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

上传人:1516****951 文档编号:137237378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第I卷 (选择题 共60分)1、 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朱熹小时候就问其父亲“天上有何物”,波普尔八岁时就在思考“空间是无限的还是有限的”。这些人后来成为大思想家与他们从小善于思考不无关系。这说明 ( )A.哲学源于人们对自然万物的惊讶 B.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C.在一定意义上讲,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现存的东西提出质疑2人生在平淡中寻找幸福,在细微中品味幸福,在孤独中守望幸福,在遗忘中怀念幸

2、福。幸福的生活需要哲学的指引,这是因为( )A哲学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人生B哲学是哲学家对自己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真正的哲学就是生活本身3.哲学是( )A.科学之科学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关于人生本质和规律的科学知识 D.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总和4.下列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方法论决定世界观 B.世界观和方法论互相决定C.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D.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相对独立性5.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B.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B.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问题 D.从主观出发和从客观出发的问题6.下列关于物质和意

3、识的关系的表达正确的是( )A.物质是本原,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是本原,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和意识互为前提 D.物质和意识都是世界的本原7.哲学的基本派别是( )A.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主观主义和唯物主义 D.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8.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 )A. 物质 B.意识 C.客观事物 D.客观存在9.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这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0. 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 ) A眼开则花明,眼

4、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C神灵天意决定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D物是观念的集合11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他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除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来自上帝的“第一推动力”。牛顿的这一观点属于 ( )A辩证唯物主义 B唯心主义C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12.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C.彻底唯心主义和不彻底唯心主义 D.自然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13. 下列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理主动静”、“理生万

5、物” “我思故我在 ” “气者,理之依也”存在即是被感知 “ 心想事成,万事如意”A B C D 14.恩格斯指出:“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这说明 ( )A.哲学推动时代步伐,决定历史进程 B.任何哲学都对社会变革起积极作用C.反映时代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对社会变革起巨大作用D. 德国古典哲学的产生,开启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1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新民主主义文化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毛泽东思想 16.恩格斯指出:“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

6、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这一论述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是 ( )C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B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C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17.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这里所说的“物质”是指( )A. 各种各样的具体事物 B.除意识以外的一切有形实体C.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D.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日月星辰 马克思主义 动植物 工作计划A. B. C. D. 19.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过程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 )C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 B人类产生

7、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 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0.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 )A. 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 B.人类社会的变化和发展C.客观事物上升的、向前的、进步的变化趋势D.宇宙中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的观点 ( )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承认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肯定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D.夸大了物质运动的绝对性22英国哲学家毕尔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其观点是 ( )A.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B.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C.离开意识谈物质的不可知论D.离开物质谈意识的精神万能论23

8、.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水往低处流 太阳东升西落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年四季交替A. B. C. D. 24. “揠苗助长”的典故给我们的启示是 ( )A办事情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B办事情必须遵循客观规律C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D要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25.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 )A.人脑的机能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C.物质的产物 D.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26. 对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表述,最准确、最完整的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D物质和意识相互决定,相互转化27.实践的特点是( )实践

9、具有客观物质性 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实践具有客观实在性A. B. C. D. 28下列观点包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有 ( ) 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百闻不如一见 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A B C D29.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 )A.无条件性 B. 客观性C.具体性 D.主观性30. 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 对同一个确定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 B C D

10、第卷 (非选择题 共40分)3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0分)32.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马寅初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应当实行计划生育。然而这一观点在那时却遭到批判。随着我国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在1962年到1972年的十年间,累计出生了3亿人。由于人口增长过快,20世纪70年代我国开始大规模提倡计划生育。进入21世纪,我国已成功实现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性转变。(14分)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的?(14分)33. 材料:由于某市片面追求经济发展,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致使该市环境恶化,酸雨率

11、比上年上升49.7%。酸雨的破坏力极大:通过食物链使汞、铅等重金属进入人体,诱发癌症和老年痴呆,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也有极大的腐蚀;东莞市政府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条件加大安全预防性,提高灾害预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公交方面,2012年11月2日东莞市大朗镇首批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新公交车采用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不“喝”油只“吸”气,有效避免环境污染(16分)材料是如何体现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16分)20162017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答案12345678910CCBCAAAABB11121314151617181920BBCCDACCDD2122232425

12、2627282930CBCBBCADBD31.(10分) 略3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8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6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阻碍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认识。33(1)(8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材料中某市由于片面发展经济,不注意对环境的保护,造成城市环境恶化就体现了这一点。(2)(8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材料中东莞市委针对不同条件加大安全预防性投入,提高灾害预防的实效性和科学性,“新公交不喝油只吸气”就体现了这一点。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