说课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溶解度说课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溶解度说课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溶解度说课ppt(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单元 溶液,课题2 溶解度 第一课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Company Logo,指导思想,新课标指出,要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此,我由生活中糖和盐的溶解性比较引入课题,让学生更容易的进入到课程内容中来。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的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我安排了除了演示实验,还安排了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去体验探究的过程。,Company Log

2、o,Contents,Thank You !,Company Logo,教材分析,本单元分三个课题,这三个课题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课题2时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主要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学生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可以加深对溶解现象的认识。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两点:,Company Logo,Diagram,(一)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Company Logo,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了溶液的形成,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

3、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对生活中的现象虽熟悉却不一定会解释,如家里冲糖水时,加到一定量时就不再溶了等等,所以本节课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引入本课的内容,学生比较感兴趣;再精心设计几个小实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Company Logo,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 。,Company Logo,教学用品、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Company Logo,1.引入主题实验探究:蔗糖和食盐哪个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大?,(1)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一定量溶剂中

4、_(能、不能)无限制的溶解。 (2)在同一条件下蔗糖比食盐的溶解能力_(大、小)。 (3)在不同的水温下,蔗糖和食盐的溶解能力_(能、不能)比较。,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判断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Company Logo,2.步入重点演示实验:饱和、不饱和与浓稀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就是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吗? 2、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吗?,高锰酸钾晶体,饱和食盐水,食盐,熟石灰,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Company Logo,3.突破难点实验探究:,改变溶质 改变溶剂 改变温度,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

5、转化吗?,根据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分组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氯化钠、硝酸钾,Company Logo,4.归纳总结,本节课我们探究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理解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有确定的意义,并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我们还从中获取了哲理性的知识,用于指导我们的学习。,Company Logo,5.巩固应用,Company Logo,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教学设计,我体会到启发探究究教学模式的实施是当前形势下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要求,它打破了传统教育中“一言堂”的被动局面

6、,倡导一种以人为本、注重身心与智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观。 本课中启发探究教学模式在实施策略方面始终围绕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从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到学会从一个现象概括出对一类问题的认识与理解,无不体现了培养人的思维素质和追求新知识的科学精神。,Company Logo,板书设计,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定义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 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溶质是否继续溶解 3.转化,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增加溶剂、升高温度,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