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7237844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5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章节货币与货币制度讲课教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 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 第四节 货币制度,第一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要学习金融,必须先了解货币。在现实社会经济生活中,没有人不知道货币,社会上每一个人、每一家企业,几乎天天都在和货币打交道,但是对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正如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懂得货币问题。,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一、货币的起源 二、 货币的形态,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一、货币

2、的起源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中国的货币起源很早。早在夏代(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贝就成为交换的媒介。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还形成了不同类型的铜铸币,有布币、刀币、圈钱等。,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一)西方经济学家的研究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是从物物交换的角度研究货币起源的。 (一)物物交换:满足“需求的双重巧合”,成本高,效率低; (二)通过媒介的交换货币 。 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二)马克思的研究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必然产物。 1

3、、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 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者是对立的关系;解决这两者矛盾的唯一办法是交换; 通过交换表现商品价值的过程称为“价值形式”,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2、价值形式的发展必然导致货币的产生 。 交换发展过程浓缩为价值形态的演化过程: 简单价值形态扩大价值形态一般价值形态货币形态。,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二、货币的形态 在几千年的岁月中,货币的形态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一)实物货币 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任何实物商品,如果能充当交换媒介与

4、价值尺度功能,则都是实物货币。 牲畜、贝壳、布匹、粮食等都充当过货币。 我国最早的实物货币是贝壳,非洲和印度曾以象牙作为货币,美洲最早的食物货币有烟草和可可豆等。 主要缺点:体积笨重,质量不一,不能分割,携带不便,不易储藏。,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二)金属货币(条块式金属货币、铸币) 指以金属为币材的货币。实际也是一种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最初是以块状流通的。这很不方便。产生了铸币。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 我国最古老的金属货币铜铸币,西方贵金属货币的典型银元和金币 秦国:半两钱,西汉武帝:五铢钱,唐代:通宝钱 优点:价值含量高、易于分割、不易变质;缺点:流通费用高、

5、不便携带、无法适应大宗交易等。,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三)代用货币 它是指代表足值货币执行货币基本职能的货币形态,是纸质货币符号。 其特点是能自由兑换; 代用货币的发行须有十足的金属准备。 优点:容易保管、携带和运送,节省了流通费用;节省了黄金、白银等币材的使用;降低了运送成本与风险 缺点:发行量受到金属准备的限制,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随着金属货币制度的解体,20世纪30年代基本退出了历史舞台。,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四)信用货币 指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 信用货币实质是信用工具,其本身并无内在价值。 特征 1、完全脱离了与贵金属的

6、联系,不代表任何贵金属,也不会兑换成贵金属。 2、主要形态是纸制货币纸币。其具体形式有:现金货币和存款货币。 3、其信用保证是国家信用与银行信用。 4、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五)电子货币 指电子计算机系统存储和处理的存款。,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货币必须满足的要求: 1、易于标准化 2、被普遍接受 3、易于分割 4、易于携带 5、不易变质,第一节 货币的起源和形态,讨论:哪些商品可充当货币? 讨论: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一、五分法 二、四分法 三、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一、五分法 马克思

7、阐述了货币的五个职能。 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指用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其作用是实现商品的价值。 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而贮藏或保存起来。 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运动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的转移时,就执行着支付手段的职能。 世界货币指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它是价值表现和实现的国际化。,价值尺度: 观念货币 思考: 价值是什么?,流通手段: 真实货币,贮藏手段: 是不是只有金属货币才存在此种职能?,世界货币: 钱可以陪你周游世界,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二、四分法 该观点认为,世界货

8、币不是货币的独立职能。世界货币只是货币的一种形态或种类。换言之,世界货币的职能只是前四个职能在世界市场的延伸,它只是前四个职能的作用范围的扩大,因此,世界市场上的交换与国内市场上的交换,是区域不同而实质相同的交换。不管是一国货币,还是世界货币,都无非是在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四种职能。,第二节 货币的职能,三、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 货币必须首先完成价值尺度的职能,才能进而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只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发展了,才会出现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职能的产生,不仅是流通手段职能发展的结果,而且是以贮藏手段职能的存在为前提。而世界货币的职能,则显然是以货币的

9、前四个职能在国内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货币的定义 二、货币层次的划分,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一、货币的定义 (一)货币在日常生活中的种种涵义 其主要代表性涵义有三种: 其一,常指通货。 其二,把货币看成是财富。 其三,把货币等同于收入。,你认为什么是货币呢?,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二) 西方经济学中常见的货币定义 凡是在商品与劳务交易和债务清偿中,可作为交易媒介与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手段就是货币。,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三)马克思的货币定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这个定义包括以下含义: (1)货币是商品。 (2

10、)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4)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二、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层次的划分是针对信用货币而言的。信用货币作为一个金融经济的基础范畴,需要对其外延进行界定。,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一)划分依据 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分,(二)具体划分 我国的划分 M0=流通中现金 M1= 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 M2= M1+企业定期存款+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存款 M1 :狭义货币,M2:广义货币,M2与 M1之差为准货币,第三节 货币层次的划

11、分,美国的划分 M1=流通中通货+所有存款机构的支票性存款 M2= M1+小额定期存款(10万美元以下)+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隔夜回购协议 M3 =M2 +大额定期存款+定期回购协议 L= M3+其他短期流动性资产,第四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第四节 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的概念 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与组织形式。,第四节 货币制度,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一)货币材料的确定 规定币材就是确定用何种材料作货币。确定的货币材料不同,就有不同的货币制度。现代货币制度无币材之规定。,第四节 货币制度,(二)货币单

12、位的确定 确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单位货币“值” 最初的货币单位同衡量商品使用价值的自然单位是统一的。后来,价格单位与自然单位逐渐分离了。 货币单位更重要的是确定币值 。 货币购买力:指价格的倒数。 货币购买力是对所有商品而言的,所以它不是某一种商品的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价格的倒数。,第四节 货币制度,(三)本位币、辅币的铸造、发行及偿付能力 1、本位币 本位币是一国法定的作为价格标准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计价结算货币。金属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并可自由铸造。 现代货币制度下,本位币具有无限法偿但由国家垄断制造。,第四节 货币制度,自由铸造:是指公民有权把经法令确定的货币金属送到国家的造

13、币厂铸成铸币,公民有权把铸币熔化,但却严格禁止私自铸造。其意义在于可以使铸币价值与其所包含的金属价值保持一致。 铸币税:朝廷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铸币并强制百姓按铸币面值接受,丛中形成的财政收入称为铸币税。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第四节 货币制度,2、辅币 指本位币以下的小额通货,供零星交易与找零之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具有有限法偿并限制铸造。 现代货币制度下,辅币限制铸造但法偿能力取决于一国的法律规定。,货币制度的演进,第四节 货币制度,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银本位制 含义:以白银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 特点:银币是本位币,具有无限的法偿能力;银

14、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银(银币)可自由输出入银币的面值与其所含的白银价值相等,第四节 货币制度,退出:银本位制历史最为悠久,盛行于1619世纪,但是,银本位制的主要缺陷,一是白银的价值相对较小,二是白银价值不稳定。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范围与规模的扩大,用白银这种价值较低的货币进行支付,就产生很多不便,从19世纪开始,许多国家开始实行金本位制。到了20世纪初,除了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少数经济落后的国家仍实行银本位制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放弃了这种货币制度,第四节 货币制度,(二)金银复本位制 含义:以金银为币材、金币和银币都是本位币的币制。 特点: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金

15、银两种货币都可以银币可自由铸造,自由熔化,自由兑换;两种货币都可以自由输出入 类型:平行本位制(按实际比价流通);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跛行本位制(按法定比价流通,但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得自由铸造)。,第四节 货币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缺陷。因为货币是衡量价值的标准,如果使用双重价值标准,必然引起市场混乱,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称为“格雷欣法则”。 “格雷欣法则”: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值固定的通货时,实际价值较高的货币(良币)会被收藏,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劣币)则会充斥市场,最终将完全良币逐出市场。,第四节 货币制度,退出

16、: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率先宣布实行金本位制,其后其他欧洲国家如德国、比利时、法国纷纷效仿。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行了金本位制。,第四节 货币制度,(三)金本位制 按兑换黄金的形式,金本位制又可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金币本位制:指以金币作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是早期的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和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的货币制度。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规定金币为本位货币,但国内并不铸造、使用和流通金币,国内只流通价值符号即纸币,但不能兑换金币或金块,只能购买外汇,即居民可按比价以本币兑换外币,再用外币兑换黄金。,第四节 货币制度,金币本位制 是一种稳定的货币制度,极大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1816年实行,其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行,到1914年一战爆发终止,金币本位制盛行100多年,被称为“货币的黄金时代”。一战开始后,为适应战争需要,各国纷纷禁止黄金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自由输入与输出,这样,金币本位制便让位于以纸币形式流通的金块本位制。,第四节 货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