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7237220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实际案例谈依法治国战略实施2015级法律硕士(非法学)一班宋坤涛2015020391首先请让我们一起来透过两个真实的案例来感悟懂法、用法是何等重要。一个发生在贵州省毕节市:白女士是单位的一个普通白领,每天辛苦劳动养活一家老小,但是她的丈夫却整天沉迷于赌博和酒精,所以任凭这位白女士怎样辛苦劳作,家里依旧过得非常艰辛,不时还要忍受丈夫醉酒后的打骂。更令人气愤的是,某天这名男子喝酒回来之后竟将自己的丈母娘殴打致死,白女士回家后看到如此场景终于在沉默中爆发了,她趁丈夫酒醉用刀将其捅死。结果可想而知,白女士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另一个案例则是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2015年8月20日清晨5点半,南

2、京市公安局与浦口公安分局联合发起了代号为“8.20”的打击传销清剿行动。警方出动近700名警力,对桥北两个小区的近300户群租房进行清理,共抓获传销人员700余人,捣毁51个传销经理室。在此次清剿行动中,抓获了来自河南、辽宁、湖北、安徽等外省市的700余名传销人员,其中老总级5人,大总管及经理级近百人,控制了传销组织银行账户8个,资金逾元。在警方审讯这些传销人员的时候,发现这些涉案人员既有来自于各地农村的农民,也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当地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并且表示自己从干传销到现在基本上没有任何收入,在记者询问是什么动力支撑着他们在传销行当苦苦坚持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说自己有个

3、渴望一夜暴富的梦想。虽然没有赚到钱,但是都表示自己再坚持一段时间一定能够梦想成真。第一个案例中白女士是已婚女性,对于婚姻生活中受到不平等对待的女性来说,国家给予她们很多渠道去表达诉求,因为该女士头脑中没有法律概念,对于法律规范缺乏了解,所以在遇到一些应激性事件的时候,往往会采用极端的方式去发泄、报复,这样的不理智行为既毁了别人,又害了自己,从白女士的经历我们可以总结出,只有在全社会普及法治观念和法治的精神,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知法、守法、懂法,才会让每一位公民都能够生活的自由而幸福。而从第二个传销案例中,我们又能够看到,因为农民不懂法律,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触犯了刑法,最终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作

4、为一个社会公民,只有让我们心中有法,才能够明辨自己行为,走正确的人生大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把法律时时刻刻记在心中,学会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我们才不会因为对于法律事实认识错误而毁了自己的一生。归根结底,整个社会并没有将法律上升到一种信仰的高度去指导个体行为,才会让类似的案件层出不穷,所以未来应该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培育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中国才会拥有更加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我们的社会才能够真正地有序运行。早期社会人们将法律篆刻在铜鼎之上,以求法律的永存。铸鼎未必传世,勒石未必长存,将法治精神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当法律成为人们自觉遵守

5、的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法律的意义和精神才能真正展现出来,法治的理想才能最终落地,法治精神和法治文化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意义。“法治中国”概念的提出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它使得实现党的十五大提出的“法治国家”有了具体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是“法治国家”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既与“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一脉相承,又具有独立的价值目标,成为新时期我国法制建设的又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风向标。法治中国不应该仅仅成为一句口号,还应该成为政府机关的行为准则,人民群众的行为准则。“法治中国”超越了“法治国家”的抽象意义,将“法治”要求与“中国”这个具体的具有主权特征的地理意义上的国家概念结合起来,就使得“法治国家”有

6、了明确的具体适用和生效的区域和范围,将“法治国家”变成了一项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管辖范围内所有领域的具体目标,故相对于“法治国家”来说,有着更加明确的指向性。只有全面和辩证地看待“法治中国”在继承和发展“法治国家”方面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更加有效地构建科学的“法治中国”理论,为“法治中国”的制度建设提供理论上的指引,也才能秉承“法治国家”的发展目标,在更加规范的意义上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将“法治”落到实处,促进“法治”精神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成长,形成生机勃勃的“法治文化”,彻底走出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法律文化的窠臼,用一种全新的治国理政的法治理念来构造未来中国的发展前景。党的

7、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过程中,以“法治中国”建设作为具有战略意义的时代主题,进一步深化了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思想内涵。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要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首先要抓好作为根本法的宪法自身的实施工作。作为依法治国逻辑大前提的宪法得到遵守,依法治国的各项事业也才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因此,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抓住“依宪治国”这个法制建设的“纲”。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围绕着“法治中国”建设主题发表了一系列讲话,特别是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有

8、很多新的表述和亮点,主要的理论贡献是进一步深化了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的现代法治理念,将“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表述为“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将“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提升为“依法执政关键是依宪执政”,从“要”到“是”,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法治观的内涵的新认识和新发展,在哲学方法上最大贡献就是抓住了社会主义法治观的核心和依法治国的“纲”,将“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应然意义上的“要”提升到实然状态的“是”,这是治国理政理念上的重大转变,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重点论”思想,充分反映了以习近平同

9、志为总书记的党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推进依宪治国问题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集中反映出来的法治思想,在哲学上的最大特征就是生动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战略观、重点论、逻辑方法论和系统思想,丰富了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有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法律观和法学思想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法治中国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落实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和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关于法治思想的阐述,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论证严密,从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哲学高度,科学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方法,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所形成的社会主义法治观,为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倡导构建法治社会,光靠空喊口号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更应该用心的去学习法律知识,同时我们还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去捍卫法律的尊严,勇敢的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在全社会营造一股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只有当全社会都能够形成一种以知法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社会风气的氛围,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才不会遥不可及。2015级宋坤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献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