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

上传人:厚****9 文档编号:137228287 上传时间:2020-07-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5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分层测评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唐太宗听说右图所示人物去世后,沉痛地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的是()A.房玄龄B.魏征C.杜如晦D.宋璟2.殿试第一称“状元”,号称“大魁天下”,是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殿试制度的创立者是()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3.历史上把唐朝的鼎盛时期称为()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光武中兴4.“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的“开元全盛日”在位的皇帝是()A.唐高祖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5.阅读下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2、题。(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上面图1、图2中的人物分别是谁。(2)人们习惯上把图1及图3人物统治的时期(前期)称为什么?三位人物的统治存在什么关系?(3)这三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1.某校七年级(2)班要表演一场有关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课本剧,请你为此剧挑选应该出场的人物()隋文帝隋炀帝唐高祖唐玄宗A.B.C.D.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A.三公九卿制B.科举制C.三省六部制D.九品中正制3.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你认为不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

3、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4.假如你是贞观年间的一位大臣,你可以感受到当时政治的一大特色是()A.选贤用能,唯才是举B.任人唯亲,独断专行C.猜疑妒忌,刚愎自用D.不惜民力,统治残暴5.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A.严惩贪官污吏B.提倡节俭C.善于纳谏D.重视农业生产6.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历史人物,对她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极大地提高了妇女的地位B.她替多病

4、的唐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C.她的统治具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重要地位D.她最后把权力交还给了李姓,并立无字碑任由后人评说7.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右图),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开启历史先河B.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政启开元”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D.开凿大运河,造福后世8.王谠在唐语林中写道:“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七年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天下大理”的局面被誉为()A.文景之治B.开皇

5、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堪称唐初战争与和平的雄浑史诗,既向观众展示了一幅英雄辈出、风云际会的壮丽画卷,又让人们领略到了处在民族交融时代里和谐开放、浪漫多彩的盛世唐风。材料二(唐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贞观政要材料三唐太宗李世民亲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他以隋炀帝杨广的破家亡国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在政治上励精图治,实行了一系列的开明政策和措施,政绩卓著太宗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为鉴,虚怀博纳,从谏如流因此皇帝能够较好地实行“君道”,避免和纠正了很多错误根据举贤任能的原则,用贤良,退奸佞,因而忠贤满朝,人

6、才济济重视地方政治,慎择刺史,吏治比较清明。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贞观之治(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的男主人公是谁?在你的心目中,他是一位怎样的皇帝?(2)材料二中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说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你能否举出历史上“水能覆舟”的两个例子?(3)材料三概述了唐太宗统治时期的政治状况,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什么?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合葬陵,陵前并立两块墓碑:一块是歌颂唐高宗李治文治武功的“述圣碑”,由武则天亲笔撰写;另一块是武则天为自己立的“无字碑”,高7.53米,重98.9吨。在巨大壮观的墓碑上,没有女皇的生平事迹及丰

7、功伟绩,这同女皇为唐高宗李治所立的“述圣碑”形成鲜明的对比。为何女皇的墓碑无字呢?据说,这里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武则天认为自己的功绩太大,难以用文字表述,所以,此碑无文胜有文。另一种说法是,武则天认为自己当皇帝,生前就有争议,死后难免留下骂名,还是由后人评说吧。(1)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较大争议的人物。有史学家认为她残暴;也有史学家评价她确实是个治国之才,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你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2)“担当身前事,何计身后评。”武则天的无字碑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请你用所学的知识为武则天写一篇碑文。(现代文即可)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

8、复振。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1)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的哪一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3)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4)假如你是唐宪宗,在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课后作业测评夯基达标1.B2.C3.C4.C

9、5.参考答案 (1)图1:唐太宗。图2:武则天。(2)“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武则天继续推行唐太宗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为唐玄宗时期“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3)都重用贤能之士,重视纳谏,知人善任等。培优促能1.B2.C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3.A建立唐朝的是唐高祖李渊,因此A项不可能在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中出现,符合题意。4.A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贞观年间,名相、名将辈出。5.D6.C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她的统治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7.B武则天统治时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生产。她在位时期,社

10、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8.D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开元初”,可判断答案为“开元盛世”。9.参考答案 (1)唐太宗。他虚心纳谏,任用贤才,是一位明君,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之一。(2)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言之有理即可)他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秦末农民起义导致秦朝灭亡;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3)“贞观之治”。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言之有理即可)10.参考答案 (1)我认为武则天是一位治国之才。因为她当政期间,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其他观点符合史实,言之有理也可)(2)唐朝武后,多谋善断,自立为皇,建号为周,唯一女皇,史册独藏。发展科举,选拔人才,减轻负担,促进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11.参考答案 (1)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时期)。“开元盛世”。(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3)“锐意求理”;“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4)提示:可从吸取经验教训、发奋图强、勤于政事等方面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