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照明整理.doc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37235092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照明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视照明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视照明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视照明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视照明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视照明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照明整理.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电视照明是一门艺术第一节 电视照明的意义光是万物之灵,对于电视艺术来讲,光线是它的灵魂,光线直接参与了初创阶段的文学构思、画面设想、光线设计和主创阶段的形象造型、环境再现、气氛烘托等艺术创作的全部过程。电视:光电光 在这个环节中,光使画面的重现,起着直接的作用。电视艺术是靠画面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来叙述事件和故事、刻画性格和心理活动、传达作者主观情感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第二节 电视照明的任务一、满足摄录技术上的照明要求光是获得画面影像的先决条件是使摄像管取得准确信号的基础。提供合适的照度/提供合适的光比 /提供稳定的色温平衡/ 二、用光完成画面的艺术造型 (表达空间感、纵深感、表面结构及质

2、感)三、突出强调主要场景和主要人物 四、再现环境气氛与时间概念 真实而浓郁的环境气氛,能够烘托人物,表达生活气息,同时环境气氛能够吻合观众心理和表达画面人物的性格、职业、爱好。五、戏剧表现的需要 根据剧本及拍摄要求、拍摄现场内所提供的环境和人物的渲染、刻划、表现。依据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六、画面构图的需要 电视画面构图讲究有章法,有秩序,重点突出主要场景和主要对象。第三节 电视照明的基本特点电视照明的根本任务:利用其光线参与艺术的创作,用光线描绘和塑造镜头前的形象。一、电视照明具有时限性 时限性是指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照明的设计、布光等。二、电视照明具有可塑性 电视照明的可塑性是指在不同

3、的场景中完成各种环境的交代、气氛的展现和人物的塑造。三、电视照明具有纪实性 电视照明的纪实性指 追求自然光线效果,但并不是片面要求照明完全利用拍摄现场的固有自然光和现场光,而不加任何人工光,有时在自然光基础上使用人工光 来加强照明的真实效果而不留人工痕迹或少留人工痕迹。 四、电视照明具有体现性 电视照明的体现性指剧情、主题、情节、思想的外在形式的体现第四节 电视照明与电影照明的区别一、亮度比和光比要求的不同 拍摄载体不同对宽容度、亮度比的要求不同。电影照明亮度比和光比分别为100:1和7:1,而电视照明则为30:1和2:1(或3:1)二、多机和单机拍摄布光要求不同。多机连续拍摄的布光“为不同镜

4、头的连续拍摄而安排,对任何角度都能适应。三、多种体裁与单一体裁照明的不同电视照明包括电视剧照明、演播室照明、电视专题片、电视新闻片照明等。四、实景照明与棚内照明的不同 电视照明:实景进行拍摄与照明的片子所占比例相当大。电影照明:摄影棚内照明优于电视的实景照明。五、素养和适应性的要求不同第二章 光的基本概念一、物体的亮度由两个因素决定:照明光的强弱和它反射光线的能力。 照度表示被照明物体表面在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即某物表面被照亮的程度。单位是勒克斯(1ux)。 射到物体上的光线强度,大体上取决于光源的功率和设计及与物体的距离。它们之间的规律如下1照度大小与光源发光强度成正比,在距离不变时,

5、光源越强照度越大。2 . 物体表面照度大小与光线投射方向有关,越垂直强度越大。3在点状光源条件下,物体表面照度的大小与光源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按照平方反比定律。此规律适合点光源,也适合一般的灯光和闪光灯,不适用于聚焦的光源(因为这些光源近乎平行)。二、亮度 亮度表示物体表面发光的强度值。包括自身发光(如灯丝),和反射面和透射面的物体。 在单位面积中的发光强度即是该物体表面的亮度。 亮度与发光面的方向有关同一发光面,在不同方向上亮度值是不同的。所谓亮度是按垂直于视线的方向计量的,在垂直于视线的方向上,发光面在单位面积中发光的强度叫亮度。亮度单位是坎每平方米也称尼特(nt)第四节 反射与透射一、光的

6、反射由于物质表面结构的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性质也不同。物质对光的反射形态基本上有三种:即镜面反射、漫反射及半漫反射。二、透射光对摄影的影响光的透射在摄影中起着很大的作用,被摄物体的反射光穿过相机镜头(是一 组透镜)的镜片聚焦在感光胶片上,就形成影像。 光的透射还有两个规律 一是透明物体是有色体时,透射后的光线便带有这种物体的颜色; 一是当光线透射过透明物体时,一部分光波被反射,少量被吸收、这样光线便受到了损失大,所以透射的光比直接投射的光要弱许多。第三章 色温与色彩一、色温当绝对黑体在某一特定温度下,其辐射的光与某一光源的光具有相同特性,则绝对黑体的这一特定温度就定义为该光源的色温。二、电视照

7、明的光源可分为两大类: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三、色温平衡 是指使用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一致;同一场景中几种不同光源色温一致;日光下被摄体亮部日光色温与暗部使用的灯光辅助光色温一致。色温平衡的方式:1平衡光源色温与摄像机色温。 标准的日光色温为5400K,灯光色温为3200K摄像机根据光线色温3200K来规范基本光谱特性和标准工作状态的。 摄像机自身有三档滤色片:3200K档灯光色片和5600K档日光色片和5600K +1/4ND(灰片)档日光色片。(ND滤镜可以将仅靠光圈调整已经不能达到要求的过亮的被摄物体的亮度降低。)光源与摄像机色温不平衡的解决办法:(1)将光源色温调整到摄像机色片的标准上。

8、(2)将摄像机色片调整到现场光源色温的标准上。(3)在选择合适滤色片同时,利用现场光调节白平衡。2平衡一个场景中几种不同的光源色温。如:窗口进来的光线为5400K,室内暗部加3200K辅助光. 调整方法: 加(橙红色) 或 加(蓝色) 3200K 5000K以上 (适合较小场景) (灯光损失)3 在自然光的直射光照明下,被摄体暗部有时需要加辅助光照明,以表现和强调暗部层次。 方法:用电瓶灯或一般灯具加蓝色滤色片。总结:1、摄像机适应照明光的彩色还原控制 通过加装滤色镜改变画面的色调降低光源色温的滤光片:橙系列滤光片(雷登85、81)提高光源色温的滤光片:蓝系列滤光片(雷登80、82)通过电路状

9、态调整改变画面色调(即调整白平衡)2、 照明光适应摄像机的彩色还原控制 利用色温校正滤色纸改变照明光色温:降色温 (橙) 升色温 (蓝) 第四章 色彩学的基本原理第一节 色彩的基本属性一、色别也称色相,是色的最基本特性,色别用来说明彩色之间的主要区别或者彩色与消色之间的区别人们常将色分为的大类,即暖色调和冷色调、所以,色别也称色调二、明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看上去还有深浅之分,把色彩的这一特征称为明度。明度即同一色别的相对亮度。光谱中的一种色因光线照射的强弱不同而出现颜色的深浅、明暗的不同变化,这种变化就是明度的变化。三、饱和度 色调相同的色彩除了有明度上的差别外,还表现了不同的鲜艳程度,即色彩的

10、纯度或称为色纯度。饱相度指颜色的鲜艳程度。影响色彩饱和度的因素有:1、不同的光线照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会有不同的变化。 晴天照明,物体表面明度增加,色饱和度正常;阴大光线晦暗,光线呈现散射和漫反射状态物体表面明度降低,物体的色彩饱和度亦随之降低;阴雨天和雪雾天光线照明饱和度同样偏低。(例:我的父亲母亲)2、物体表面结构状态对饱和度也有直接影响。 凡是粗糙的物体表面结构,对光线的反射迟缓、表面明度下降,色彩饱和度降低。3、物体距离视点或镜头越远,由于空间中的介质会随之增加,色彩饱和度越低。同样,如果拍摄中使用长焦距镜头,对物体色饱和度也会带来影响,焦距越长,色彩饱和度越差。4、不同季节对色彩饱和

11、度也有影响。 拍摄冬季的原野、荒漠、雪原、群山等景物,被摄物的色彩以消色为主,色彩难以表达。夏季物体的色彩最为真实,特别是光滑表面结构的物体表面色泽鲜艳饱和纯正,给人以悦目、艳丽之感。 物体色饱和度与明度的关系是相对的,有时明度高面其饱和度却不高。第三节 色彩的变化规律一、冷暖变化 冷暖变化直接受物体本色、光源色和环境色等影响。二、透视变化 透视规律:1物体距离视点越近,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大;反之,物体色彩饱和度越小。2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其色彩的色相越偏暖;反之物体的色彩的色相越偏冷。3物体距离视点越近,同一色彩色浅的明度高,色深的明度低;距离越远,色浅的明度下降,色深的明度增强。三、强弱变化

12、色彩的强弱受距离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物体色彩的色感近强远弱。此外,还因色别不同而产生差异。例如,在视觉感受上,暖色比冷色强,原色比补色强,补色比消色强。第六章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基本素养第一节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意识”是指人感知、领会或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某些事物、形式、艺术的美的反映、追求、感觉或思维。电视照明创作者的审美意识是指电视照明工作者对某一艺术形式、光线气氛、物体造型的美的一种反应、追求、感觉。这种审美意识贯穿一电视照明艺术创作的全过程。提高:一、审美意识与修养 文学:文学剧本是一剧之本,是电视艺术创作的蓝图。电影艺术、绘画艺术、摄影艺术、音乐艺术灯光技术。二、观察与积累 电视艺术十分注重观察生活中不同时刻的物体表面的光影变化、不同时间的气氛变化、光线的变化带来的色彩变化等等。另外,还比较注意观察常人注意不到的光线在宏观与微观上的美妙变化,及出现的各种各样的效果,不断地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三、审美意识与创作 电视照明工作者的创作者首先体现在对文学剧本的最初理解、鉴赏方面。接下来是对场景的选择,再接下来是将自己的审美感受、思想融于布光设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